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下班後很難培養興趣?實用5方法,不再沒精神、沒動力還自我厭惡

- 上班族因為時間匱乏、腦力體力耗竭等因素,往往很難利用下班時間培養興趣。
- 建議可以從「既定行為」中挖掘自己有興趣的事物,例如吃飯看影片時選擇探索新頻道、打開視野,在追星時查詢偶像會的才藝,提高學習動力。
- 培養興趣無法一蹴可幾,需要讓自己有時間適應,學習過程中請保持輕鬆的心態,必要時要允許失敗。
你是否也這樣呢?認同下班後應該「培養興趣、投資自己」,幫助釋放工作壓力、擴展社交圈、增強身心健康,甚至習得第二專長等;明知道有諸多好處,下班後卻還是感到疲憊無力,難以提起興致探索新事物,最後選擇躺在家滑手機(還不小心熬夜)。於是日復一日,焦慮感逐漸加深,形成一道無法逃脫的沮喪輪迴。
為什麼上班族培養興趣的難度變高了?
還記得自己上次動力滿滿是什麼時候嗎?為什麼熱情、衝勁和學習力都隨著踏入社會而消失了?這段我們來聊聊上班族共同面臨的挑戰。
時間、腦力、體力多方耗竭
扣掉上班、通勤、加班、On Call的狀態,時間匱乏讓許多上班族難以找到足夠的空檔,如果有家庭重擔,就更難騰出時間規劃興趣活動。其次,長時間專注於工作、會議,導致腦力疲憊、身體疲勞,也讓人下班後難以聚焦於新事物的學習與探索,即使對某些活動有熱情,最後往往選擇簡單的娛樂來消磨時間。
壓力、焦慮、期望讓學習變質
由於工作環境中的壓力已經消耗了大量精力,因此當人們「撥出休息時間進行活動」時,往往會提高對自身的期待值,渴望從中獲得成就感或專業技能。不過,這種迫切的需求,有時反而使培養興趣的過程變得更加緊迫、有壓力,難以真正實現輕鬆的探索,也更容易中途放棄。
學習能力下降、生活習慣固化
持續的疲憊和焦慮會讓專注力下降,在面對新知或技能時,理解吸收的能力減弱,導致學習或體驗效果不佳。此外,興趣的培養需要付出時間金錢,會打破過往固定的生活模式,這些都提高了上班族投入興趣的成本。
這些困難點不僅讓上班族無法挖掘興趣,甚至可能會放棄原本喜愛的事物,變成一個無情的工作機器。
想突破這些關卡,除了管理時間(利用零碎或假日時段)、調整心態(放下必須收穫滿滿的心理預期)、做好財務規劃(生活和興趣兼顧)之外,還能怎麼做呢?
把舒適握圈擴大一點就好!從生活中找出興趣培養
跳脫舒適圈太辛苦?但如果只是把舒適圈慢慢往外推,是不是感受上好像就沒這麼累了!但要怎麼找到「輕鬆、可持續」的方式打開自己的觸角,找到興趣和動力開關呢?
利用你的「既定行為」挖掘興趣
別緊張,不用「專程抽出零碎時間做某件事」,而是只要每天在「既定行為」上做一點改變,例如:
- 通勤時改聽Podcast,以輕鬆的心情了解別人的生活或流行。
- 吃飯看YouTube時選擇探索新影片,到別人的舒適圈開眼界。
- 打遊戲時除了查攻略,也可以查查有無線下活動可參加。
- 滑社群時,可以把想嘗試的內容傳給朋友,增加討論和動力。
透過這些簡單的行為,在接收新刺激和交流的過程中,或許能點燃內心動力、釐清自己想做什麼。
把偶像當學習對象建立興趣
「喜歡」是很高的能量,追星族各個多才多藝不是沒原因的,不妨好好利用,把它變成探索的動力,例如:
- 看到推角(編按:正在支持的人物)去哪些地方、吃什麼料理好像很有趣,可以找機會也去踩點看看。
- 選擇一些生活熱血動漫,例如烹飪(中X一番)、體育(排X少年)激起鬥志。
- 喜歡的明星、演員有什麼才藝?可以考慮往類似的方向發展。
- 心儀或交往的對象有什麼興趣?跟著一起學習、同時創造兩人回憶。
直接翻課程DM找可以培養的興趣
如果還是毫無頭緒,最簡單的方式是查看社區大學或救國團DM,有琳瑯滿目的課程跟活動,可幫助快速辨別自己對何種才藝感興趣。另外,里民舉辦的社區活動不僅便宜還離家近,通常會舉辦大眾喜歡的活動課程,既然受歡迎想必有趣味之處,也可以納入體驗參考。
當選定幾樣可能有興趣的活動或課程後,該怎麼確認是自己願意長期投入的項目呢?
