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考核不滿意,同仁馬上提離職!主管該怎麼解決?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考核不滿意,同仁馬上提離職!主管該怎麼解決?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領導馭人

考核不滿意,同仁馬上提離職!主管該怎麼解決?

考核不滿意,同仁馬上提離職!主管該怎麼解決?
考核不滿意,同仁馬上提離職!主管該怎麼解決?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李河泉
摘要

1.企業的傳統觀念是上對下單向命令,連帶績效考核制度亦然,與主管面談後即打出考績,沒有調整、改進的餘地。

2.過去老一輩對於不公平較少發聲,而新一代則更重視自身權益,受到職場不公平待遇會主動爭取。因此,對於績效不滿時,若沒有明確規範或爭取空間,會以離職擺脫「不公平」。

3.面對這樣的情況,主管應在考核前充分與同仁溝通,在公司條件許可下,建立雙方都能接受的考核指標。

4.平日也須掌握抓大放小、提前示警兩原則,避免考核時一翻兩瞪眼的結果。

每到績效考核,就是胡經理最頭痛的時候。根據他的經驗,只要績效面談完,都會有同仁要求要離職。他不知道為什麼,總覺得同仁都自我感覺良好,在績效面談中,胡經理都會語重心長地和同仁講道理,企圖讓同仁了解績效不好的原因。

但是每次只要一聊完,同仁提辭呈的機率就上升。為什麼主管給的績效考核不滿意,同仁就會萌生去意呢?胡經理到現在都無法了解。

形成背景

A、企業歷史習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企業傳統的觀念是「上面決定,下面聽命」,通常過去老一輩認命,即使不那麼公平,也就自認倒霉繼續工作。然而新一代卻不吃這一套,只要覺得不公平,或是覺得權益被侵害,能夠忍耐得住的人有限,很容易說走就走。

B、年輕人「被養成」的習慣

年輕人從小習慣高度尊重和關懷,讓他們注重自己的權益,這樣的習慣不是他們追求的,而是「被養成的」,並非是年輕人造成的問題。只是,這樣的習慣進入傳統職場中,很容易出現「為什麼這些慣老闆都要壓榨年輕人、或霸凌我們」的觀點。

主管先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管不要因為同仁對績效不滿而生氣,往好處想:同仁會抱怨的原因,多半在於想做得更好;而不是「死豬不怕滾水燙」,這樣更令人頭疼。建議在同仁表現不滿時,主管避免說下列的話:

「為什麼那麼愛計較績效?」

「今年做不好下次再努力就好了,急什麼?」

「你們真的覺得自己做得很好了嗎?」

「別人比你更認真知不知道?」

「幹嘛計較別人的工作?不然你和他對調!」

「當你們準時下班的時候,別人還在努力了,你知道嗎?」

「不要急,下次就換你了」

解決手法

A、OKR不一定比KPl好,建立適合公司的績效制度比較重要

天底下本來就沒有制度是絕對公平的,所有的考核難免見仁見智。公司為了維持運作,不得不提出一個能夠維持賞罰的機制,然而一旦牽涉到賞罰,必然就有公平與否的問題。近幾年有個趨勢,企業有關績效考核的內容評定,都慢慢地從「上面全權決定」,到「上下共同討論」,甚至有企業「完全授權同仁」。

建立「公司容許同仁對績效有意見」的觀念是未來趨勢,比重的調整,可以在高層接受的情況下開始下放。公司應該要開始練習公布績效規範時,納入同仁的意見考量。例如,許多公司從KPI慢慢往OKR移動,不必覺得OKR一定比KPl好,只要公司多數同仁都能夠接受的制度,就是適合公司的好制度。

B、主管要學習應對「同仁不滿意績效」的方法

在績效考核過程中,同仁的「自評」和主管的「他評」能夠一致當然最好,如果不一致那該怎麼辦?有2個技巧可以使用:

1.主管最好有具體事證

許多同仁不能接受自己不好,原因是「人通常只記得自己好的」。所以主管平常就必須做一件事:就是讓全體同仁知道「哪些人做得好,和哪些人做不好?」

舉例:部門有甲乙丙丁4位同仁,主管可以在乙表現特別好的時候,在大家面前講出乙同仁「好的具體內容」,所謂好的具體內容,通常包含「乙有與過去不同的亮眼表現」以及「乙對團隊的特殊貢獻」。

如果丁表現不好的時候,主管可以把丁私下找來,告訴丁除了表現不佳必須彌補以外,也必須「事先預警」這樣的行為,有可能影響到績效考核。避免過了好幾個月才有考核,丁根本就忘了自己表現不好這回事,不斷向主管據理力爭,衍生後續困擾。

2.運用「抓大放小」原則

要準備具體事證時,許多主管會擔心「每天同仁這麼多行為,我哪有辦法全部都記住?」此時請運用「抓大放小原則」,不論有多少同仁或行為,主管只要記得找出同仁「個人行為對部門有貢獻的事績」以及「個人行為對公司有影響或損失的事情」,建立一個能夠讓多數同仁理解的標準,也才能夠達成對績效的共識。

C、績效最忌諱一翻兩瞪眼,必須建立提前預警制度

績效考核最為人詬病就是,同仁到了揭曉當天才知情,因為不能接受而強烈反彈。有人說,績效的前半部不是就會有「自評」嗎?雖然如此,但大多數的「自評」都必須得到主管認可才算數,許多主管不習慣或不願意在當場說出想法,造成「突然揭曉」的結局。

建議主管在討論同仁的「自評」時,若是與主管預期有重大落差,最好在現場就能縮小期待落差,千萬不要視而不見或當作沒這件事。

可以運用前面所說的「具體事證與抓大放小」原則,讓同仁先有心理準備,避免到時候反彈。不過許多同仁的自尊心很強,過程一定要用引導的方式,讓同仁自行想起過去沒做好的地方,願意自行調整分數,主管再給個台階下,給予下一次的期許和肯定,雙方比較容易相安無事。

結語

自古以來,只要在上位者的要求,底下幾乎都必須全盤接受,然而現在整個世界早已經和以前截然不同。主管別認為自己說的話就是聖旨、所做的指示就是天諭,讓同仁有說出自己想法的機會,並且真的願意接受,才能真正「不用舊觀念,帶領新世代」。

☛李河泉老師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請點擊:https://bit.ly/3tlcbsM

核稿編輯:鍾守沂
責任編輯:易佳蓉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受國際情勢影響,市場波動加劇。您的股票投資習慣更傾向於哪種方式?
1. 效仿巴菲特,長期持有優質企業
2. 尋找具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
3. 持有較高比例的現金儲備
4. 定期定額分散風險,長期投資
5. 積極尋找短期獲利機會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巴菲特明明在拋售股票,卻對蘋果死心塌地!理由超乎想像
績效考核 績效面談 OKR KPI
李河泉跨世代溝通學院
李河泉跨世代溝通學院
李河泉
展開箭頭

台灣跨世代溝通千萬首席講師
博客來、誠品雙榜冠軍《別逼貓啃狗骨頭》作者
商周CEO學院《經營三學》王牌引導教練
台積電、鴻海、IBM、賓士、三星、SONY、華碩、中國五大銀行、台灣十六家金控指定金牌講師
澤鈺智庫總經理

實體工作坊:讓您現場解痛點,實戰做中學

台灣第一套專談跨世代溝通線上課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