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跳槽升遷vs留在原職?他花了3年,換到一個寶貴教訓

1.升遷機會出現時,我們欣喜若狂,但冷靜下來之後,卻有很多現實層面需要考量,如專業能力、管理經驗、公司文化。
2.職場上的晉升機會,一但錯過,往往就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3.本文整理了3個面對升遷機會的思考點:對方相中的能力、健全的組織體質、能驅動成長的環境。
當機會上門,你卻還沒準備好的時候,是否該賭一把?理查3年前跟3年後的答案絕對不一樣。
理查是一家電商平台擔任業務。3年前,同是電商平台的競爭對手找上他,挖角他出任業務部門小主管一職。起初,理查欣喜若狂,這可是他職涯上的大躍進。但是激情過後,有更多現實層面需要考慮。
雖然他也很想讓發展更上一層樓,但競爭對手公司內部競爭激烈時有所聞。這個業務部門總監的缺,聽說也是個不容易坐的位置。對於理查這個才在電商平台打滾3、4年的人來說,實在沒有十足的自信跟把握,可以應付看似有排山倒海壓力的職位。
論人脈,沒有交遊四方;論外語,普通水平而已;論管理,尚沒有帶人經驗。一連串的自我懷疑,讓理查深信自己不是坐那個位置的最佳人選,也很擔心對方挖角他只是誤會一場。萬一真的跳槽,反為自己的職涯招來危機,可就不好了。考慮良久之後,理查推辭了新的機會,選擇了相對安全且有保障的現職。
就在他拒絕那個位子兩個月後,理查發現,該競爭公司找了他的同事彼得去接那個部門經理的位子。
彼得與理查師出同門。彼得有多少實力與能耐,理查略知一二。基本上兩個人的實力在伯仲之間,理查實在不知道彼得哪來的勇氣敢去管那麼大的部門,挑戰那麼艱鉅的職位。理查心裡暗忖:彼得撐不了多久的。依他對彼得的瞭解,他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坐鎮一個高度挑戰的部門,在那樣高度競爭的公司生存下去。
沒想到3年來,彼得不但撐下來了,還做得風生水起。這幾年來,該公司的業績表現還算平穩,彼得甚至代表該公司接受採訪跟演講,累積自己的知名度。
最近理查再一次聽到彼得的消息,是一間新進入台灣市場的國外電商平台重金挖角彼得。一向敢衝、敢拚的彼得選擇了新挑戰。40歲不到,彼得已成了跨國公司台灣區業務部門的業務總監,可說是人生成就達成。反觀自己還停留在3年前的工作崗位上,文風不動、動彈不得。每每理查憶起3年前與機會的失之交臂,總是有無限感慨。他與彼得兩人的發展可說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升遷機會來了,該不該去?
俗話說,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當機會來臨,卻自認還沒準備好的時候,該怎麼辦?有些自信爆棚的人,即使沒有十足把握,表現起來也是信心滿滿。有些人個性天生自謙,即使在外多方看好,仍是覺得自己尚有成長空間。
到底準備好了沒有,其實沒有一套公式跟標準。再說,現今的商業環境步伐之快,讓人永遠都有學習的空間。因此,當有機會來臨時,客觀條件覺得大致可行,真的不用因為擔心自己還沒全部到位而卻步。因為社會分秒都在進步,人生完全沒有準備好的那一天。
首先,既然對方願意提供發展的機會,必然也經過一番主客觀評估,勢必是看重你某些能力,只要能認清自己對於該組織的核心競爭力為何,並在這一塊能力上不讓對方失望,就滿足了對方當初的要求,即便有其他能力不如預期,但加權之下仍不失為人才。
再者,組織打的是團體戰,講究的是群體的智慧。體質健全的大組織就像一個機器,即使一部分環節運作有點問題,整體效能也不會有太大影響。言下之意,只要表現不太過失常,通常不會有太大風險。
第三,環境會驅動成長。也許在接受挑戰前,有些能力你並不完全具備,但當你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中,只要願意付出,自然每日會有每日的成長,而且成長會超乎自己預期。更上一層樓之後,接觸的人不一樣,格局不一樣,成長的速度也會不一樣。
Google前執行長施密特(Eric Schmidt)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有人給你一個火箭上的座位,別問位子在哪裡,上去就對了!」同樣,當有人開放一個好位子給你,不要花時間懷疑自己有沒有那個屁股,先坐上去就是了。
責任編輯:李頤欣
商周大調查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9天8夜路線圖、日期、GPS、直播、報名全攻略
任職公關公司多年,現任知名外商宣傳部主管。
對工作實事求是;對人天真浪漫;對朋友肝膽相照;對惡人嗤之以鼻;罵人,一針見血。SHOPPING,彈無虛發。 求知慾強,總是害怕自己知道的不夠多! 天性愛幻想,老是覺得世界可以更美好! 有一點天真、也有一點任性!講求實際、卻也充滿憧憬!是上了年紀版的小丸子。
粉絲團連結:菲女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