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薪水開高也招募不到人?這些面試時的壞習慣正趕走人才

- 許多企業面臨缺人困境,人才流失與高壓問題,使得人才荒成為迫切的挑戰。
- 企業要找對人才,需要改變思維,並投入更多資源來組建專屬招募團隊,定期面試並提供團隊培訓。
- 在人才短缺的背景下,企業應蒐集數據,分析目標區域的學校與科系情況,並參與線上社群和線下活動,建立人才庫、提升吸引力。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指出,擁有卓越人才團隊的企業,市值增長速度高於同行317%。然而,許多企業主卻面臨祭出高薪也難找到合適人才的情況,以及長期培養的中層管理人,被更具吸引力的行業挖走,或是因為工作壓力選擇離開。部分企業主甚至不得不考慮縮編或關閉公司,人才荒成為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我前陣子受邀到高雄演講,與影響力教育基金會劉總監一同分享「如何打贏人才戰爭」。現場近有200位企業主,提出的問題集中在3大面向:找不到人、招不進來、留不住人。
企業若要打贏人才戰爭,必須打破傳統招募模式,改變思維,採取創新的方法。我分享7大策略,幫助企業建立吸引人才的有效方案。
1.商業運作的本質是什麼?
商業運作的本質,在於「人」與「交換」的關係。
許多企業認為薪資是吸引人才的關鍵,但事實上,優秀人才追求的不僅僅是金錢回報。根據 Deloitte全球人力資本報告指出,員工的歸屬感與幸福感與企業績效密切相關。如果一家公司只能提供「一份工作」,而無法讓員工「持續學習與成長」,他們終將選擇離開,甚至壓根兒不會考慮加入。
企業應該反思:「為什麼人才會選擇我們?」如何協助員工實現自我價值、提供明確的職涯發展路徑,以及打造有溫度的企業文化,都是關鍵所在。甚至在面試階段,就應該讓候選人真切感受到這些價值觀的存在。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吸引、留住人才,並在這場價值交換中達成雙贏。
2.找人第一件事是什麼?
我的答案永遠是:找對的人!
觀念不改變,就永遠無法找到合適的人才。你與老闆之間有足夠的信任嗎?你是否理解老闆的痛點和壓力?
如果你是老闆,你認為找人容易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請問貴公司的招募負責人是誰?薪水是多少?每個老闆都跟我說缺乏人才,但只有少數成功的老闆,真正願意投入資源,去「找對的人」。
試想,如果招聘專員能找到一位超級業務(Super Sales),老闆一定會很高興,因為業務的獎金越高,就表示公司賺得越多!可是,為什麼找到了超級業務卻沒有獎金呢?作為人力資源專家,我誠心建議老闆們重新檢視自己在招募上的投入,想要解決問題,關鍵在於提升思維。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結果。」我認識的老闆們在招募方面都投入了大量心力,有些甚至請我協助組建專屬的招募團隊,並定期安排面試及提供團隊培訓。因為老闆們比誰都清楚,找到一個對的人,能創造多大價值和省去多少麻煩。
3.你有人才供給的數據嗎?
2024年,出生人口只剩13萬。老闆不僅找不到人才,醫院也找不到醫生,大學校長甚至需要去高中搶人才。在這樣的人才短缺背景下,企業需要積極蒐集數據,分析在地人才的供應情況。例如:相關科系的學校數量是多少?每年有多少畢業生?同行的招募策略是什麼?企業該如何與產業龍頭競爭,搶奪人才?
隨著僱傭關係的多元化,人與企業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靈活。全職、兼職、外包、零工、自由工作者(如講師、顧問、教練等)等多種形式逐漸成為主流。企業需要專家來重新設計現有的組織結構和用工模式,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靈活調整,為企業帶來更多便利和競爭優勢。
新科技的發展將工作內容進行細分,並根據需要外包出去,報酬則取決於客戶的滿意度。許多工作將由機器人、微型企業或個人外包來完成,形成一種全新的運作模式。未來,部分企業可能不再需要「全職員工」。
4.如何搭建人才磁力場,建構人才庫?
