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免費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出傳記,竟然委託大陸學者執筆,這是讓人非常匪夷所思之舉。這事有三個張力點:其一,大概沒有人相信,大陸人會比台灣人更懂「台灣的經營之神」。但是,王永慶如此決定;其二,原來大陸的高等學府還有專設研究台灣企業的研究所,所長劉震濤為前國台辦經濟局長,長期負責對台灣企業的招商與經濟工作;其三,王永慶的歷史地位,還需要一本口述傳記來說明嗎?既不需要,但他為何要在此時做此事。王永慶不太出虛招的人,項莊舞劍,應有他意。問題在於,何為「沛公」??二○○五年六月,這位大陸學者、北京清華大學台灣研究所研究員黃德海來台半年期間,展開台塑內外部成員訪問時,《商業周刊》副總編輯郭奕伶因而得知此人與此事。《商業周刊》內部因此展開準備作業。

二○○六年七月,黃德海完成此書《篳路藍縷:王永慶開創石化產業王國之路》的最後版本。因為內部涉及兩岸政商斡旋,壟斷事業的特許執照突破……,有高度政治敏感,因此,台塑內部展開三層作業的校對,除了王永慶本人外,還包括長庚大學管理學院院長、台塑集團總管理處等人。

就書論書,文字平穩,甚至枯燥。唯有第五章觸及當年台塑對於海滄案的決策反覆,做了還原歷史的交代,王永慶也從抽屜中拿出塵封許久的機密檔案,包括與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的那張指令,所謂的「郝三條」。這是後來台塑沒有繼續海滄案的關鍵,也可看出執政者處理不聽話商人的手段。不過,當我們求證歷史時,郝柏村已不願涉入是非。值得玩味的是,書中沒有提及郝柏村的決策背後的重要人物——當時總統李登輝,這應該是王永慶刻意避開。以當時政經環境,李登輝對於大陸政策的主導性,海滄案中台灣政府的態度,少了李登輝的意念怎能成局。

跑台塑企業多年的《商業周刊》資深撰述呂國禎,十二月時,為此特別走訪北京清大,專訪黃德海,取得王永慶口述傳記的獨家內容。相關報導,披露於本期《商業周刊》封面故事中。 很多歷史的被揭露,除了看歷史內容外,被披露的時機也有其意義。

本文完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