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想被主管看見職場價值⋯你得培養4個好習慣,發揮個人影響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想被主管看見職場價值⋯你得培養4個好習慣,發揮個人影響力!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想被主管看見職場價值⋯你得培養4個好習慣,發揮個人影響力!

想被主管看見職場價值⋯你得培養4個好習慣,發揮個人影響力!
養成你的影響力習慣,讓你在職場上更有機會被主管看見。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莉茲. 懷斯曼
精選書摘 2022/11/21
摘要

1.最容易讓經理人降低信任感的員工行為有「只做份內的事不顧大局」、「等待上司告訴他該做什麼」。相比之下,他們最喜歡自動自發的員工。

2.最有效的專業工作者,以超越他們職位和工作的心態,做真正需要做的事,把困難和複雜的問題視為最需要他們服務的機會。

3.要發揮出職場中的高影響力,你必須學會看懂遊戲規則,培養4個好習慣,詳細內容請見本文說明。

每位經理人不是都想要聽話做事的員工嗎?夢幻員工不就是辛勤做分內工作的人嗎?在過去可能是如此,但今日的領導人不需要更多依賴者,他們需要更多雙尋找機會的眼睛、更多雙能打聽哪裏未被滿足的耳朵、更多解決問題的人手。當我們調查經理人哪些事會降低他們對員工的信任,最常聽到的2個回答正是「他們只是做自己的事而不考慮大局」(挫折感排名第四高)、「等候上司告訴他們做什麼」(挫折感排名第二高)。

雖然我們常把上司想成渴嗜權力的獨裁者,事實上大多數經理人不喜歡告訴部屬該做什麼事。我們問這群經理人最欣賞員工哪些行為?最多人的回答是:「自動自發的員工。」最有效的專業工作者以超越他們職位和工作的心態,做真正需要做的事。在這裡,我們將探討影響力成員會怎麼做。

在我們訪問經理人時,他們一致描述「影響力成員」是問題解決者。他們說有一些人擅長解決艱難的問題,而且從策略到細節一併解決。他們的描述包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他能解決錯綜複雜的問題。
  • 你可以指派他做任何事。
  • 他是我碰到難題會求助的人。
  • 他接受困難的專案和挑戰,並化解難關。
  • 在他有餘力時,他會挺身而出並解決問題。

這些專業工作者把困難和複雜的問題視為最需要他們服務的機會。沒有人解決的問題讓他們不安,就像擁擠的機場裡沒有人提領的行李。他們把自己視為第一個先鋒,願意忍受麻煩、挺身協助其他人,是兼具能力與同理心的英雄。

一個遠大的理念似乎指引著他們的工作:我可以服務和解決問題。這種服務的心態是影響力成員的標誌。光靠服務的心態不足以解決最棘手的問題,其他根本心態也扮演重要角色。除了服務心態,還有強烈的自主感(我可以獨立行動和做決定)和內在控制觀(我才能控制人生事件的結果,而非外在力量),共同形成一個必勝公式,用以專注處理複雜困難的問題。

抱持這種服務心態的人變成問題解決者,他們自己採取行動,獲致成果,並指派自己前往他們能服務的地方。影響力成員瞭解:當我做最重要的事時,我就最有價值。他們不把自己視為默默服勞役的支援員工,而是工作中的關鍵成員和共同受益者,從而使他們的同事和經理人也這樣看待他們。

影響力成員投入工作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可以發揮作用。我們將檢視影響力成員與他們的同事最大的差異,並討論為什麼這些工作習慣能為組織創造價值,同時增進影響力成員的影響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培養高影響力習慣:搞懂遊戲規則

在團隊裡,要讓自己的價值最大化,我們必須先知道最被重視的是什麼。我們必須瞭解遊戲規則。你對組織裡最被賞識的技術和能力有多瞭解?組織的優先要務是什麼?需要注意和管理的是什麼?你的領導人、顧客和夥伴重視的是什麼?

1.瞭解目標

一位年輕足球教練曾告訴我,最好的球員不會看著他們腳上的球,他們會開張雙眼,看看球場上發生什麼事。如果你在一家企業工作,你可能會逐漸瞭解它的商業模式——錢是怎麼賺的。不管你在公司的開發或銷售部門,都應該廣泛的瞭解你的組織在做什麼,掌握它成功的方法。

最有影響力的專業工作者先是一個思考者,然後才是實踐者。當你已辨識出有待解決的根本問題後,你將知道你的工作與組織間的關係,並能看到發揮助力的機會,你將知道該做什麼。但要把事情做好,你必須瞭解職場的價值觀。

2.解讀沒有明說的組織文化

每個組織有自己獨特的文化,用於運作每天決策的一套價值觀和標準。但正如每個細心的組織觀察者所體認的,明文規範的文化很少是實際的文化。影響力成員是實際文化的積極解讀者;他們閱讀牆上的布告並在組織中觀察行為。他們較不注意人們說什麼,而更注意人們實際上做什麼。像是我在甲骨文公司第一天,大家對「迷糊人」這個詞的竊笑。他們觀察並提出問題:哪些種類的成就受到讚揚?哪類人權力最大、為什麼?被最快開除的原因是什麼?藉由注意人們重視什麼,他們學會如何增添價值;藉由增添價值,他們增進自己的影響力。

