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一個單純喜歡看書的人⋯一生出了58本書、還當上大學教授!他如何做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一個單純喜歡看書的人⋯一生出了58本書、還當上大學教授!他如何做到?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一個單純喜歡看書的人⋯一生出了58本書、還當上大學教授!他如何做到?

一個單純喜歡看書的人⋯一生出了58本書、還當上大學教授!他如何做到?
閱讀時做筆記是許多人的習慣,但要能串連成知識庫,可以透過卡片盒筆記法。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申克‧艾倫斯
精選書摘 2022/11/17
摘要

1.很多人會在業餘時間讀書,勤做筆記,但很少人能像尼克拉斯.魯曼一樣,發展出一套非常有效的筆記整理系統—卡片盒筆記。

2.尼克拉斯.魯曼原本只是一名公務員,靠著業餘時間讀書,以及自身研發的卡片盒筆記系統,成功當上社會學教授。

3.尼克拉斯.魯曼一生出了58本書,其中許多書都成為該領域的經典之作。即使在他死後,還有6本以上的著作以他的名字出版。

1960年代,德國一名釀酒商的兒子當上了公務員,他叫尼克拉斯.魯曼(Niklas Luhmann)。他原本念法律,卻選擇當公僕,因為他不喜歡和各式各樣的客戶打交道。但他也瞭解自己其實也不適合當公務員,因為還是需要要跟人往來。所以他每天下班後就直接回家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讀書。悠遊於哲學、組織理論、社會學領域中,跟隨著自己的多元興趣探索學問。

很多人會在晚上讀書,也會做筆記,但很少有人像魯曼因此走出自己的路——成就卓越的生涯。魯曼跟大家一樣,每當他讀到某個優秀的論點,或對於讀到的東西有什麼想法,會在書上的空白處寫點心得,或者把手寫的筆記按主題分類收集。持續一陣子後,他醒悟到這樣做筆記沒什麼用處。因此,他把做筆記的方式改掉,不是把筆記加入已經分好的類別或個別的文本中,而是一次次寫在小小的紙張上,在邊角上寫上編號,然後放在同一個地方,也就是卡片盒。

不久之後,他就為這些筆記建構出新的分類方式。他發現,一個想法、一條筆記的價值在於「你把它放置在什麼樣的語境(上下文脈絡)裡面」,未必是因為它的出處而有價值。所以他開始想:如何把一條筆記或一個想法,連結到不同的上下文脈絡,以便替新的文本做出貢獻。如果把自己撰寫的筆記統統放在一處,這樣沒用,僅僅是一堆筆記而已。但他用卡片盒收集筆記的方式,讓這些筆記發揮加乘的效果。他的卡片盒成了他的對話夥伴、重要想法的生成器、生產力的引擎。卡片盒筆記幫助魯曼架構、發展出新的想法,而且運作起來非常有趣,甚至引領魯曼進入學術領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天,他把自己一些想法彙整成一份稿子,交給德國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學家:赫爾穆特.謝爾斯基(HelmutSchelsky)。謝爾斯基把稿子帶回家,讀了這位學院門外漢寫的東西後,便建議魯曼應該要到新成立的畢勒費爾德大學(University of Bielefeld)當社會學教授。這個職位聽起來很有吸引力,也很有名望,但是魯曼不是社會學家,甚至連社會學教授助理的資格都沒有。他沒有寫過大學正教授資格論文、沒拿過博士學位,甚至連社會學的學位都沒有。大多數人都會把謝爾斯基的建議當作一種稱讚,回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然後繼續過自己的生活。

但魯曼卻非如此。他靠著自己的卡片盒,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取得一切在大學任教的所需資格,在1968年獲聘為畢勒費爾德大學社會學教授,並在那裡終身任職。

基於傳統,在德國教授一開始任教時都會發表公開的演講,介紹自己的研究計劃,魯曼也被問到他的研究計劃。他的回答很經典,他言簡意賅的陳述道:「我的計劃:社會理論;期間:30年;研究費用:零。」要知道,在社會學領域當中,「社會理論」是一切研究計劃的根源。

