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研究200個家庭後發現:高情商孩子的父母都有這7個習慣
研究指出,情緒智商是預測一個人未來成就的關鍵指標,其重要性甚至超過學業成績、家庭背景等因素。
《哈佛商業評論》指出,在職場上,一個人能否從優秀的管理者晉升為偉大的領導者,關鍵往往不在於專業能力,而是取決於情緒智商的高低。
一項從1972年開始,長期追蹤紐西蘭達尼丁鎮1000多名孩子的研究發現,孩子未來能否過著令人滿意的、經濟穩定的生活,最關鍵的預測指標,不是學業成績、家庭背景或父母社經地位,而是他們是否懂得理解並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
親子關係教練、親子互動日誌《BOUND》創辦人勞達(Reem Raouda)觀察超過200組親子後,歸納出如何培養出高情商孩子的7大關鍵習慣:
1. 沉默的藝術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最有效的回應往往是沉默。研究發現,給予孩子安靜的陪伴和情緒整理的空間,能幫助他們學會自我安撫。若父母能以平靜的態度陪伴,等待孩子自行調節情緒,不僅是對他們當下情緒的尊重,更培養了孩子面對壓力的韌性。
2. 情緒示範從家長開始
高情商的父母會把自己當作「情緒教科書」,主動分享自己的情緒狀態,例如:「我現在很開心」、「我感到有點煩躁」。上述示範不僅豐富了孩子的情緒詞彙,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每種情緒都是正常的,可以被安全地表達和討論,不需要隱藏或壓抑。
3. 道歉的力量
真誠的道歉是最強大的教育工具之一。父母向子女道歉不該被視作失去權威,因為願意認錯的父母,反而更能贏得孩子的尊重。這不僅展現了負責任的態度,更教會孩子: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如何修復關係。
4. 禮貌要養成,不要強迫
常見的育兒迷思是:一定要教孩子常說「請」、「謝謝」。但有趣的是,比起刻意「教導」,不如家長自然的在生活中自然的展現禮貌,如此一來,孩子會逐漸內化這些行為,發自內心的尊重他人,而非表面的順從。
5. 小事也是大事
孩子的煩惱可能在大人眼中微不足道,例如,找不到心愛的玩具或和同學吵架,但這對他們來說都很重要。當父母能認真看待孩子的每個情緒時,其實就是在傳達:你的感受很重要,這種態度培養了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和情緒安全感。
6. 自己的問題學會自己想辦法
面對孩子的困難,父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急著提供解方。但真正的問題解決能力來自於思考過程。真正有智慧的父母會反問:「你覺得該怎麼做?」透過提問來引導,讓孩子學會獨立解決問題。
7. 耐得住無聊也是能力
在這個被3C產品包圍的時代,讓孩子學會跟無聊共處,反而成為難得的能力。研究發現,允許孩子體驗無聊,能培養其創造力和自我調節的能力。因為,當孩子學會自在的面對安靜時刻,也就學會了與自己相處。
勞達認為,想要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父母必須有意識的實踐這些習慣,但最重要的是,在過程中要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親子關係。因為唯有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孩子才能真正做情緒的主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核稿編輯:林易萱
責任編輯:林思妍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