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研究:為了同儕努力的人,更容易成為職場上的贏家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研究:為了同儕努力的人,更容易成為職場上的贏家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研究:為了同儕努力的人,更容易成為職場上的贏家

研究:為了同儕努力的人,更容易成為職場上的贏家
在思維上認知到「成功是團隊一起爭取來」的員工,往往能交出更好的工作表現。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阿里.阿布達爾
精選書摘 2024/03/29
摘要
  1. 一個充滿活力、彼此激勵的環境,能使人不斷追求進步。
  2. 人生不是零和遊戲,當你把競爭局面視為共好環境時,就能獲得更多支持。
  3. 擁有「同袍心態」的人,能把身旁努力工作的人視為隊友,這種心態能激發出他們更好的表現。

「關係能量」已成為組織行為學中最熱門的概念之一。它被定義為「經由與他人互動,體驗到的正向感受和想法滿滿的感覺,是一種與他人互動的直接結果」。2010年,相關的研究只有8項,到了2018年,相關研究已接近30項。

因此,關係能量就是我們的最後一種能量源,它來自於「人」。正如2003年的研究表明,他人可以提振我們的情緒、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但這並非理所當然,需要我們深入思考自己與他人之間如何連結。

設置激發活力的場景

關於人們帶來的愉悅效應,我們要談的第一個見解,來自1970年代的華麗搖滾樂。布萊恩.埃諾(Brian Eno)本該過著平庸的生活,他從英國溫徹斯特藝術學院畢業不久後,曾參與一些前衛音樂的演出,在幾個古怪的搖滾樂團中打鼓,並用他那台破舊的錄音機,錄製古怪的歌曲。但他的事業沒有什麼起色,似乎註定要在倫敦的搖滾樂壇,當個無足輕重的小樂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71年的某天,他與一位當地音樂家巧遇之後,改變了一切。埃諾在等火車時,遇到了他熟識的薩克斯風手安迪.麥凱(Andy Mackay),麥凱邀請埃諾前往他表演的俱樂部演奏。當他們到達演出現場時,氣氛非常熱烈、觀眾興奮不已,場內的能量緊緊抓住了埃諾。後來,他談到與麥凱的偶然相遇時說道:「如果我在月台上多走10步,或錯過那班車,我現在或許只是一名藝術老師。」

與此相反,埃諾發現自己置身於一個充滿活力、令人興奮的表演場景中。往後的幾週裡,他和遇到的人談論音樂,並發現自己創作出了一生中最好的藝術作品。他與麥凱一起創立了極具影響力的華麗搖滾樂團「羅西音樂」(Roxy Music),最終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音樂家和製作人。

多年後,埃諾回想起這個獨特經驗對他事業發展的重要性。他注意到,所有最創新、最突破的音樂家都不是獨自工作的,他們都是一個由藝術家、製作人和樂迷組成的大圈子,推動彼此探索新的聲音和想法。埃諾發現匯聚眾人的場景,蘊含了強的天賦,因此創造出場景天才(Scenius)這個詞。

我親身經歷過「場景天才」帶來的影響。我不喜歡醫學院的一點就是競爭感。每個人都在努力爭取最高成績、學術獎項、住院醫師培訓計畫的最佳名額,有些人甚至把這種競爭心態發揮過頭。我認識的人,會從圖書館裡把同一本教科書都借出來,好讓別人都讀不到。這種環境會鼓勵人們把自己的人生看成是一場零和遊戲:他們要贏,別人就得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我最終了解到,還可以從另一種角度來思考你與同儕之間的關係。醫學院不是一場競賽,我們都只是大場景中的一部分。了解這個事實後,我們能獲得大量支持,是我們選擇獨善其身時不可能擁有的。

團隊合作既是一種分工方式,也是一種心理狀態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場景天才」?答案始於一個微妙的轉變:重新認識團隊合作的含義。

當有人說到「團隊合作」這個詞時,我們往往會聯想到一連串的行為,像是公平的分配工作、在別人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這些當然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但,還有另一種理解團隊合作的方式:與其說它是關於「做什麼」,不如說它是「怎麼想」。

