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緬甸強震死亡人數恐攀升至萬人,為什麼救援如此困難?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緬甸強震死亡人數恐攀升至萬人,為什麼救援如此困難?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國際 | 全球話題

緬甸強震死亡人數恐攀升至萬人,為什麼救援如此困難?

緬甸強震死亡人數恐攀升至萬人,為什麼救援如此困難?
2025年3月31日,緬甸致命地震三天后,穆斯林在曼德勒被毀清真寺附近的一條道路上進行晨禱,開始開齋節,標誌著神聖齋月的結束。在曼德勒的廢墟中找到更多倖存者的希望正在破滅。 (來源:法新社)
撰文者:王貞懿 編譯
商周頭條 2025/03/31
摘要

緬甸震矩規模7.7強震已導致近1700人死亡,且實際死亡人數還在上升中。自2021年政變後,緬甸的政治分裂加劇救援難度。軍政府被指控操控援助分配,國際社會擔憂救援資源可能被用於鞏固軍方控制而非救災。

3月28日,一場震矩規模7.7(芮氏規模8.2)、震源僅距地表10公里的強震襲擊緬甸,根據該國軍政府週日最新公布的數據,已造成近1700人死亡,3400人受傷,另有300多人下落不明。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預估,最終死亡人數恐怕達到一萬人以上,這場天搖地動已成為緬甸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地震災害。

曼德勒,這座擁有約150萬人口的緬甸第二大城市,位於地震震央附近,已成為重災區。衛星影像顯示,曼德勒的整個街區已被夷為平地,無數建築物化為廢墟。

一位從曼德勒市中心倒塌建築物中被救出的倖存者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在廢墟下被困了近30小時,只能聽到遠處微弱的救援聲音。我的左腿被混凝土壓住,無法動彈,只能用磚塊敲擊廢墟希望有人能聽到。

災情最嚴重地區之一的實皆省,以農村地區為主,當地住房多以木材和茅草建造。救援人員報告,整個村莊幾乎被夷為平地,許多茅草屋完全坍塌,居民被掩埋在倒塌的木構架下。一位當地醫生表示:

我們的醫療用品嚴重不足,許多受傷者只能躺在帳篷外的地上等待治療,有些傷者因為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

此時的緬甸日間溫度高達35至40度,極端高溫使被困者脫水風險大增,也讓救援人員工作條件更加惡劣。專家警告72小時是救援的黃金期,過了這個時間點,生還機率將急劇下降,而目前救援工作已經進入第三天。

政治分裂加劇救援困難

自2021年緬甸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翁山蘇姬的民選政府以來,該國陷入持續的內戰狀態。目前,軍政府僅對商業中心仰光和曼德勒等中部和城市地區保持較穩固的控制。

目前緬甸中部實皆、曼德勒、勃固、東撣、馬韋、內比都六個邦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緬甸軍政府領導人敏昂萊也向國際社會發出援助請求。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救援人員說,

昨天我們的救援車隊在軍方控制區被攔下,必須支付「通行費」才能繼續前行...軍方似乎在控制哪些地區能獲得援助。

一位國際非政府組織負責人向CNN透露:「該國幾乎80%的國土都不在軍方控制範圍內,而是由不同民族的武裝團體管理,他們受到民族團結政府領導下的人民防衛軍控制,所以無法全面了解災情。」

軍政府危機處理受到國際關注

軍政府對此次危機的處理正受到國內外嚴密關注,因為救災工作的有效管理可能加強他們的統治合法性,而救災不力則可能加劇民眾不滿,進一步削弱他們的權力基礎。持續的軍事衝突和阻礙援助的指控使局勢更加複雜,這不僅影響當地民眾生命安危,也直接關係到國際社會對軍事當局的評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任美國駐緬甸大使(2016-2020年)的馬希爾(Scot Marciel)直言:「軍政府長期以來一直把援助當作武器。我認為他們會試圖利用這筆錢向支持者提供援助,並阻止這些援助到達抵抗力量控制地區的人民手中。我不相信他們會做出正確的事。」

隨著黃金救援期即將結束,緬甸人民正面臨著自然災害與人為衝突的雙重打擊。國際社會如何有效提供援助,同時確保資源不被濫用,成為當前的關鍵挑戰。

資料來源:衛報CNN紐約時報WSJ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台北捷運五大熱門站,消費力強勁!您最常去商圈消費的類型是?
台北捷運中山、北門、國父紀念館、南京復興及松山5大站,不分平假日皆展現強勁消費力。國父紀念館站受惠於誠品松菸、大巨蛋開幕,平假日停留超過30分鐘人潮近7成。
1. 百貨購物與時尚服飾
2. 餐飲美食與咖啡輕食
3. 藝文娛樂與休閒活動
4. 交通通勤與生活日用品
5. 住宿與商務洽公相關消費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北市新黃金商圈成形!不只中山站,這4站不分平假日消費力都強勁
緬甸 軍政府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