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慘賠3次後他才懂:真正厲害的投資人,不靠賭運,而是靠「穿越低潮的能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慘賠3次後他才懂:真正厲害的投資人,不靠賭運,而是靠「穿越低潮的能力」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慘賠3次後他才懂:真正厲害的投資人,不靠賭運,而是靠「穿越低潮的能力」

慘賠3次後他才懂:真正厲害的投資人,不靠賭運,而是靠「穿越低潮的能力」
投資時一定要適當保留現金,或是投資容易變現的個股或ETF,能讓我們能在情況不如預期時,更有彈性的調度資金。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股市隱者(謝天健)
精選書摘 2025/04/08
摘要
  1. 作者歷經3次投資低潮:學生時期因金融海嘯損失50%資產、投資新藥選擇權虧損2000萬、運用債券期貨槓桿虧損超過1000萬元。
  2. 他歸結投資失敗的共同原因,是初期獲利導致過度自信,無法保持平常心。
  3. 槓桿如同功率放大儀,能放大獲利,但也會放大虧損。投資切記要保持心態穩定,並保留足夠的彈性資金。

我投資生涯中經歷過3次大低潮,現在回想起來,每一次失敗的理由都大同小異:在資產高峰時太過飄飄然,失去了平常心,不久後就嘗到樂極生悲的後果。

第一次低潮是投資腰斬,發生在我念書時期,當時某位教授在課堂上提到一檔股票,我聽了之後決定拿出自己存下的一些零用錢。想不到短短幾天,這檔股票就漲了8%。初嘗甜頭的我,開始一股腦兒投入股市和基金。

但不久之後,金融海嘯來了,一年內就蒸發50%以上的資產,我自己存下的錢、家人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全都被浪頭捲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次低潮則是破產。出社會後我進到大型金融機構工作,自認為投資能力已經大幅進步,於是嘗試投資海外波動較大的個股。在運氣加成下,有幾年投資年報酬率都超過100%,但也因為如此不小心走上偏路。那時買下一籃子新藥股的選擇權,想賭哪間公司可以取得藥證,然後大賺一筆。

結果,我持有的公司沒有一家順利取得藥證,我和朋友共虧了近2000萬,先前以倍數賺來的財富,在一夕之間快速消失。若算上背負數百萬的貸款,說是破產也不為過。

第三次低潮是前2年發生的,就在2022年到2023年這段時間,我花很多時間投入總體經濟的研究。恰好時逢全球通膨,美國開始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升息政策,因此我決定投資債券期貨,想藉由期貨放大獲利,也是一種槓桿工具。

一開始,我在幾天內就把200萬變成260萬,我心想「這太好賺了!」於是又投入500萬,壓的資金越重,我的心情就越高漲,每天都沾沾自喜,以為自己的投資能力到了下一個里程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就在某一天,震撼教育悄悄來到。那時我大約持有600萬的債券期貨,市場原本預期要開始停止升息,於是債券價格在盤前就一路上漲,轉眼我又賺到200萬。沒想到的是,當天央行不按牌理出牌,竟然決定繼續加碼升息,我就從賺200萬,立刻變成賠200萬。

我為了想把賠掉的錢賺回來,頻繁的在債券期貨、那指期貨、道瓊期貨等高槓桿的投資項目中來來回回,有時賺錢、然後又虧錢。最終不僅是白忙一場,還是慘賠超過1000萬元。

賠了夫人又折兵,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

自信和自傲是一丘之貉。投資有自信能不受市場氣氛影響,做出好的投資決策,但偏偏自信不小心多了一分,就成了自傲。自傲容易自我膨脹,膨脹到心裡容不下一丁點風險意識,也讓原本有紀律的投資偏離正軌,悲劇就隨之而來。

說了這麼多不堪回首的血淚史,我也從每次低潮中慢慢走出財富低谷,透過反省與等待再次攀上財富的高峰。

你也許會好奇我在低潮中到底體悟到什麼?那就是必須認淸自己究竟賭的是運氣,還是眞正的實力;是算過風險後而做的決策,還是完全被驕傲蒙蔽了雙眼?

槓桿運用不好,只會讓好投資活得不久、爛投資死得更快

雖然3次慘賠都與槓桿有關,但這並不代表槓桿不好,我對它更多時候的情緒是:又愛又恨。還是要看如何正確的使用這項工具。

槓桿像是一個功率放大儀,它無法幫你加分,只能幫你相乘。你給它+1,它可以幫你放大為+100,但你給它-1,它也會幫你放大為-100。

如果我們回顧那斯達克過去1年的走勢,就會發現,雖然全年指數上漲了26%,然而,幾乎每3個月就會發生一次10%左右可觀的拉回。這對沒有槓桿的投資人來說,或許是一個投資路上的小陣痛。

如果是用3倍的槓桿來看,一年4次遭遇資金蒸發20%到30%的回檔,那可笑不出來;而如果是以10倍槓桿來看,那麼不只是笑不出來,而是有可能4次破產!

有趣的是,大家都知道槓桿的風險極大,並不適合投資新手,或是沒做功課的人。但根據《金融研究快報》(Finance Reserch Letters)的一篇研究,作者針對1200位美國散戶進行調查分析後發現,反而是投資知識相對不足,以及具有過度自信傾向的人,使用槓桿工具的比例更多。

如果你問我,什麼時候才能開槓桿?我會說:勝率高的時候。很多人會把槓桿當成以小搏大的手段,但如果勝率低,馬上就會虧回去,甚至一次就直接被掃出市場。

假設不開槓桿時,選股的勝率達7成才算合格,那開槓桿時更要提高到8成才行。這個8成怎麼來?就是好股票掉到好的價位,而且基本面好轉,那也許就能考慮開槓桿。

心態穩定是為了克服心魔,資金彈性則是為了對抗波動。投資時一定要記得控制槓桿,適當保留現金,或是投資容易變現的個股或ETF,讓我們能在情況不如預期時,能更有彈性的調度資金,甚至還有資金可以加碼。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出版《投資的底氣

書籍簡介

《投資的底氣:選股策略X心理素質決定你的財富上限》

作者:股市隱者(謝天健)
出版社:天下文化
新功能介紹
出版日期:2024/08/30

作者簡介

股市隱者(謝天健)

政大資管所畢業,曾任職金控公司「投資」儲備幹部,後來任職國內前3大法人機構海外基金經理人,管理2億美元部位,年化報酬率約30%,為部門最年輕的基金經理人。過去一共拜訪全球500間以上企業,完成超過1000篇研究報告。

目前為隱者創投有限公司的全職投資人,操作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與籌碼面為輔,堅持長期投資的理念,挖掘出受惠於趨勢的產業龍頭股(贏勢股),個人年化報酬率超過30%。

經營「股市隱者」粉絲專頁,粉絲人數超過7萬人。製播「股市隱者」Podcast,上架一週即登上Apple Podcast第一名。
「股市隱者」粉絲專頁:reurl.cc/zDWE6k
「股市隱者」Podcast:reurl.cc/pvxA64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關稅全球股災,你覺得最需要掌握的投資策略是?
危急時刻,商周訂戶俱樂部Youtube公開直播,立即前往:最新財報+關稅戰利弊全解讀
1. 科技股前瞻:選出潛力標的
2. 傳產、金融解析:地雷、優質股名單
3. ETF攻略: 主動、被動一次搞懂
4. 整體投資策略與佈局
5.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曾當股市冤大頭⋯他靠分清「投資和交易」找到穩定獲利3關鍵
股市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