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 創新策略
日本寄望治療肺炎的藥物,竟然是一間「防曬乳」公司研發的

1. 日本正研究使用對抗流感的藥物Avigan,來治療新型冠狀肺炎(武漢肺炎)。這個藥品,竟然是生產底片聞名的「富士」(FUJIFILM)研發的。
2. 同樣是膠卷巨頭,柯達破產,富士卻不斷轉型,產品從防曬乳、抗病毒藥到內視鏡...跨入高門檻的醫療產業,業務蒸蒸日上。
據日本媒體(NHK)報導,截至當地時間26日0時,日本共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862例。近日,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也表示,目前情況「已經發生變化」,日本專家認為日本新冠疫情正處於從初發期轉向擴大期,今後一兩週是日本疫情發展的關鍵時期,將決定疫情平息還是進一步惡化。
2月25日,日本政府出台疫情防控對策基本方針,建議企業遠程辦公或錯峰上班。方針還提到,將調整醫療供給體系,以救治重症患者為中心,力爭降低死亡率;對於輕症患者,建議在家療養,以免擴大感染。
針對疫情的發展,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表示,正探討使用抗流感藥物Avigan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並在輕度和無症狀的新冠病毒病例中試用Avigan顯示出了效果。
用於治療流感和埃博拉病毒的藥物Avigan,早在2014年就於日本取得了上市許可,是由富士軟片公司研製開發的。
不僅如此,一次成像(編按:拍立得底片)、防曬霜、抗病毒藥、阿茲海默藥、內視鏡、彩色超音波機,這些看似沒有聯繫的產品都出自同一個集團:富士軟片。
富士軟片曾是全球最大攝影底片製造商,在全球底片業務受到數位產品衝擊、產業凋零的時候,柯達破產,富士軟片卻通過創新轉型蒸蒸日上。
從傳統底片向化妝品、醫療、新材料的成功轉型,展示了富士軟片公司的非凡戰略眼光和技術深度。
二次創業,成功轉型
富士軟片成立於1934年,設立的初衷是通過發展自有技術,生產拍照所用的黑白底片。當時全球有三、四十家同業競爭者,包括杜邦、3M等工業巨頭。
自2000年起,彩色膠卷的市場需求急劇下滑,不到十年的時間,彩色膠卷基本上就消失了。
古森重隆於1963年進入富士軟片,最初在經營策劃部部門,負責市場需求預測分析。 1996年-2000年出任富士軟片株式會社歐洲分公司經理。 2003年臨危受命,出任富士軟片CEO。
此後,富士軟片集團通過大規模的業務轉型,為穩定的創收打下了堅實的業務基礎,開啟了發展的新局面。
由古森重隆執筆的書籍《靈魂經營:富士軟片的二次創業神話》,站在富士軟片掌門人的第一視角,全面還原了21世紀初膠卷龍頭企業的改革全貌,披露了古森重隆先生如何預測市場危機、顛覆企業產業規劃、平衡資源的合理利用、完善企業選人用人育人機制等前沿經營理念與方法。
為什麼同為軟片巨頭公司的柯達沒有做到這一點,而富士軟片卻做到了?
面對數位時代的衝擊,柯達也嘗試過多元化經營,例如涉足醫藥、授權貼牌生產數位電子產品等。不過最後還是為了短期利益,出售了需要長期投入的醫藥業務。
富士軟片的轉型則更徹底,將核心技術遷移,將管理資源與研發和資本投入到醫療健康、高性能材料、印藝系統、數位影像、光學元器件,以及文件處理六大業務板塊。
在制定新項目戰略時,古森重隆對比了富士軟片的核心技術和市場需求,書中給出了四象限定位圖。把現有技術、新興技術和現有市場、新興市場做交叉整理,分析了公司的技術優勢和潛在的市場,對未來做出了預判。

古森重隆提到,最好的策略就是企業自身能創造變化,引領潮流。這是富士軟片與柯達的不同之處,從結果來看,企業的發展天差地別。
2006年,富士軟片成立了「富士軟片先進研究所」,將尖端核心技術、有機合成化學、先進打印材料和生命科學等多個研究所整合,作為創新孵化平台,做技術遷移,跨界產品輸出,開啟了二次創業。
轉型不等於放棄傳統優勢,應該順應多變的市場環境。
在傳統膠片業務逐漸退出市場之際,底片背後成像、制膜、高精密薄膜塗佈技術、高性能高分子化合、納米分散、氧化還原等關鍵技術被保留運用,並給企業帶來了新的生命力。
企業決策人面對危機時的四大原則
古森重隆在書中也提到了企業決策人,面對危機時應該注意的四個原則。
第一是「研判」
「公司處於什麼樣的環境」、「社會的環境是什麼樣」、「未來是什麼樣」,要盡可能正確且迅速的研判。第二是「構思」
制定計劃、商定對策是非常重要的。構思出來的明確的計劃要向整個公司的員工傳達。第三是「傳達」
公司的發展方向由企業決策者決定,但需要準確清晰的傳達給基層所有員工,確保員工能夠完全理解,保證全體員工準確的遵照執行。第四是「執行」
一旦制定了決策,企業全員都要共同貫徹執行。領導者不僅要製定目標,還需要臨陣指揮,身先士卒,起帶頭作用。其中,研判對於企業決策人來說至關重要。能夠正確預判行業發展趨勢,在危機爆發前堅決推行改革,是古森重隆帶領富士軟片走出行業危機的關鍵。
醫療健康業務
過去10年間,富士軟片從全球併購了大約40家企業。這部分的併購主要在醫療健康領域,同時在傳統的相片技術領域,富士也還在延伸富士軟片的生命力。
近年來最重要的幾筆收購:
2015年,富士軟片擴大在再生醫學領域的投入,收購了由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研究領域的先驅James Thomson創立的開髮乾細胞治療藥物的公司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
2016年,富士軟片從日本Takeda製藥收購了Wako Pure Chemical工業公司,成為了全球知名的高端實驗室生命科學及化學試劑供應商之一。
2018年,富士軟片以8億美金收購收購了全球領先的、具有超過45年曆史的細胞培養基產品和服務供應商美國Irvine Scientific,從而一躍成為全球細胞培養基尤其是無血清培養基領域的重要玩家。
2019年12月,據《日經亞洲評論》報導,富士軟片計劃以合人民幣約109億元收購日立的醫學成像業務,對標GPS三巨頭(編按:GE、飛利浦、西門子)。
富士軟片將醫療健康業務作為其重要的增長支柱之一,一直在積極地將其管理資源投入到該業務中,以發展成為一家綜合性醫療保健公司。
涵蓋包括化妝品和食品添加劑在內的「預防」業務,包括診斷成像系統和醫療IT在內的「診斷」業務,包括再生醫學和生物製藥CDMO、小分子藥和生物類似藥開發、高純化學試劑和無血清培養基開發生產的「治療」業務。
涵蓋「診斷」領域的醫療系統業務引領整個醫療健康業務,提供以醫療IT為核心的各種醫療診斷產品和服務,從X射線,內窺鏡檢查,超聲到體外診斷系統。
如今,醫療健康已經成為其核心業務領域。
本文獲全球風口(微信公眾號:haiyinwangyuquan)授權轉載,原文:日本新冠肺炎寄予希望的藥物,竟然來自這家公司!
責任編輯:林易萱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