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大缺工時代⋯讓優秀應徵者點頭答應的面試秘訣:建立信任環境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大缺工時代⋯讓優秀應徵者點頭答應的面試秘訣:建立信任環境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大缺工時代⋯讓優秀應徵者點頭答應的面試秘訣:建立信任環境

大缺工時代⋯讓優秀應徵者點頭答應的面試秘訣:建立信任環境
如何讓緊張的應徵者樂於開口分享?面試官必須透過閒話家常,與對方建立信任基礎。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泰勒.科文、丹尼爾‧葛羅斯
精選書摘 2023/05/11
摘要

1.面試有件事情很重要:別把面試視為企圖拐騙或難倒他人的過程。應先從設法建立彼此間的共同基礎開始,當你真心傾聽對方的回答,對方也會對你產生信任感。

2.請面試者分享一段故事,你聽到的故事反應出面試者如何組織想法、加入情緒向度、安排故事情節,以及選擇故事要點。而且,故事的形式很難說謊。

3.盡量不要問有可能事先準備好說詞的問題,面試者通常對這類問題都有備而來。本文分享10個可以讓面試者分享有趣故事的問題。

面試有件事情很重要:別把面試視為企圖拐騙或難倒他人的過程。首先,這樣的行為本身就很不好。再者,一旦對方發現你的意圖,多半會萌生戒心,很難再信任你,如此一來,你將更難判定這個人是否是該職務的最佳人選。更糟的是,如果他真的是最佳人選,在缺乏互信的基礎下,想要他加入你的團隊將會非常困難。

因此,我們建議的面試做法第一步,是先從設法建立彼此間的共同基礎開始。對話主題取決於你們的共同背景,可以聊聊彼此相同的嗜好、興趣或生活過的地方,也可以問對方目前工作或閒暇時在做的事情。

另一個方法是根據你對對方之前職涯歷史的了解,提出一些具體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那個問題應該是你真正想知道答案的問題。例如,如果面試者之前在克里夫蘭的滾珠軸承工廠工作,請先問問你自己,比較想了解的部分究竟是滾珠軸承,還是克里夫蘭。接下來你追問的每個問題,同樣應該是你真正感興趣的事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你真心傾聽對方的回答,對方也將變得比較沒那麼緊張與拘束;更重要的是,這同樣能讓你變得比較放鬆。如此一來,彼此都能開啟探究模式、好奇模式、閒聊模式及學習模式。這樣的互動方式,將表明你是真的願意傾聽有關對方的所有事情,同時,也在鼓勵對方能夠自在的以相同方式回應你。最重要的是,這樣做能讓你擺脫沉悶無趣、勾心鬥角、虛偽作態的制式面試場景。

多數人天生具備察覺虛情假意的能力。如果你不想讓人覺得虛假,唯一辦法就是:透過真心誠意來獲得他人信任。當我們真心渴望得知對方的想法,他們才會真正暢所欲言;而當我們真心對對方感興趣,他們才會開始真正信任我們。你依舊可以向對方拋出困難的題目,也可以對邏輯不通的回答進一步質疑、追問,但重點是:一定要出自真心真意。

進入閒話家常模式

打從面試一開始就該避免虛情假意,有助於讓面試者盡快進入閒話家常模式,這是面試的最高指導原則。此處我們指的是如何在面試情境之外的談話,讓面試者自發性呈現自我,有助於互相理解。

「自發性」一詞看起來是不被勉強,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透過閒話家常模式,你會更明白面試者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互動的方式。然而,這並不代表你能了解「一個人真實的樣貌」,因為即使開啟閒話家常模式,面試者對於要呈現哪部分自我給外界看,仍會受到許多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影響。儘管如此,你還是能見到「偽裝之人的最真實版本」,那比努力解讀精心準備的面試答案更有價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到底該如何讓面試者進入閒話家常模式?以下分享我們的作法。

讓面試者說出自己的故事,而非背誦事實或罐頭答案

你可以設計出能引導面試者說故事的簡單問題,例如:「今天早上你做了什麼事?」就是個不錯的問題,可以在不讓對方覺得受威脅的前提下,開始認識一個人。

你聽到的故事反應出面試者如何組織想法、加入情緒向度、安排故事情節,以及選擇故事要點。說故事也迫使面試者展現出意識到聽眾的存在,也就是說,他們意識到同處一室的你和其他人的存在,以及你可能為互動帶來哪些理解與背景脈絡。

你可能會好奇:這有什麼重要呢?幾乎所有需要人際互動的工作,都會將意識到觀眾存在視為一項重要能力;更直白的說,說故事摻雜某些虛假的成分在內,而對多數工作而言,適度的虛假是必要的。

透過這個過程,你同時在考驗面試者對於面試的本質了解得有多透徹。

要當場編出完整的故事並不容易,所以當你請面試者說一段故事時,或許有些相關的細節會遭到更動,但是你仍然能聽到某種程度的事實。如果你問:「請詳細告訴我們,同事曾如何表示對你的欣賞與感激。」幾乎每個人都會告訴你實情,那是因為說故事模式會讓我們專注在故事的諸多細節上,這使得說故事的人要說謊沒那麼容易,因為這需要同時兼顧太多訊息。