企業需要人才,但人才不一定需要企業。因此,企業必須更加積極主動的出擊,才能建立有效的人才庫。人才庫的建立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實現:
繪製人才地圖:
以公司所在地為中心,列出周邊的學校和目標企業,從中挖掘潛在的招聘來源。
經營線上社群:
利用LinkedIn、專業論壇和行業社群等平台,提高企業的曝光率,吸引潛在人才的關注。
參與線下活動:
積極參加或舉辦論壇、校園招募會及人才交流活動,擴大接觸高潛力人才的機會。
例如,一家AI新創公司參加「創新科技技術競賽」,並在社群平台上發表了數篇專業見解,成功吸引了大量技術人才的關注。
人才更願意加入的是有「高手」的公司。我常說,人才自然會吸引人才。人才庫就像銀行帳戶,平時養成儲蓄的好習慣,才能確保隨時有資源可用。
5.價值交換的3大核心步驟為何?
找人從來不是招募專員一個人的事,而是需要整個團隊的協作。對於中小企業而言,打造創辦人IP和雇主品牌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於呈現企業的願景與人才發展規劃,也能有效吸引求職者的關注,因為這是他們所關心的關鍵價值。
在價值交換的過程中,有3大核心步驟:
第一步:定位
定位是價值交換的起點,必須梳理清楚並確保定位清晰。這一過程應該基於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的優勢來進行。
第二步:呈現
呈現是將價值有效傳遞給他人的過程。如何將自己的價值清楚且具吸引力的表達出來,至關重要。這裡要特別強調如何提供獨特的價值,並與競爭者區隔開來。
第三步:交換
價值交換的關鍵在於「認同」。當候選人理解了你的「定位」與「呈現」之後,並且對你的價值認同,願意進行交換,那麼他們自然會選擇加入你。
若不經營雇主品牌,人才不會認識你。企業可以透過分享創辦人理念、員工故事、強調公司價值觀與發展機會,在社群平台曝光,打造成吸引人才的「磁鐵」。
6.好萊塢面試法
面試是求職者與企業的第一次接觸,如果過程草率,出現像是「喂,我先接個電話」、「我還在開會,請他等等」、一邊面試一邊看手機回訊息等情況,缺乏吸引力,人才自然轉身離開。
劉總監強調:如果連面試都沒準備好,根本沒有爭取人才的機會。萬一人選把面試官的敷衍態度和雜亂的環境發到社群平台上,只會讓企業找人更加困難。
我曾經在總統套房裡面試候選人,深知打造良好面試體驗的重要性。我獨創的「好萊塢面試場景」,是透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與觸覺五感,傳遞企業想讓人選看到、聽到、感受到的一切,盡可能留下深刻好印象。
針對高階人才安排尊榮接待,或為年輕人設計充滿互動的面試體驗。企業面試的用心程度,往往與人選最終是否報到成正比。
7.確認人選後,該如何幫助新人融入?
決策過慢,是企業錯失優秀人才的重要原因。建議企業在收到履歷後24小時內回覆,面試後72小時內給予決策,並由高層親自邀請報到,以展現誠意。
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約有21%的新進員工在1個月內離職,30%在3個月內離開。為了降低人員流失率,企業應安排新人輔導與配套制度,並由專業HR設計完整的融入計劃,協助新人順利上手、安心成長。
若公司報到人數較多,建議先統計新人平均離職時間,進一步邀請體驗式教學的講師,為企業量身打造「企業文化新人訓」。新人訓多安排2至3天,我特別建議新舊員工一同參加,不僅能凝聚團隊向心力、提升歸屬感,同時也能激勵資深同仁再充電,加快團隊協作與共識的建立。
人才戰爭早已開打,你準備好了嗎?
一間企業如果沒有人才,絕對無法成長。企業不能再被動等待人才上門,而是要主動出擊,才能「贏得人才」。如果你總在抱怨找不到人,卻始終沒有採取任何具體行動,那結果當然不會改變。
*本文獲「影響力教育基金會」授權轉載,原文:破解人才荒:打造好萊塢面試體驗,讓企業市值增長317%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