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談判桌上僅是沈默10秒,竟達成驚人交易!從法庭到職場都適用的「策略性沈默」 沈默運用得當,能帶來3種效果 1.展現自信 在面對艱難談判時,能夠冷靜的保持沉默需要極大的自信... 2024.10.02
職場 她活到48歲,生活只剩工作…如何用自我對話5步驟,重啟理想人生? 開始本書的最佳方式是,介紹你認識從事零售業的48歲單身女性崔西。她曾經對我提出一個大哉問,那是我一再被詢問而你也可能曾經思考過的問題: 我一生都在苦苦掙扎。努力工作30年卻一事無成,沒有丈夫,沒有孩子,沒有事業,一無所有。我獨自住在雜亂的套房公寓,窗外只能看到停車場和一家中餐館的屋頂。在好一點的日子,我縱情喝酒,狂看電視,狼吞虎嚥大量垃圾食物。在糟透的日子,我甚至不想起床。我懼怕死亡,擔心生活,但最讓我憂懼的是孤苦伶仃地度過餘生。 有時候我輾轉難眠,腦中想著錯過的各式機會和傷害過的人們。我頭疼、胃痛,對所有人生氣,我發現自己無法信任人。醫生建議我考慮服用抗憂鬱藥物,但說實話,我不確定自己想費心照做。即使藥物能改善我的感受,那又怎樣?我還是困在這個公寓裡,依然沒有一個像樣的工作或家庭,為何還要費心? 醫師也說我的血壓太高,體重過重,除非改變生活方式,否則會有心臟病發之虞。改變生活習性——實在是開玩笑,我的習慣就是我本人!好吧,醫生,我就回家自己努力吧!他難道不懂嗎?這就是我,身陷困境,自我毀滅,注定要孤單地了此殘生。我是如此害怕。 我接受療程是為了解答一個問題,而且我期望得到一個誠實的答案:像我這樣的人真的能夠改變嗎? 我長年從知識和個人的角度思考這些問題。我記得自己不斷因為不安和焦慮而苦苦掙扎,我想要領悟個中道理,然而,儘管我渴求改變,卻往往覺得自己尋求實現的是不切實際的目標。人們不會實實在在地改變。即使我心存懷疑,問題仍在:倘若改變可能發生,那麼它是否足以對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選擇你的理想生活 所有改變始於承認改變人生的力量源於自己。自我對話的訓練方法將指引你承擔自救的責任,這意味著挑戰那些損害你生活的破舊思維。 拒絕承擔責任的人誤以為有更簡單的方法:但願我中大獎;但願他能答應;但願我獲得晉升。「但願」是一種絕望的聲明,也是逃避責任的想法。你真正表達的是「要是某件事情發生了,我就會擔起責任。」這和「是的,但是」一樣糟糕:「是的我想改變,但是太難了。」你呢?你有沒有為自己逃避責任找藉口?你是否說服自己繼續過停滯不前的生活? 你可以藉由找出「但願」與「是的,但是」這類自我設限的託詞,來立即展開改變的歷程。經由認清生活中的事實真相,而不是為自己找藉口,你將逐步發展出一些心理力量,進一步體認人生的種種責任,這將成為你接下來自我對話的跳板。 你可能難以理解自己實際上能夠自行選擇想要的生活方式,自我對話訓練能透過以下方式使你相信自己有所選擇: ・教導你要改變什麼 ・訓練你如何改變 ・說服你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自我對話的五步驟 倘若汽車拋錨了,試錯或是碰運氣很難成功修好車子,應對心理難題也是同樣的道理。假如生活出了問題,而你只是盲目地摸索解決方法,很難碰巧找到答案。改變的第一步驟是為理解和意識打好基礎,你必須知道問題是什麼,才能夠撥亂反正。 讓我們回到汽車的比喻,一旦弄清楚問題是什麼(比如說主缸漏油),你無須探究漏油的原因(歷史),僅須知道修復的方法,關鍵不在於原因,重要的是方法。自我對話的五個步驟將提供給你心理療癒所需的一切工具,你將學會如何將其運用於緊急狀況或日常維護。 改變的最後一個步驟是起心動念。你務必確信自己能夠做到,倘若欠缺延續種種努力的能量,改變什麼以及如何改變都將不值一提。 倘若自我懷疑、不信任和不安全感使你遠離人生真正的幸福泉源,那麼自我訓練可以幫你重拾幸福。真的可以!你只須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阻礙我獲致幸福?」答案是:「沒有!」你的幸福路上並無任何障礙。從來沒有! 然而問題依然存在:為什麼有些人沒能獲致成功,有些人幸運地功成名就?難道生活只不過是一張彩券,人們只是握有或是沒有中獎號碼?這種宿命論的想法讓我感到不安。主宰成功或失敗、幸福或不幸的不是命運,而是我們面對自身命運時的作法。 如果是我們自己的錯,那麼我們可以做什麼來導正命運的走向,以掌握幸福及發揮個人潛能?這個課題促使我進一步擴展原創的自我對話訓練。只要你掌握理解的基礎、有條有理地進行訓練,以及發揮這套方法的固有力量,改變不僅指日可待,甚至將輕而易舉。 ☛ 《不再內耗的自我對話:讓90%的焦慮、糾結、不安全感都消失的自我對話練習》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8702}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12.20
