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普及早療觀念 慢飛天使享受成長喜悅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普及早療觀念 慢飛天使享受成長喜悅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第八屆「傳善獎」- 在台灣各個角落默默努力的真英雄

職場 | 心靈成長

普及早療觀念 慢飛天使享受成長喜悅

廣編企劃
2020/02/04

「譽芯未滿一歲就來讀小馬班,會翻身後到企鵝班學爬跟學走路,後來再升上程度較高的花鹿班,今年老師建議轉銜外面幼兒園大班,接受更多刺激。」譽芯媽媽雅萱談起女兒在博正兒童發展中心的早療歷程,平靜語氣中流露深深關愛之情,因為對十個月大即被診斷為中度發展遲緩的孩子來說,一路成長彷彿闖關「解任務」,都著實不易令人疼惜。

養育比正常生理發展來得慢的遲緩兒,最該跳脫「大雞晚啼」迷思,及早掌握「黃金治療期」,藉助專業多元的學習課程,提升認知、語言、動作等發展能力,陪伴融入家庭生活與一般教育體系。

「等一下用兩隻手拿沙包喔,老師看你們用哪隻手手,準備接囉⋯」不只是譽芯,還有許多用盡全身力氣,想做到人生第一次挺身、第一次伸手、第一次走路的奮鬥故事,在博正兒童發展中心重複上演著,像今年三歲十個月的千芸屬於低張力寶寶,同樣不到一歲由媽媽幸芳帶來接受早療教育,「她剛來是在松鼠班,全是沒有行動能力的孩子,現在已經可以自己刷牙、脫襪子,所以轉讀海豚班,算是銜接幼稚園小班的程度。」

日托型早療服務 提供孩子適性的多元刺激訓練

無論是歷經近五年早療、已轉讀學前特幼的譽芯,或者接受早療近三年、準備參與融合課程的千芸,對兩位勞心勞力的母親來說,博正兒童發展中心陪伴她們走過養兒育女最徬徨的時期。

雅萱回想譽芯十一個月大時,醫院聯合評估跟染色體報告陸續確診為遲緩兒,在家庭經濟與心理壓力都需調適的階段,「發現博正可以一邊日托、一邊早療,頓時鬆了一口氣。」至於出生六個月已開始帶千芸到醫院做復健的幸芳,「當時要先預約停車位再搶訂課程,但每次上課只有三十分鐘,一天最多排兩堂。」不像博正早上九點開始第一堂課,到下午三點四十分放學,家長可以選擇接回,也可以申請時段課加強訓練,大幅減輕舟車勞頓的身心俱疲感。

譽芯在博正接受專業老師(右)長達5年的日托早療訓練,現在已經可以轉讀學前特幼讓媽媽(左)倍感欣慰。

加上相較於日托中心或每天一小時的復健,博正訴求低師生比的長期陪伴與專業課程,有助於掌握孩子的細微需求給予多感官刺激,雅萱與幸芳便異口同聲強調:「對於無法自然而然坐起來、站起來的小朋友,全面性的環境刺激很重要!」例如譽芯是經由老師察覺,爬樓梯只用左腳出力,所以不斷督促練習,甚至右腳綁上沙包,養成每一步都使用正確肌群的習慣,而小時候連轉頭都覺得費力的千芸,也是被老師發現對吃特別感興趣,買了小饅頭一顆一顆擺在面前,驅使她願意移動,成功激發學習爬行的動力。

給予家長更多心理支持 陪伴遲緩兒成長不孤單

依據程度分班,又不因為認知與行為能力有限,阻斷嘗試新事物的任何機會,所以在博正開啟早療之路的孩子們,成長回饋總是超乎預期,看著千芸各方面皆有明顯進步的幸芳即十分欣慰:「是這裡給千芸帶來很大的改變!老師善良熱情,也願意與家長協調配合,讓孩子越來越好。」這恰巧是單純復健所無法取代,畢竟治療師面對幾百位乃至於幾千位遲緩兒,容易心有餘力不足,難以像博正一樣給家長「有力的肩膀」依靠。

同樣地,陪伴譽芯歷經完整早療課程的雅萱,語重心長說道:「罕見疾病孩童的家長也需要喘息,如果沒有博正提供踏實、安心的環境,我們不知道怎麼撐下去。」特別是孩子在這裡有專業師資協助,家長也能在同溫層裡互相打氣取暖,「我們都會開設家長社交群組,鼓勵分享經驗與心情,不希望單靠自己的力量去帶大孩子。」因為遲緩兒每完成一件事,背後是無數次的挫折與失落,如果整個家族、整個學校與整個社會,都給予支持並願意等待,早療家庭肯定不再焦慮無助。

小時候連轉頭都覺得費力的千芸,透過老師(右)的引導與激發後,現在最喜歡跟著媽媽(左)一起玩滑索,復健成效相當顯著。

早療應以家庭為中心 建立正確教養態度跟觀念

「家庭是整個早療服務的基礎。」投身遲緩兒教育十多年的博正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暐媞指出:「孩子總會離開機構、學校,回歸一般生活情境,家庭才是長期支持的對象。」因此一直以來,博正除了與時俱進導入啟發性課程,更積極攜手家長建立夥伴關係,包括共同推廣「六歲前效果加倍,三歲前效果十倍」的黃金早療觀念,要讓每個家庭一旦察覺小孩發展較慢,可以找到專業人士協助評估並使用相關社福資源。

為了加快實現這個終極目標,博正未來三年在傳善獎支持下,計畫走進高雄、屏東跟台東等偏鄉,陳暐媞主任表示:「藉由二到三天的短期駐點,與衛生所、里民中心合作發掘社區資源,再傳達訊息給在地民眾,讓需要早療服務的孩子與家庭及時運用。」像今年在草衙跟梓官試設據點之後,每天至少有十組以上家長帶著小孩到社區遊戲室活動交流,所以樂見越來越多家庭,就近接收正確教養態度與兒童發展觀念,一起將早療服務向下扎根。

博正兒童發展中心主任陳暐媞說明:「博正未來將走進高雄、屏東跟台東等偏鄉,與衛生所、里民中心合作發掘社區資源,讓需要早療服務的孩子與家庭及時運用。」

博正兒童發展中心

長期陪伴〇至六歲的身心障礙及發展遲緩孩子,積極推廣「及早發現、及早介入」的早療觀念,協助家長勇敢面對現況,在孩子三歲前就開始接受專業照護,打造有利於刺激成長的學習環境,並在互相支持與陪伴中儲備滿滿能量。


2019傳善獎八家獲獎機構

  • 自閉症基金會
  • 善慧恩基金會
  • 白永恩基金會
  • 更生少年關懷協會
  • 真善美基金會
  • 沐恩之家
  • 博正兒童發展中心
  • 瑞復益智中心

相關報導請鎖定每周日晚間9點東森新聞台「台灣1001個故事」
東森新聞台首播2/2 21:00-22:00
東森財經台重播 2/9 15:00-16:00
東森超視重播 2/8 14:00-15:00


其他詳細播出訊息 請上傳善獎官網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