3.學習向上同理

除了瞭解組織裡的人重視什麼,影響力成員也知道他們的領導人重視什麼,並且讓它變成對自己也重要的事。

洪伊凡(Evan Hong)在市值920億美元的美國零售商Target公司,擔任企業風險團隊的主任,這個部門專門預測和協助降低營運風險。讓洪伊凡如此有價值的是他透過其他人的眼睛看事情的能力。他的經理金妮(Aileen Guiney)說:「他會注意我的學習方法和偏好。他會問直截了當的問題,例如『你有得到你需要的東西嗎?』這會讓我停下來思考我真正需要什麼,和我有沒有得到它。」

洪伊凡不只是掌握到上司需要他做什麼,他還知道她關注的一切事情。他問金妮她的上司資深總裁馬特最看重的是什麼:她與馬特討論每次花多少時間?她如何協助處理那些問題?「能有別人幫我設想可能發生的問題真的很棒。」金妮說。

洪伊凡不只完成他分內的工作,而是進一步理解上司和上司的上司之工作,以及他需達成的根本任務,一切都為了確保公司為風險做好準備。

影響力成員瞭解他們領導人的需求,而且是我所謂向上同理(Upward empathy)的卓越實踐者,他們有觀察上級經理人的傾向,他們看到的不只是要求很多的上司,而且看到上司的挑戰、局限和良善的意圖。向上同理是超越上司給你的挫折感,去理解你上司的挫折感來源。向上同理的能力可以幫助觀點帶入(Perspective taking)——一種把其他人的觀點納入考量的能力。

觀點帶入很像它的近親「同理心」,但實踐時用的是腦多於心。它的概念是從我們的座位站起來,並從同桌其他人的觀點看情勢。例如,作為專案團隊的資淺顧問之一,我們可能看到自己的上司提出一連串緊急的要求。不過,從上司的觀點看,看到的是一個難纏的客戶突然改變專案的範圍。透過那個客戶的觀點,則可以看到意料之外的內部組織調整,製造了眾多的新關係和使用者。

我們練習觀點帶入和向上同理,可以發展出對領導人和利害關係人所見、所思和所感的深入瞭解。然後這種覺識可以指引我們的行動,就像下圖所示。

研究人員已證明,當我們處在權力量表的低端,自然會發生觀點帶入。我們的權力和資源越少,我們就越融入四周的人和事件。不過,提升權力會降低我們嘗試瞭解其他人觀點的可能性,這解釋了高層主管和政治人物為什麼經常與基層脫節。這也意味在職涯進階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保有觀點帶入的能力。能這麼做的人可以獲得一種報酬:藉由實踐向上同理,我們打開資深領導人更容易看到我們企圖心的管道,同時發展出一種共通的語言,以討論這種可以互利的企圖心。

4.看到組織議程

觀點帶入也協助我們看到指引行動的無形目標。大多數領導人和組織有一個議程,即他們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或目標。有時候這些議程明確的以使命說明、策略倡議,或特定時期的優先事務展現。不過在動態的環境中,戰術目標需要隨著條件改變和新資訊出現而調整,這表示展示中的議程很少是真正的議程。真正的議程是此刻重要的事,它定義了成功且不可或缺的是什麼,但真正的議程很少是白紙黑字寫下來的。

理想上,領導人會明確傳達他們的議程,讓你知道什麼重要、且為什麼重要,然後讓你去想辦法達成它。但通常領導人步調太快,他們無法花時間放慢腳步向團隊表達。或可能因為他們太清楚議程,所以預期其他人也很清楚。

職場教會我不要等待指示自動送到我面前。現實是所有階層的貢獻者必須自己弄清楚組織目前的議程,這是一個從高影響力貢獻者可以看到的行為模式。我們研究的頂尖貢獻者直覺知道真正的議程,就像優秀的足球球員解讀球場狀況並預期立即的作為;他們知道下一步的行動可能是什麼,並且站上他們的位置。他們知道我稱之為「W. I. N.」的東西──What’s Important Now,現在重要的是什麼。

書籍簡介


《影響力習慣:5種心態×15個習慣,從邊緣人變成最有價值的關鍵人物》
作者: 莉茲.懷斯曼 Liz Wiseman
譯者: 吳國卿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10/25

作者簡介
莉茲.懷斯曼(Liz Wiseman)

2019年被評選為世界50大管理思想家(Thinkers50)之一,是世界頂尖的領導思想家。著有《乘數領導人》(Multipliers)、《乘數效應》(The Multiplier Effect)、《菜鳥聰明人》(Rookie Smarts)等多本暢銷書。

她也是懷斯曼集團(Wiseman Group)執行長,該集團總部設於加州矽谷,是一家研究領導與發展的公司,客戶包括蘋果、臉書、Google、微軟、特斯拉、推特、AT&T、Nike和Salesforce。

她在領導和群體智慧做過許多研究,並為《哈佛商業評論》、《財星》雜誌(Fortune)和許多領導期刊寫文章。她多次擔任楊百翰大學(BYU)和史丹福大學客座講師,也是一位前甲骨文公司(Oracle Corporation)主管,曾擔任甲骨文大學副總裁和人力資源發展部全球領導人。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向上管理 職場 團隊 主管 績效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