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創新策略
做生意太迷信產品和行銷,小心連公司怎麼垮掉都不知道

1.許多公司老闆、創業者太過迷信「技術」和「行銷」這2件事,始終沒搞清楚財務怎麼管,以為靠好技術和行銷,就能幫公司賺錢。
2.大部分的創業初階者,都是依恃自己有把功夫才起家。但「技術」距離「變現」是有距離的,付出勞力和心力,也不一定能收到錢。
3.如果公司賠錢,第一件該做的事情絕對不是行銷,而是先把賠錢的根本原因找出來。
這篇文章是寫給老闆看的良心話:不要迷信行銷了,那不能救你的。
這完全是我的肺腑之言,我接觸到太多老闆過度迷信2件事情,迷信到他們走完一個公司的輪迴、山窮水盡後,還是在怨天、怨地、怨自己,卻始終沒看清楚生意垮在哪。
他們過度迷信「行銷」與「技術」。
1.太迷信「技術」
大部分的創業初階者,都是依恃自己有把功夫才起家。燒菜是技術、維修是技術、寫APP解決使用者痛點是技術。
但「技術」與「變現」之間是有距離的。你以為付出勞力、心力,就一定能收到錢嗎?多少設計師跟顧問,老是被周遭的人拗,「你幫我簡單畫一下就好」、「幫我稍微看一下這個案子啦」。
前陣子有個朋友來找我諮詢,他的設計經歷顯赫,想轉作顧問。他說,因為過去審案子,讓他認識很多傳產業者或二代。他們每個人都愛請他吃飯喝酒、問他意見,電話打來都講超過1小時,一張張產業大餅畫得料多又美。
我建議他,不要再免費陪聊了,先丟個每月基礎時數的報價單過去,等對方回簽、匯款再說。果然,談到付錢,熱切的業者從此消失在人間。
當你有能力,全世界第一個想到的不是付錢給你,而是白嫖你。所以,就算你有技術、有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收到錢,並且要「收夠錢」。
你有技術能製作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這值多少錢呢?除了市場上的競品行情,你自己的成本又是多少?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這些詞有沒有了解?設備折舊有沒有攤進去成本?對了,人力成本還不能只算薪資喔,還要記得健保、勞保、勞退6%,隨便一加又多了20%的成本。
先算清楚你做這件事情的成本,再比對一下市場競品的行情。定這個售價,你真的有賺嗎?不要覺得自己技術真的強,市場就會愛我;我忙成這樣,一天到晚拚命工作,不可能賺不到錢。
多想3分鐘,你可以不用賠錢。
2.太迷信「行銷」
行銷之所以容易被過度迷信,是因為它是肉眼可見的行動。購物網站上一閃一閃的banner、點開影片強迫人觀賞的廣告、馬路上奔馳而過的公車車身。但這些被看見的部分,雖然重要,卻不是主要的。
很久以前,我在一家做餐飲原物料的代理商工作。那時接觸到某位主廚老闆,熱情邀請我到他的公司做行銷。
他說,他們餐廳做的菜很好吃!就是不會行銷,太吃虧了。
確實,他的菜很好吃,那個味道到現在我都懷念。閉起眼睛,還記得裹滿海味的Q彈義大利麵條,以及鮮美濃厚的碳烤胭脂蝦。但這些味道,在台灣已經吃不到了。這家超好吃的餐飲品牌,在台灣所有的店,大約8年前就都關掉了。
關門的原因真的是因為「不會行銷」嗎?不是,是因為他算錯帳,數學不好。
過去擔任專業經理人的我,很有生存的危機感。比起當大公司的重要螺絲釘,我更想學會把整套生意做起來的能力,這讓我覺得安全,因為不用靠公司,也能好好活下來。
於是我想,也許到小公司擔任關鍵職務,比起在大公司做局部工作,更能看透生意的本質?我就這樣,滿心期待的辭掉原工作,到小餐飲公司擔任行銷總監。
一開始我傻傻的,按照老闆的期待,從開發高端外燴的sales kit開始做。但問題來了,當我問到外燴方案的內容物與訂價,只得到廚房遞給我的一張白紙,上面潦草的寫著數字,跟對應的開胃菜道數。沒了。
因為需要知道更多方案的細節,我決定去找會計,才發現連會計也不確定銷售成本。會計說,他的工作就是廠商下貨、付錢,把憑證輸入到會計系統裡做傳票。公司有沒有賺錢他完全不知道,一臉我在找碴的嫌棄表情:「事務所每個月都會出報表,老闆看那個就知道。」
真的有管理過公司的人就知道,小型公司的財務三表參考價值不高。更重要的是,大部分人根本看不懂,401報表(營業人銷售額與稅額申報書)就更不用講了,那是政府收你稅金用的,跟你賺不賺錢沒有絕對相關。
堅信自己的菜很好吃、客人讚不絕口、名人絡繹不絕來訪,主廚老闆認為自己每個月都得貼錢、補現金流付貨款,只是因為「不會行銷」。
「只要我花錢把行銷做起來,事業就會成功!」
並不是,花完行銷預算,你可能賠更多錢。如果你連公司的根本問題都還沒找出來,急著行銷,可能讓你賣越多賠越多。還不如躺在家裡,好過背債。
別當賠錢老闆
這幾年,創業到負債的老闆,我真的見了太多。最悲慘的案例,是最後往地下錢莊去。當一個人開始動用民間借貸,幾乎就無翻身的可能。
希望看到這篇文的大家,在為你的專業訂價時,不要靠擲筊。先認真把數學算好,把整個事業環節管理好。
行銷很重要,一如皇冠上的珍珠。但,也得先把穩固的底座做好。
*本文獲「Selena Chen(陳珮甄)」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Selena陳珮甄,小心管理顧問創辦人,專精於新創公司天使輪募資輔導、企業營運模式優化。為文策院文化創業加速器顧問、松山文創園區文創產業扶植顧問、慈濟基金會青年創新計畫總導師。
曾任職美商寶僑家品,歷練消費品行銷、餐飲體系、社會企業與新創發展等領域。畢業於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研究所,主修組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