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面對人群就焦慮恐懼⋯學會這件事,內向i人也能自信社交!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面對人群就焦慮恐懼⋯學會這件事,內向i人也能自信社交!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面對人群就焦慮恐懼⋯學會這件事,內向i人也能自信社交!

面對人群就焦慮恐懼⋯學會這件事,內向i人也能自信社交!
自信並不是一種能用心去感覺的情緒,而是一種心理狀態。許多人並不明白這一點,將自信視為一種感受並盲目追求。 (來源: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張達偉
精選書摘 2024/05/29
摘要
  1. 通常人們談論到自信,是知道自己可以和任何人聊天,並建立關係的「社交自信」。
  2. 試圖透過「感到自信」或「自我肯定」來獲得自信,會適得其反。此外,自信也不應建立在外表、成就等外在條件的基礎上。
  3. 研究發現,為他人著想和服務他人,能引導出正面想法,減少社交焦慮,自然建立出自信。

每當人們談論到自信,他們通常提到的(無論是有意或無意),是「社交自信」。那種能讓你不膽顫心驚的踏入一間房間的能力;能自在的做自己;可以自然且順暢的從一個話題聊到下一個話題,且不費力氣就能交到新朋友。就其核心來論,社交自信就是一種確信自己可以和任何人對話,並產生共鳴的信念。

我們都想要這種自信,不是嗎?這就是為何有成千上萬本相關主題的書,也是為什麼男男女女都會說,自己深深被「自信」這項特質所吸引。

那麼,我們該如何掌握此一變幻莫測的自信?倘若試著在網路上搜尋,你會找到「看著鏡子微笑!」「擺出自信的姿勢」「正向思考!」等可怕的建議。但事情沒那麼簡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聽著,我絕對支持使用技巧和速成法。正因為如此,這本書才會誕生。但真相就是,市面上充斥著太多極差無比的建議。而且,鮮少有證據(許多證據事實上甚至自相矛盾),能證明這些技巧真的適合害羞的人。

夠了,真的夠了。讓我們先來顛覆傳統的觀念,直搗問題核心,從你應該極力避免的常見誤區下手。

誤區1:試著「感到」有自信

自信並不是一種能用心去感覺的情緒,而是一種心理狀態。許多人並不明白這一點,將自信視為一種感受並盲目追求,導致情況變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然而,這麼做只會落入受感受所驅使的惡性循環裡。舉例來說,假設你在為一場派對做心理準備,你知道某位重要人物會現身,因此你開始感到緊張。很自然的,你想要擺脫這些不好的感受,專注在好的、快樂的感受上。

換句話說,你想要找出自信的感受。然而,這個舉動會創造出我所謂的「假自信」,因為這種自信建立在感受之上。所以,萬一談話陷入了磕磕碰碰的狀態,你的自信感受自然會隨之動搖。每一次的舌頭打結,都在侵蝕著你的「自信」,最後你帶著「失敗者」的心情回到家裡。理所當然的,你試著恢復好心情。你努力感覺更自信,即便在自己根本沒那麼自信的時刻下。

這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熟悉? 

這就是為什麼擺出「力量姿勢」(power posing) 此類受歡迎的方式,並沒有用的原因。此一概念指的是,透過擺出充滿信心的肢體語言,來感受自信。這聽起來很棒,甚至背後還有關於荷爾蒙與皮質醇濃度的複雜科學解釋。但結果證明,這是很爛的建議,甚至還會造成不利的影響。事實上,倘若你極度缺乏自信,這麼做只會帶來反效果。

也就是說,試著感覺自信並沒有用。根據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心理學副教授約瑟夫.切薩里奧(Joseph Cesario)的看法,「感覺強大或許能讓人感到愉快,但光憑其本身,並無法讓人表現強大、完全發揮實力。」

追逐感覺,就像是在參加馬拉松之前,用垃圾食物來充飢。起初你感覺非常棒,但你並沒有攝取到可以幫助維持體力的實質營養。最終你精疲力竭,導致失敗。然而,真正的自信是不會輕易受到影響而改變的,因為它是一種思維模式,而不是感受。

誤區2:無止盡的正向肯定

這是重量級心理自助大師所教導的超受歡迎技巧:看著鏡子中的自己,然後喊話說「你很棒。」每天進行這個動作5次,同時確保自己面帶微笑。而背後的概念是,倘若你一遍又一遍的對自己說正能量的話,漸漸你就會開始相信。

如同力量姿勢,研究顯示正向的自我肯定,事實上可能會讓自信心低落的人,感覺更糟。換句話說,這麼做反而會傷害到那些最需要此一效果的人。

這實在太沒有道理了!