職場 建立孩子的自信先從「正確的讚美」做起!向成功者學習這7個特質,正向教養出樂觀心態 每一個成功者都失敗過,但從不認為自己是失敗者。舉例來說,莫札特是作曲天才,卻被神聖羅馬皇帝約瑟夫二世(Emperor Joseph II)批評他譜寫的歌劇《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裡面的「音符太多了」;畫家梵谷的畫作在現今拍賣中創下天價,但他生前只賣出過一幅畫;歷史上最多產的發明家愛迪生年輕時被認為是不可雕的朽木;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慕尼黑上小學時,老師當面給他這句評語:「一輩子都沒出息。」 我認為所有偉大的成功者必定都遭遇過很多挫折,足以令他們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然而他們沒有這麼想,反而堅持不懈。面對逆境、拒絕、失敗時,他們依舊相信自己,絕不肯認定自己是失敗者。 真誠的讚美使人強壯 我推崇讚美他人的行為,尤其是讚美兒童,事實上我相信只要你寄予期望,對方就會盡量爭取好表現,以配得上你的期望。然而我也相信讚美必須建立在事實之上,不能捏造虛假的好話。我利用下面這個方法鼓勵和領導他人: • 尊重他人• 稱讚對方的努力• 獎勵優秀的表現 我對所有人都用這個辦法,甚至套用在自己身上。我工作的時候必定等到工作完成之後,才會給自己獎勵。當我從事一項任務或專案時,必竭盡所能,不論結果如何都問心無愧,晚上睡得很好。不管在哪裡失敗,或是犯了多少錯誤,我都不會因此貶低我這個人的價值。就像俗話說的:「上帝任用失敗的人——因為沒有人從不失敗。」 你可能也像許多人一樣,經歷過困難的時期,依舊保持樂觀心態,避免覺得自己是失敗者。請了解這一點:不管你現在是什麼處境、過去有什麼來歷,都有可能培養對自己樂觀的態度。 與逆境同行需要的七項能力 以下是成功者運用的七項能力,使他們雖然失敗受挫,卻不會自怨自艾,反而持續與逆境同行: 一、成功者拒絕被拒絕 哲學家詹姆斯.艾倫(James Allen)說:「人是思想的產物,一個人的特質就是他所有思想的總和。」正因為如此,確保思想維持正軌極其重要。 有的人從不放棄,只會不斷的嘗試,因為他們不把績效視為自我價值的基礎。反之,他們的自我形象奠基於內在。這種人不會說:「我是失敗者」,而是說:「那件事我失手了」,或「我犯了個錯」。 心理學家馬汀.塞利格曼(Martin E. Seligman)相信,人們失敗的時候有兩種選擇:內化失敗,或歸咎外因。「失敗時責怪自己的人……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天分、不值得人愛。」塞利格曼說,「失敗時責怪外在事件的人,不會在遭遇壞事時失去自尊心。」為了保持正確的觀點,你要為自己的行動負責,但不要把失敗都怪在自己頭上。 二、成功者認為失敗是暫時的 認為自己是失敗者的人,會把問題當作深陷其中、永遠無法掙脫的黑洞。反之在成功者的眼裡,任何困難的處境都是暫時的。舉個例子,一九二二年,三十八歲的杜魯門負債又失業;一九四五年,他宣誓就任美國總統,成為自由世界最有權力的人,高踞全球最顛峰的職位。假如當年他認為失敗是永久的,可能就會身陷其中,而不是繼續嘗試,相信自己擁有潛力。 三、成功者將失敗視為獨立事件 作家利奧.巴斯卡利亞(Leo Buscaglia)有一次說到他很仰慕烹飪大師茱莉亞.柴爾德(Julia Child):「我真喜愛她的態度,她會說:『今天晚上我們要做舒芙蕾!』然後她開始攪拌這個、打發那個,又不小心把東西掉在地板上……。總之她做一切正常人會做的妙事。然後她做好舒芙蕾,扔進烤箱,開始和觀眾聊一會兒天。最後她宣布:『現在做好了!』可是烤箱打開時,舒芙蕾瞬間坍塌成一塊煎餅。她有沒有驚慌失措或痛哭流涕?沒有!她微笑著說:『嗯,你不可能每次都成功。請慢用!』」 當成功者失敗時,他們會把這次的失敗當作短暫的事件,而不是持續一輩子的大問題。失敗無損個人榮辱,如果你想要成功,就不要讓任何單一事件扭曲你對自己的看法。 四、成功者保持務實的期望 你渴望實現的成就越大,就越要做好準備,如此才能克服障礙和長期堅持。