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何說「辛苦了」不但沒安慰到人,還讓人火大?你該做的是不讓人那麼辛苦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為何說「辛苦了」不但沒安慰到人,還讓人火大?你該做的是不讓人那麼辛苦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為何說「辛苦了」不但沒安慰到人,還讓人火大?你該做的是不讓人那麼辛苦

為何說「辛苦了」不但沒安慰到人,還讓人火大?你該做的是不讓人那麼辛苦
當一個人沒有苦過他人的苦,就說出「辛苦了」,這樣只會招致他人反感,而完全感受不到安慰。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艾莉
精選書摘 2023/10/31
摘要

1.職場上很常遇到這樣的合作對象,在談定的企劃執行前一刻,推翻之前所有定論,並用「辛苦了」一句話,讓其他人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

2.當公事上的忙亂是你一手造成,就千萬不要說出「辛苦了」這樣的話。因為你的一句話,只是為了讓你不那麼內疚,讓自己覺得好過。

3.如果真心覺得別人辛苦,那你該做的是一起想辦法,用最少的變動,達到大家能滿意的結論。

當你沒有苦過他人的苦,說出「辛苦了」,不是因為能同理他人的辛苦,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是個體貼的人。這樣的做法,只會招致他人反感,而完全感受不到安慰。

推翻他人所有努力,別不負責任的說「辛苦了」

在大人的世界裡,許多人運用著自以為的禮貌,每天對他人做出最失禮的冒犯。

職場上很常遇到這樣的合作對象,在談定的企劃案執行前一刻,毫無理由推翻之前所有定論。拒絕再溝通,堅持一定要改,而且他只需要嘴皮輕鬆動一動,就讓其他人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時候, 他還會說出看似貼心卻沒有溫度的「辛苦了」,瀟灑抽身,只留下一團混亂讓他人收拾。

這樣一句不負責任的「辛苦了」,聽在其他人耳裡只會更加怒火中燒。因為眼前的忙亂是你一手造成,不是誠心感到抱歉,就不要隨口說出「辛苦了」這樣的話。

說穿了,說「辛苦了」這句話,只是為了讓你不那麼內疚,讓自己覺得好過。如果真心覺得別人辛苦,就不要輕易做出會讓他人辛苦的事情;如果真心覺得別人辛苦,那你該做的是一起想辦法,用最少的變動來達到大家都能滿意的結論。

苦過他人的苦,才有資格說「辛苦了」

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口為什麼會招致不一樣的感受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你沒有苦過他人的苦,說出「辛苦了」,不是因為同理他人的辛苦,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個體貼的人、希望別人認定你是個好人,這樣的做法只會招致他人反感,完全感受不到安慰。

說完不痛不癢的一句「辛苦了」,卻依然日復一日做著造成他人困擾的舉動,這是你憑著自以為的禮貌,做出最失禮的行為。

在職場上,我們不是經不起任何突如其來的為難,需要的是不心累的溝通方式,以及合作對象多一點點的同理心。

企劃案修改在所難免,但明明可以提前說出想法,給彼此討論的空間來做最少的變動,而不是在最後關頭推翻之前所有的準備。更要考慮到多給彼此一點緩衝時間,不要放任自己的拖延症,總是在燃眉之際才提出異議。

說出「辛苦了」,最讓人火大的人

「辛苦了」這樣一句看似溫暖的話,卻讓聽到的人相當火大, 問題出在哪裡? 原因自然出在,說出這句話的人平時的為人。

老是滿嘴好聽的話、很會做公關,並不代表他就是一個好人;總是把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卻一點也不誠懇,這樣的人就是矯情虛偽。

《小王子》跟我們說過:「我們應該根據一個人的行動,而不是根據他的話判斷他。」「只有用心看才看得清楚,重要的東西是眼睛看不見的。」

矯情的人以為別人對他很有禮貌、以為自己的人設夠溫暖很受歡迎,那是他沒搞懂,對人保持禮貌的距離,是成熟大人都該做到的事。

正因為別人沒有把你當自己人,才會拉出表面禮貌的距離維持平淡的關係,君子之交本該淡如水,更別提跟小人之間就該避如鬼。

一再無禮冒犯別人,再用自以為的禮貌去道歉,一直以來沒人評斷你的行為,那是因為不想再跟你往來,冀望就此再不相干,並不是因為你做得沒錯,望周知。

書籍簡介

《所幸世界沒有虧待你的良善》

作者:艾莉
出版社:悅知文化
出版日期:2023/09/11

作者簡介

艾莉

資深媒體人,極度依賴視覺聽覺相關的享受。也是重度自助旅行上癮者。
其作品被形容寫的愛情像是推理,近幾年對人生與職場的暗黑面觀察入微,時常從殘酷的文字給出力量。
多部暢銷作品皆有翻譯輸出,深受讀者喜愛,受傷的心是不分國界的。

出版作品:《堅強是你說了一輩子的謊》、《勇敢的人請小心輕放》、《努力多久才可以喊累》、《沒有人應該堅強一輩子》、《那些年,我們都學著自己長大》、《沒有你,到不了的地方》、《在最好的時候,遇見你》、《愛、不愛都有病》。

Facebook|搜尋「艾莉ally.talk」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受國際情勢影響,市場波動加劇。您的股票投資習慣更傾向於哪種方式?
1. 效仿巴菲特,長期持有優質企業
2. 尋找具有「經濟護城河」的企業
3. 持有較高比例的現金儲備
4. 定期定額分散風險,長期投資
5. 積極尋找短期獲利機會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巴菲特明明在拋售股票,卻對蘋果死心塌地!理由超乎想像
職場 禮貌 同理心 艾莉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