29年又6個月後,魯曼完成了《社會中的社會》(The Society of Society, 1997),總共2大冊,引起學術界一陣騷動。書中提出完全嶄新的理論,不僅改變了社會學,還在哲學、教育、政治理論跟心理學領域引發了熱烈討論。他所完成的理論,是超乎尋常的博大精深、與眾不同、極度複雜。每一章都是個別發表,每本著作討論一個社會系統。他寫了關於法律、政治學、經濟、溝通、藝術、教育、認識論,甚至還有愛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0年間,他出了58本書,寫過大量的文章,還不包含翻譯的在內,其中許多書都成為該領域的經典之作。即使在他死後,還有6本以上的著作以他的名字出版,主題包羅萬象,包括宗教、教育、政治學等,都是出自散落在他辦公室各處、近乎完成的手稿。在我所認識的教授裡頭,很少有人一輩子的著作量可以超過魯曼死後的產量。

有些學者會把吃重的研究交給助理去做,或者有個團隊負責寫報告,他們只要把自己的名字放上去即可。可是魯曼幾乎沒有用什麼助理,最後一位幫他做事的助理說,他只有幫忙找出稿子中的錯別字。真正幫助到魯曼的人是他的管家,因為管家在週間會幫他跟孩子煮飯,因為他太太早逝,他得自己照顧3個小孩。只不過,一頓熱呼呼的菜餚當然不足以解釋他為什麼可以寫出將近60本影響深遠的著作,還有無數的文章。

直到今天,人們還在探索魯曼的「秘訣」,把他卓越的成就歸因於他是天才,或覺得只要有他的卡片盒,一切就妥當了。當然,你要夠聰明才能進得了好大學,但如果你沒有像卡片盒筆記這樣的外部系統,用來思考和整理自己的想法、看法、收集資訊,或不知道如何把這套系統融入日常的工作流程之中,那你其實處於相當不利的條件,並非靠高智商就能彌補。

卡片盒筆記其實並沒有什麼秘訣可言,早在三十多年前,這秘訣便已經公諸於世。為什麼不是每個使用卡片盒的人都獲得成功呢?因為它太複雜嗎?當然不是。它出人意料之外的簡單。我認為真正的原因其實很平凡無奇:

原因一:

一直到非常近期,才有研究卡片盒檔案系統的首批成果發表。在此之前,大家都嚴重誤解魯曼到底是怎麼工作的,導致許多想模仿魯曼做法的人都對結果非常失望。最主要的誤解出在「只把焦點放在卡片盒上,卻忽略如何讓卡片盒融入工作流程,並讓它順利運作」。

原因二:

關於這個系統對外公開的資訊,幾乎都只有德文,因此僅限於一小群社會學家在討論,而且這些人還是專門研究魯曼社會系統理論的忠誠份子,所以幾乎沒有群聚效應可言,無法引起太多的注意。

原因三:

或許最重要的原因是,它過於簡單。大多數人對於簡單的概念不會有太多期待,錯以為要採用令人驚艷且複雜的方法,才能產出驚艷的成果。

我在想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才能讓魯曼的卡片盒跟工作流程帶來的益處被世人瞭解。不管原因為何,這本書都已經清楚說明。如果消息開始傳出去,不會讓我感到訝異的。

書籍簡介


《卡片盒筆記:最高效思考筆記術,德國教授超強秘技,促進寫作、學習與思考,使你洞見源源不斷,成為專家》
作者: 申克‧艾倫斯 Sonke Ahrens
譯者: 吳琪仁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22/04/27

作者介紹
申克‧艾倫斯 Sönke Ahrens

德國學者,現於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教授教育哲學。曾任教於慕尼黑的德意志聯邦國防軍大學。除了本書之外,他另著有《實驗與探索:世界揭示的形式(Experiment und Exploration: Bildung als experimentelle Form der Welterschließung)》一書,收入「當代教育哲學理論」叢書內。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知識管理 筆記 卡片盒 學習 閱讀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