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領導馭人
激發下屬潛力,領導者會刻意做的3件事

1.史蒂芬‧柯維給領導工作下的最佳定義是:清楚明確傳達他人的價值與潛力,直到對方受啟發,也看出自身潛力的程度。
2.史蒂芬‧柯維相信真正的領導是一種刻意的選擇。我發現有3種發揮影響力的方法,真正的導師應該做到。
3.受指導者看得到導師的言行。當我們實踐愛的法則,就等於鼓勵人們遵從生命定律。品格所傳達的,遠比言教、甚至身教更具說理力及說服力。
多年來我演講時,都會問聽眾這個揭露訊息的問題:
「各位當中,有多少人原本對自己沒信心,主要是因為別人相信你,才達到目前的成就?」
每次都有約三分之二的現場聽眾會舉手,無一例外。接下來我問:
「是誰相信你?他如何表達?對你產生什麼影響?」
然後我四下走動,請聽眾分享經驗。當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時,常常變得很激動。最後我提出最重要的問題:
你是否打算對別人做同樣的事?我給領導工作下的最佳定義是:清楚明確傳達他人的價值與潛力,直到對方受啟發,也看出自身潛力的程度。大多數人都受過啟迪、鼓勵,及真正對我們有信心的人加以指導,使人生變得截然不同。我們或許不明白,我們對他人能產生多大的影響,而這影響可能傳給下一代,甚至更久遠。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到某個時間,內在火花就會燃起。然後結識另一個人,使火花爆發成火焰。我們全都應該感謝那重新燃起你我內在精神的人。
―史懷哲
我很幸運,人生中有許多相信我的貴人,激勵我提升自己,達到他們在我身上看到的潛能。首先是我的雙親。有一次我半夜醒來,發現母親站在床前,輕聲說著肯定的話語,說隔天的重要考試,我會考得很好。我承認當時確實覺得有點奇怪,不過我毫不懷疑母親相信我,並盡一切努力,肯定我做任何事的表現;父親也是一樣,他倆對我如此有信心,使我的人生大為不同。
我20歲時,有機會到英國當志工,此行影響我的人生十分深遠,在當地主持志工服務的成年人是萊塞(A. Heimer Reiser)。幾個月後他請我到英國某些主要城市,去訓練當地的領導志工,其中有些人的年齡是我的2、3倍。我不敢相信,他居然要我去做這件事,因為我嚴重懷疑自己有能力,去做離舒適圈那麼遠的事。可是他對我說:「我對你非常有信心,你辦得到。」他在我身上看到比我自知多出許多的潛質。
我意外發現,我擁有某些天賦能力,可以用啟發人心的方式來傳達思想,於是我對教學產生熱情。萊塞先生成為值得信任的導師,他看出我有教導及訓練領導者的潛力,而我基於對他的尊敬,做到了他相信及期待的水準。我成長,也看到別人成長,讓我找到自己的願望。這次體驗改變了我整個思維,改變我如何看待自己,最終並指引我終身的職業方向。教學後來引導我投入寫作,而寫作成為影響更多人的媒介,人數多到超乎我的想像。
領導工作是刻意的選擇
我相信真正的領導是一種刻意的選擇。我發現有3種發揮影響力的方法,真正的導師應該做到。
1.以身作則
受指導者看得到導師的言行。當我們實踐愛的法則,就等於鼓勵人們遵從生命定律。人的內心極為柔軟,尤其是行為看似強硬、不假外求的人。我們必須用「第三隻耳」:心,去聆聽他們。表達關愛可以獲得更大的影響力,特別是無條件的愛。愛給人一種真切的價值感與安全感,不要求對方做出什麼行為,或是將對方與他人做比較。想要別人變成你的理想樣貌,卻不以身作則,那導師說的只是空話。品格所傳達的,遠比言教、甚至身教更具說理力及說服力。
2.以真心待人
受指導者感覺得到導師的言行。人類喜歡分級分類、評斷衡量,往往是為了因應複雜、不斷變化的現實所帶來不安全感及挫折感,才會出現這些行為。每個人都有許多層次。有些人的潛質一望即知,可是有很多人的潛質卻在休眠。一般人傾向於回應別人如何對待他,及相信他是什麼樣的人。