這種方式正是史丹佛大學教授葛列格里.沃爾頓(Gregory Walton)和普里揚卡.卡爾(Priyanka Carr)提出的建議。他們認為團隊合作既是一種分工方式,也是一種心理狀態。

在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他們將35名受試者分成3到5人一組。參與實驗者先彼此自我介紹,然後被帶入單獨的房間。科學家們接著給每位受試者一個謎題,並告訴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使用盡可能多的時間,或盡可能少的時間來解開謎題。

所有受試者在花了幾分鐘解謎之後,都會收到一份手寫的解題提示。所有提示全都一樣,也確實有助於解題。但關鍵區別在於,其中一些受試者收到提示時,被告知提示是由負責這項研究的科學家為他們而寫;另一些受試者則被告知,提示是由他們剛才認識的其中一名受試者同伴為他們寫的。

這個微小的差異,對實驗受試者的感受產生重大影響。

那些被告知提示是由科學家所寫的人,覺得自己完全是獨立作業,與其他受試者有所區隔。當他們被要求描述在研究中做了什麼的時候,有些人回答:「我單獨解了一道謎題,而其他人做了這道相同的謎題。」他們覺得大家是各做各的,而不是一起做事情。

相比之下,被告知提示來自其他受試者的人,則覺得自己與其他受試者是一個團隊;他們覺得自己是「和一個看不見的夥伴互相傳遞提示,試著合作解決問題」。當這些受試者被問及感受時,有些受試者寫道:「我會覺得自己有責任要更努力解題,以免讓其他人失望。」此時,他們不再是各做各的,而是一起努力。

這種心態的微妙變化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合作解謎」的組別,受試者解題的時間快了48%。他們形成了「同袍心態」(Comrade mindset),並因此做得更好。

實踐法:從競爭心態轉為同袍心態

這種在「平行工作」和「一同工作」之間的微妙差別看似很小,卻證明了人們可以從彼此激勵的效果中獲取能量。即使我們是獨自處理一項任務,還是可以讓自己相信「我是團隊的一員」。

想做到這一點,其實輕而易舉。箇中訣竅在於,有意識的把你身邊同樣在努力的人,想成是你的隊友。請看看下方的表格,並想想:如何讓你的思維從左邊轉移到右邊?

競爭者心態 同袍心態
你贏,我輸 你贏,我贏
成功是我的 成功是我們的
我透過超越他人來往上爬 我們透過拉抬他人而往上爬

如果身邊的同事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同袍,會是什麼樣子?如果你是一名員工,你能不能招募別人來與你共事,並在精神上相互支持?如果你是一名學生,你能否分享筆記或找到一起複習的方法?

正如沃爾頓做出的總結,「只要感覺自己是團隊中的一員,就能讓人們在接受挑戰時更有動力」。當遇到困難時,有可以依靠的朋友,總比有個競爭對手好。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高效原力

書籍簡介


《高效原力:用愉悅心態激發生產力,做更多重要的事》

作者: 阿里.阿布達爾 Dr.Ali Abdaal
譯者: 盧相如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03/29

作者簡介
阿里.阿布達爾醫師(Dr.Ali Abdaal)

醫生、創業家、業餘魔術師,也是全球最多人追蹤的生產力專家。

在劍橋接受醫學訓練時,為了兼顧課業與自己開創的事業,開始研究生產力科學。

在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當醫生時,開始記錄自己如何邁向更健康、更快樂、更有生產力的人生,並在YouTube頻道和其他社群媒體上分享這趟旅程。這些影片、podcast和文章都以實證為基礎,至今已幫助了全球數億人。

2021年,選擇暫停醫療工作,致力於推廣助人蓬勃發展與達成高效表現的科學。

10年來,持續研究「如何讓人過得更好、達成更多目標」,本書將揭露他從過程中所學到的祕訣。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績效 主管 職場 員工 團隊合作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