假如你想在鄰近社區散散步,大概不會碰上什麼問題,隨時可以出發,可是如果你打算攀登聖母峰,情況就截然不同了。 克服挫折需要時間、努力和能力,過每一天都要有合理的期望,即使不能事事順心如意,也不要傷心難過。 一九五四年MLB球季開賽那天發生的一件事,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當天密爾瓦基勇士隊(編按:勇士隊於一九六六年遷到亞特蘭大)和辛辛那提紅人隊對壘,雙方各有一個新人首次在大聯盟球賽亮相。紅人隊的新人選手擊出四支二壘安打,幫他的球隊以九比八的比分贏得比賽。至於勇士隊的新人五次上場都掛零。紅人隊這名球員叫吉姆.葛林格拉斯(Jim Greengrass),你很可能都沒聽說過,至於勇士隊的新人名叫漢克.阿倫(Hank Aaron),後來成為棒球史上最厲害的全壘打王。 阿倫對第一場球賽是否懷抱不切實際的期待,沒有人曉得,那場球賽之後他大有可能放棄棒球。阿倫肯定對自己在當天的表現很不滿意,可是他沒有認為自己是失敗者,他已經在這條路上辛苦太久、走得太遠了,並不打算輕易放棄。 五、成功者聚焦在實力上 成功者還有另一個辦法不讓自己將失敗和個人劃上等號,那就是聚焦在他們的實力上。有人問職業冰球隊紐澤西魔鬼(New Jersey Devils)的前任會長鮑伯.布泰拉(Bob Butera),是什麼因素造就贏家?他回答:「贏家和輸家之間的差別,在於贏家永遠聚焦在自己『能夠』做什麼,而不在意做不到的事。假如某個球員射門很厲害,溜冰卻不那麼出色,我們就告訴他,只要想著射門、射門、射門——絕對不要想其他人溜冰比他快的事。重點是記住你的成功。」 萬一弱點已經生成,那就必須特別注意,應該把重心放在支援,直到情況改善為止。如果不是這種情況,那麼與逆境同行的最佳選擇就是展現你的能力,並且竭盡所能發揮最強的實力。 六、成功者採取多種方法成功 勵志作家布萊恩.崔西(Brian Tracy)在著作《成就心理學》(The Psychology of Achievement,暫譯)中描述四個在三十五歲以前就發財的百萬富翁,他們平均參與過十七次創業之後,才找到那門讓自己飛黃騰達的生意。他們不斷嘗試、不斷改變,最後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那個項目。 成功者願意採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不僅商業如此,各行各業也是如此。舉例來說,如果你熱愛田徑比賽,一定很喜歡看跳高比賽,像我自己就總是為男子、女子跳高選手跳躍的高度驚歎不已。跳高比賽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一九六○年代這項體育的技巧出現重大變革,讓運動選手能夠打破舊紀錄,攀升到新的水準。 促成那項變革的人是迪克.福斯貝里(Dick Fosbury)。以前跳高的運動員都採用腹滾式,也就是面向橫桿跳躍,一側的手臂和腿先越過橫桿。福斯貝瑞發展的技巧是頭部先過橫桿,以背部朝著橫桿跳躍,因此稱為背越式(或背向式),又稱作福斯貝里式跳高。 發展一種新的跳高技巧是一回事,獲得別人接納又是另外一回事。福斯貝里說:「大家一而再、再而三告訴我:我永遠不可能成功、絕對競爭不過別人、那種技巧根本行不通。我只好聳聳肩說:『咱們走著瞧。』」 結果大家果真看到了:福斯貝瑞在一九六八年墨西哥市舉辦的奧運會上奪得金牌,打破以前的奧運紀錄,同時奠立新的世界紀錄。從此之後,幾乎所有世界級跳高選手都採用他的技巧。為了達成目標,福斯貝里採用不同的跳高方式,隨便他人怎麼評論,都不會讓他覺得自己是失敗者。 七、成功者能振作起來 所有成功者都有個共通點,他們經歷失誤、錯誤、失敗之後都能重振旗鼓,捲土重來。心理學家西蒙.卡露瑟絲(Simone Caruthers)說:「人生是一連串的結果,有時候結果是你想要的,那太棒了,想想自己什麼地方做對了。有時候結果非你所願,那也很棒,想想自己哪裡做錯了,下次不要再犯。」這就是振作起來的關鍵。 不論發生什麼事,成功者都能繼續往前邁進,因為他們記住一件事:失敗不會使他們變失敗者。沒有人應該把錯誤和個人劃上等號,你也應該以這種方式,將自己從失敗中剝離出來。 《與逆境同行 [全球暢銷經典]:領導學大師的16堂失敗訓練課,讓你翻轉慣性思維、突破困局》☛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DS_BOX_37448} 責任編輯:高郁捷核稿編輯:張勝宗 ... 2024.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