有些人令人失望,或是占別人信任的便宜,以為別人天真好騙。好在大部分人只因我們相信他,就會顯露真心。不要因為擔心少數人,而放棄多數人。每當我們認定別人是心存善念,是出於良好動機與內在安全感,就是在訴求對方的良善。心懷善意就會結出善果。
3.以正確方式教導
受指導者聽得見導師的話語。若確實想要發揮影響力,在準備要說什麼之前,請先調整好心理及態度,這一點永遠很重要。說話內容可能不及表達方式來得重要。對欽佩你、追隨你的人,尤其是親近的家人,你越有機會做他們的導師。
以下是為人父母可參考的實務。在子女放學回家,有各種需要待滿足前,或是在你下班回家時,請花點時間做準備。也就是在進入某個狀況前,先暫停,先控制好自己,並決定你要如何回應子女丟過來的任何問題。
- 彙整資源。
- 定下心來,穩定情緒。
- 選擇愉悅和開心。
- 選擇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子女的需要上。
- 準備傾聽孩子說些什麼(以及未說什麼),不要在他們講話時準備你的大道理。
- 選擇表現你最好的一面,那會抑制疲勞,恢復最佳果斷力。
請訓練你指導的對象,懂得我稱為「收成律」(Law of the Harvest)的法則:「要怎麼收穫,先怎麼栽。」大多數有價值的東西都無捷徑可走,無權宜之計可施。你在土地裡種什麼,怎麼照顧它,最後將決定你會有什麼收成。做農事無法抄小路,不能揠苗助長,不能拖延耽擱,也騙不過大自然,讓你無需先付出代價,就能豐收果實。
歸根結柢,人際相處也是如此。請教給指導對象由古至今的「農業原則」:整地、播種、耕耘、澆水、除草、收成,這是人生成功之道。記得我們隨時都導,因為我們不斷展現自身言行。
《與成功有約最後一堂課:柯維的向上心態》
作者: 史蒂芬.柯維 Stephen R. Covey、辛希雅.柯維.海勒 Cynthia Covey Haller
譯者: 顧淑馨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3/02/17
作者簡介
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1932–2012)
哈佛大學企管碩士、楊百翰大學博士,國際知名教育訓練機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FranklinCovey Co.)共同創辦人。
《時代》雜誌稱譽柯維為「人類潛能的導師」,並獲選為全美25位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在領導理論、家庭與人際關係、個人管理等領域素負盛名,以深刻且直接的引導,畢生致力於向大眾證明,每個人都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柯維的著作包括《與成功有約》、《成功哪有那麼難》、《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與生活有約》、《與幸福有約》、《與領導有約》、《第8個習慣》、《柯維經典語錄》、《漫畫讀通柯維成功學》、《第3選擇》及《讓好工作找上你》等,其中《與成功有約》全球售出四千多萬冊,獲選為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商管書第一名。
柯維於2012年7月過世,但他在領導力、時間管理、效能、成功,以及愛與家庭關係等領域的卓見,留傳後世無與倫比的精神資產。
辛希雅.柯維.海勒(Cynthia Covey Haller)
作家、教師、演講家,並積極投入社區服務。她曾參與撰寫若干書籍及專文,著名的有史蒂芬.柯維的《第3選擇》,及西恩.柯維的《與青春有約》、《與未來有約》。她曾任不同婦女組織多項領導職位、家長教師學生會(PTSA)會長、難民援助發起人及食物供應站志工,目前她與夫婿凱麥倫一起,擔任協助就業的服務志工。她畢業於楊百翰大學,現與家人同住於猶他州鹽湖城。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