培養興趣有技巧?5個無痛培養興趣的方法步驟
每個人的感知、喜好不同,所以培養新興趣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回頭檢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以下幾個步驟提供大家參考:
1.給自己一段時間摸索與熟悉
興趣培養的初期一定會比較辛苦,因為不熟悉、沒概念,挫折感會比較大,這時請給自己多一點耐心,至少多試個幾次,不要遇到困難就放棄。
如果是課程通常會有比較明確的時間範圍(如5堂、3個月或1學期等),而對於需要長時間養成習慣的興趣,比如每天繪畫、運動或閱讀,可以選擇分批進行(例如每天30分鐘)。無論進展如何,務必給自己一些鼓勵。
2.記錄心得與收穫
每次上完課或參加活動後,記錄你的感受和體驗,包括喜歡哪個環節、不喜歡的部分、有什麼想調整,原因以及整體所學等,例如:
- 我喜歡上課的氣氛/老師的教法/今日學到的內容嗎?
- 參與後我的情緒是否有波動?(好的或壞的、原因)
- 我會期待下次課程/活動嗎?為什麼?
不必寫完整的文章,隨手筆記即可(避免變成另一種壓力),每次的記錄都可以幫助你沉澱,並在回顧時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3.定期回顧與評估
可以每2週或1個月進行一次回顧,總結這段時間的感受和收穫,例如:
- 是否有比前2週更開心?
- 有哪個環節想更深入了解?
- 不愉快的情緒來自他人還是這項興趣?
- 是否從中得到成就感或收穫?感覺是否得心應手?
- 對於收到讚美或其他回饋,當下是開心還是無感?
無論初期是什麼想法,除非對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否則不必急於下結論,正如前面所提:「你需要花時間去慢慢適應和享受這項新活動」,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探索和體驗、允許自己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之間的熟悉,以及克服初期的不安,或許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其實對此有熱情。
4.尋求前輩或老師建議與回饋
無論是線上、實體活動,個人或團體,和有同樣興趣的人聊聊,聆聽他們的感受和經歷,這有助於判斷自己當下的狀態,從別人錯誤的經驗中學習也能消弭挫折感,以及避免走冤枉路。
開啟談話不僅能自我對照,也是對外拓展人脈的起點。
5.決定是否持續、允許自己失敗
當結束設定的時間段(例如3個月後),已經有足夠的歷程可以總結自己的喜好,就可以評估是否繼續。此時不必刻意顧慮該興趣對職涯或成長的幫助,只要能帶給你平靜愉悅就是一項好興趣(例如冥想、禪繞畫等)。
如果評估後真的不適合,比如身體緣故無法長期激烈運動,不用氣餒,探索本就有各種可能性(因懶惰而放棄的不在此限)。
雖然要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可能會需要一些耐心、時間和金錢,但請確保自己用輕鬆的心態享受過程,至少嘗試過的經歷都將成為你的養分,也沒準哪一天能意外派上用場。
*本文獲「104職場力」授權轉載,原文:下班後怎麼培養興趣?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5步驟建立喜好、打破疲憊循環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104人力銀行官方內容平台,職場專業情報第一選擇:履歷範本、自傳範例、求職面試、職場溝通、經營管理、工作心法、職涯規劃、中年失業、就業機會等。不只幫你找工作、找方向,更要提升你的職場競爭力。新鮮人、上班族、二度就業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