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經歷了幾十年的穩定後,瑞典政治在最近幾周發生震盪。執政黨在上任僅僅兩個月後就舉行新選舉,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瑞典一直是歐洲少有的成功明燈。那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政府倒臺的直接原因,是議會拒絕了中間偏左翼聯盟的預算方案,預算沒能通過的原因是極右翼的瑞典民主黨(Swedish Democrats)突然決定支持中右翼聯盟的方案。
反移民情緒,是瑞典政治版圖改變,另一個重要原因,儘管大多數瑞典人對移民的態度,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有了很大的改觀,但對一些人來說,移民漸漸成為社會沉淪的象徵,也有人認為過去五年中的移民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事實上,數字確實很高,目前,瑞典和德國接收的移民數量是最多的——而德國的面積是瑞典的近十倍。
瑞典向來對移民採開放的傳統,20世紀40年代的巴爾幹移民、1956年的匈牙利移民,1973年軍事政變後的智利移民,1979年革命有的伊朗移民……幾十年來,瑞典工業一直依賴移民工人。
20世紀90年代波士尼亞戰爭期間,瑞典向10萬人開放國門,最後的結局仍是喜劇,波士尼亞移民的境況與接受他們的瑞典人幾乎一樣好,並且他們也豐富了社會。
進入新世紀,越來越多的難民來自中東和非洲。如今,1%的瑞典人口來自伊朗,近2%來自伊拉克。事實上,伊拉克戰爭後,小城南泰利耶(Södertälje)接收的伊拉克難民數量,比整個美國還要多。瑞典勞動力市場制度相當嚴格,結構相當穩定,這阻礙了融合過程。
瑞典是一個人道主義超級大國,它絕不會關閉自己的大門,但其他歐洲國家也必須承擔更多的負擔,執政者也必須加大促進融合的力度。但是,過去二十年瑞典經濟表面上相當成功,但其工業出現了空洞化,結構性問題開始顯現,一向自豪的福利國家,越來越受到人口老化的掣肘。以上種種,都讓瑞典政治蒙上了一層不確定的因子。
卡爾‧比爾特是前瑞典首相、外交部長
從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哈佛、耶魯等知名大學教授到聯合國官員;從中國、新興市場、歐美到中東、阿拉伯世界,全球財經大師開講,深入淺出剖析國際大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