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轉向,政府對中國企業掛牌F股評估更嚴謹,意外衝擊背後台灣券商、創投與股市大戶的賺錢生態。

中晶材董事長戴加龍(圖)為讓中晶材到台灣上市櫃,花了約2億,最後被拒門外,背後大股東損失不小。(攝影者.許世穎)
六月二十四日,原本大張旗鼓、氣呼呼向主管機關提出訴願的中晶材,靜悄悄撤回訴願;六月底,再傳出有三家中國背景的F公司傾向自行撤回上市申請,一家又一家淡出,算是認清了台灣證券主管機關拒絕中國色彩企業再來台掛牌的決心。
就在中晶材撤回訴願的隔天,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在首次舉辦的網路座談會上強調,用「白色恐怖」形容中晶材「先准後駁」的事件並不恰當,未來希望透過T股(大陸註冊公司來台掛牌)而非F股(海外來台第一上市),讓中國色彩企業到台灣掛牌。
有趣的是,讓中晶材董事長戴加龍決心撤回訴願的原因之一,是他六月下旬在台期間,被移民署以入境文件有問題遭到扣留近一日。雖然最後核查無誤放行,但戴加龍已決定放棄抗爭,專心經營本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