相反的,單純回答事實性問題,面試者就比較容易說謊。譬如,當你問:「你在上一份工作受人歡迎嗎?」你很容易聽到對方回答:「噢!是啊,確實如此,我的同事們都很喜歡我。」

所以,請善用你的敏銳度,在他們的反應中找出情報,而非只是迴避或閃躲,尤其如果你感受到事有蹊蹺,或是如果你直覺認為事情並不單純。此外,如果你已經造成對方的緊張,不要再繼續叩問下去,想想你應該怎麼問,才能緩和對方的緊張,例如設想對方真正想談論的主題,並朝著那個方向推進。

給面試者樂於分享故事的10道問題

記住!無聊是會傳染的。平淡無奇的問題,只能引出平淡無奇的答案。盡量不要問有可能事先準備好說詞的問題;不要問面試者在上一份工作有哪件事做得好或做不好;不要問面試者是否在職場上好相處。

每一位參加面試的面試者對於這類問題都有備而來,測試他們的準備度固然很好,某些程度上也是必要之舉,但這類問題很容易回答,也相對也較容易評判。

以下我們提供10個問題,不但能讓面試者說出故事,也可能誘導出相對有趣的答案:

  1. 今天早上你做了哪些事?
  2. 在認識的朋友之中,離你居住的地方最遠的距離是多遠?
  3. 在你的人生中,曾做過哪些奇怪或不尋常的事?
  4. 如果我致電你的推薦人,他有可能會告訴我哪些你的事?
  5. 如果我是精準媒合的Netflix,我會推薦給你哪一類電影?為什麼?
  6. 你覺得自己和目前公司裡的同事有哪些地方不同?
  7. 你對哪些觀點深信不疑?甚至深信到不理性的程度?
  8. 你如何為這場面試做準備?
  9. 你喜歡哪些部落格或線上社群?
  10. 你有哪些小眾嗜好?

請注意:當你問這些不常見的問題時,通常對方會靜默好長一段時間,然後講出一些不相關的答案。這是好現象!這表示面試者毫無準備,需要一點時間思考。你最好給很可能正在緊張的面試者一些時間,充分思考過後再發言,策略之一就是再複述一次問題:「很好。還有哪個原因讓你想在這裡工作?」另一個策略就是以自己為例解釋情況,例如:「目前你可能沒有個好答案,那也無妨!當你在思考時,容我分享一個我的小眾嗜好⋯⋯。」

一旦面試者把話匣子打開,開始滔滔不絕,你的任務才真正開始:評估他們的回答與箇中訊息。要能做到此事,必須仰賴你對於認知及人格特質相關的廣泛知識,以及長期訓練有素的直覺。不妨從考量他們整體的機敏特質開始;顯然在所有的工作上,足智多謀都很受用,特別在出現危機或時局艱困時。

當你測試面試者是否夠機敏時,不管你對特定回答是否失望,請繼續觀察面試者如何能在接連不斷的回應中,運用其智力和情緒資源。對於有些面試者來說,不管你把他們逼到什麼樣的程度,他們依然能夠持續展現創新的回答,由此我們可以推知,這名面試者將能在工作上展現多大程度的聰明才智與活力。

書籍簡介


《人才:識才、選才、求才、留才的10堂課》

作者: 泰勒.科文 Tyler Cowen、丹尼爾‧葛羅斯 Daniel Gross
譯者: 謝儀霏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3/03/31

泰勒.科文Tyler Cowen

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教授,全球百大思想家,《經濟學人》讚譽他為近十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學者。著有《發現你的經濟天才》(Discover Your Inner Economist,2007)、《達蜜經濟學》(Create Your Own Economy,2009)、《大停滯》(The Great Stagnation,2011)、《中午吃什麼?》(An Economist Gets Lunch,2012)、《再見,平庸世代》(Average Is Over,2013)以及多本學術書籍。他也是《彭博》(Bloomberg)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專欄作家,作品散見各大報紙和期刊。他經營的經濟學部落格《邊際革命》(marginalrevolution.com),平均每日瀏覽人次超過5萬人;TED演說有超過50萬觀看次數。他的Podcast節目《與泰勒對話》(Conversations with Tyler)經常邀請重要的思想家或企業家對談,廣受無數聽眾好評。

丹尼爾‧葛羅斯Daniel Gross

矽谷創業者暨創投天使投資人。曾被《富比士》(Forbes)列為科技類傑出青年榜「30 Under 30」。18歲時,他以創業者身分加入被譽為「矽谷新創事業孵化器」Y Combinator計畫,是當時最年輕的創業者。23歲時創立新創科技公司Cue,開發團隊後來被Apple收購。2018年,創辦Pioneer獵才公司並擔任CEO至今,致力於在全球尋找有才華但欠缺機會的傑出人才。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亞太最強科技走廊正在高雄崛起!對台灣經濟最重要的影響是?
南台灣長出竹科以外世界最大先進製程生產、AI算力製造基地,過往重北輕南被翻轉,數百家外商不懼中共軍演的地緣政治風險也來投資。
1. 提升台灣的科技產業地位
2. 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縮短南北差距
3. 加速台灣產業結構轉型
4. 吸引更多國際人才,提升創新能力
5. 形成新的科技產業聚落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奈米黃金走廊崛起!高雄翻身全球最熱科技城,軍演擋不住300外商搶進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