倘若內心深處的你,認為自己就是個「令人尷尬的失敗者」,那麼無論多少的正向肯定,都無法扭轉此一事實。事實上,不斷對自己正向肯定只會造成內心的掙扎。讓我們先假設你非常不擅長烹飪。每一次當你重複說著,「我很擅長料理!」你的潛意識就會立刻迸出「這根本不是事實!」的念頭。這就是當你收到根本不符合事實的讚美時,心裡萌生的尷尬感受。亦即所謂的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而我們的大腦並不喜歡這樣。

你的潛意識並沒有那麼好欺騙。倘若這些正向肯定與你根深蒂固的信念完全相反,它們就起不了作用。最終,你將會在截然相反的兩種思緒間,來回擺盪,從「我很棒!我做得到!」到「我是失敗者。我爛透了。」這樣的結果會讓你陷入比一開始還要糟的感受中。

誤區3:自信與否取決於外貌和成就

理論上,「自信與否取決於外貌和成就」很有道理。很多人認為,外表越吸引人,就會越有自信!賺越多,就會越有自信!這就是為什麼,許多人試著透過追求外表與成就,來構築自信。「假如我很有錢、很好看且成功,人們自然會更喜歡我,不是嗎?」

問題在於,你的外觀與成就都是有條件限制的。換而言之,它們並不持久。而且,即便你在某些方面具備不可思議的吸引力或能力,但總會有人比你更好,比你更具吸引力。又或者你忽然之間,失去這些條件呢?倘若事情真的發生了,你會怎麼樣?你會喪失全部的自信嗎?

所以,倘若你一心只想著自己是否比其他人好,就永遠無法獲得社交自信。畢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便你確實成就斐然且出類拔萃,但只要你如實面對自我,就會發現自己在其他領域中仍有所不足。這會是一場艱難的仗。

究竟,如何加強社交自信?

其實,所謂的「社交自信」就是知道自己可以和任何人聊天,並建立關係。

事實是這樣的。這份自信並不是來自於你的感受、外表或成就。它也不會來自於其他人對你的看法,更不會出於你對其他人的看法。這是一種思維模式,以及知道該將注意力放在何處。

真正的社交自信,源自於把注意力轉移到他人身上,而不是眼中只有自己。

一旦你擔心著自己的外表或給人的感受時,你看到的只有自己,沒辦法去注意別人。由於你的目光都在自己身上,連帶社交投入程度也降低了。要是過分注意自己(像是說了些什麼、其他人如何看待我們、我們是否有趣),會導致焦慮程度提高,自信程度下降。但假如你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人身上,你的觀察力會提高,社交自信也會增加。

請記得,缺乏自信的其中一項關鍵,就在於懷疑自我。你自我審查,只因為你不希望犯錯或說出傻話。你擔心其他人的想法。而這一切全都肇因於自我意識過剩。

所以,儘管這聽上去有些違反常理,但請降低對自己的關注,取而代之的,多去注意其他人。這是無人談論且罕為人知的自信訣竅。倘若你希望更愛自己一點, 請從減少對自己的注意力開始。如同電影帶著我們踏入另外一個世界,並帶來無窮樂趣,當你不再一心只想著自己的問題,轉而投入他人的世界時,你將收穫到無與倫比的自由。

從關切他人的那一刻開始,你會變得自信(而不僅只是感覺自信)。這麼做能徹底改變局面,很神奇吧。你掙脫自己的腦袋,不再被那些想法禁錮。你再也不需要去尋找強化自我、或終止焦慮的方法,事情就這樣順其自然的發生了,就是這麼不可思議。

我並不是要求你,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當然是很特別、很棒,也很美好的,而這樣告訴自己並沒有錯。但倘若你想要獲得真正的自信,並打從心底知道自己可以和其他人產生共鳴,那麼唯一的方法就是關懷他人。

把握一個重點,有助於降低社交焦慮

但請注意,當我要你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人身上,我並不是叫你去關注他們如何待你、對你的反應,或他們如何看你。這只是變相的自我關注,自欺欺人罷了。

其實,關懷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幫助對方。一份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指出,「為善行而忙碌」有助於降低人們的社交焦慮。而把心思放在幫助他人,能消除受試者對於被拒絕的恐懼,降低他們的壓力與焦慮程度,與此同時還能引導出更多的正向思維與想法。最終,參與研究的受試者發現,人們對自己的反應,比原本的預期來得更正面。

最終,透過幫助他人,他們建立起自信。

*本文摘自大牌出版《人際關係,99%從聊天開始

書籍簡介

《人際關係,99%從聊天開始: 【內向者必備的不尬聊心法】從搭話技術、創造話題到萬用句型,終結冷場尷尬,和誰都能聊出好交情》
作者:張達偉
譯者:李祐寧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24/05/08

作者簡介
張達偉(Dan Chang)
生性害羞內向,在職場上因性格特性吃虧碰壁後,花了近十年研究與反覆試驗,總算能在不感到緊張的情況下,與任何人聊天。
張達偉創辦了「The Friend Formula」線上課程,受到《Business Insider》、《Inc.》等多家知名商業媒體報導。有成千上萬名學員,在跟隨他有科學根據、且對內向型人格友好的對話方法後,成功克服聊天障礙,開創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張達偉目前與妻子及兩個小孩,住在紐澤西。

譯者簡介
李祐寧
畢業於政治大學新聞系,目前從事專職翻譯工作。譯作包含《自私的藝術》、《成為自己的心理師》、《讓自己不再焦慮》、《甜與權力》、《異常流行幻象與群眾瘋狂》等。

責任編輯:湯明潔
核稿編輯:陳柏燕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社交 聊天 社交恐懼 自信 正向肯定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