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看不見的時間,到底怎麼管理?別做太仔細的計畫表,分成「6區塊」就好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看不見的時間,到底怎麼管理?別做太仔細的計畫表,分成「6區塊」就好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業周刊》1951期-訂戶雜誌寄送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看不見的時間,到底怎麼管理?別做太仔細的計畫表,分成「6區塊」就好

看不見的時間,到底怎麼管理?別做太仔細的計畫表,分成「6區塊」就好
時間這類無形的事物,真的很難看出當下的管理狀態。無論時間積壓得多麼讓人窒息,或整理得井然有序,都無法用肉眼辨別。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鄭智荷
精選書摘 2022/10/25
摘要

1.彼得杜拉克的名言:「你無法管理你無法衡量的事物。」套用到時間上,唯有量化時間、限制範圍,才能有效的管理時間。

2.密密麻麻寫下的計畫表,反倒讓人難以記住需要專注的重點。如果不隨時查看它,也很難知道現在該做什麼。

3.假如將一天分成6區塊,以用餐時間為區隔,分成早上、下午、晚上各2區塊,每天只允許放入6項重點,就能讓自己感受到時間的限制。

來做個小測驗,請你在3秒內回答。如果一天有24小時,那一星期有幾小時?24小時×7日=?3秒、2秒、1秒,請回答!

想要妥善管理如此大量的時間,就如同想在3秒內計算這個問題一樣困難,就像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的名言:「你無法管理你無法衡量的事物。」

無論時間積壓得多麼讓人窒息,或整理得井然有序,都無法用肉眼辨別。以我的經驗來說,當浮現「好像該整理了,我似乎太貪心了。」這種念頭時,往往已經釀成問題。我總會以意志力硬撐,直到身體吃不消,或是在某一天突然感到倦怠、什麼都不想做,抑或事情嚴重推遲,以至於需要到處賠罪,尋求諒解時,才會發現有什麼不對勁。時間這類無形的事物,真的很難看出當下的管理狀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限制空間

整理物品時,我只有一個公式,就是「限制空間」。假如書櫃只有1個就用1個,有2個就用2個,確保物品絕不能超過這個空間。以這種方式限制空間,會帶來2個優點。

1.清楚明白自己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2.能夠鼓起勇氣抉擇想要的東西,捨棄其他。

時間也是大同小異。我們在什麼時候會比平常更用心,更想辦法拿出成果?正是時限結束的前1小時。這時候,人會非常明確感受到時間的限制。當可用時間僅剩1小時,我們不會漫無目的滑手機看新聞或玩社群軟體,甚至連電話響了也不會接。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僅存的1小時內必須做的事情很明確,其餘的事絕對不會列入優先考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可惜的是,當這1小時結束後,我們將再度覺得時間沒有極限,難以感受時間的限制,就像雜亂無章的書櫃,時間也亂成一團。為了防堵這種惡性循環,唯有量化時間,限制其範圍,才算是真的將時間視覺化。

我那總是失敗的暑期圓形時間表,以及將一天以小時、分鐘為單位訂立的計畫表,皆是量化時間的工具。但即便用了這些工具,計畫和行動依然形同陌路,問題就出在沒有感受到時間的限制。真正有用的時間管理工具不僅需要量化時間,也要讓人感受到時間有限才行。

將時間視為有限空間

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看,但看起來很有用,所以先埋單的付費專欄;覺得加入後,應該也不錯的各種社團;以為時間充分,事先約好的多場聚會,弄得整天疲於奔命的週日⋯⋯。為了防堵這種惡性循環,最重要的就是將時間視覺化,化作一個有限的空間。

據此,我將一天分為6區塊。以用餐時間為區隔,分成早上、下午、晚上各2區塊,把時間視覺化。

每天只允許放入6項粗略的重點,讓自己感受到時間的限制。假如有想上的線上課程,必須先確認6個區塊中是否有空格可供使用;假如沒有空格,不可強行加入。

如果非做這件事不可,就必須先移除原有6項的其中之一,才能新增此項。正如書櫃的空間有限,如果想在滿載的書櫃中多放1本書,必然先拿出其中1本。這就是真正的時間視覺化。

現在來重新進行剛開始的小測驗,請你在3秒內回答。如果我們一天有24小時,那麼一星期會有幾小時?24小時×7日=?3秒、2秒、1秒!答案是168小時。

再出一個題目,從今天起,當每天有6個區塊,那一星期有幾個區塊?6區塊×7日=?42!正解!

沒錯,現在起一天不再是24小時,而是6區塊。一星期不再是168小時,而是42區塊。下面我將介紹,這個以BLOCK 6概念為基礎,將時間視覺化的時間管理系統具體的使用方法。

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神奇實踐筆記-1

用6區塊打造一天節奏

如果被問到:「你明天有事嗎?」通常會聽到:「我早上會先去公司上班,等下班後再去健身房。」「早上送小孩上學後,我會看書。等他們下課,再帶他們去遊樂場。直到他們洗完澡睡著後,我才有自己的時間!」「上午要開會,下午是自由時間!」等等的回覆。

密密麻麻寫下的計畫表,反倒讓人難以記住需要專注的重點。如果不隨時查看它,很難知道現在該做什麼,今天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就像高人氣電視劇和受到大眾喜歡的音樂都有「強-弱-中強-弱」表現一樣,日常的一天一定也有強弱。當輪到強的時候,就該施力;漸弱時,就該放鬆,這一天才會有節奏,因此必須知道適合施力的位置。

假如將一天分成6區塊,自然會看見一天的「強-弱-中強-弱」表現。我們不需要以同樣的強度執行一天內全部的行程,而是根據情況確認是否需要更專注,或是能輕鬆面對,調整投入心力。

因為當強弱可以調節,應該施力時自然就有更好的表現。如此一來,經過一天躺在床上準備睡眠時,就不會再困惑:「我今天真的很忙⋯⋯不過到底做了什麼?」而是可以想著:「我!今天完成這件事!真充實!」然後幸福的入睡。

BLOCK 6的基本概念

現在我想先說明BLOCK 6系統中最基本的概念。把一天分成6區塊,分別是早上、下午、晚上各2區塊,區分上午、下午、晚上的是用餐時間。如果將「你明天有事嗎?」這個問題帶入 BLOCK6,答案同下。

「我早上會先去公司上班,等下班後再去健身房。」

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神奇實踐筆記-2

「早上送小孩上學後,我會看書;等他們下課再帶去遊樂場;直到小孩洗完澡睡著後,我才有自己的時間!」

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神奇實踐筆記-3

「上午要開會,下午是自由時間!」

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神奇實踐筆記-4

如果這樣做的話,等於在這一天的「強-弱-中強-弱」當中,只選擇了「強」。我們不僅要在腦海中用6個詞彙整理出一天的大致輪廓,這些被選出的核心關鍵字區塊之間也該有強弱。

舉例來說,假設「準備上班、上班、上班、上班、運動、休息」之中,第二、三、四區塊都是上班,但第二區塊必須最專心。此外,第五區塊的運動需要竭盡全力。如果學會檢視自己一天的節奏,生活將會過得比以小時和分鐘為單位處理事情的人輕鬆,得以全力專注在重要的事。

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神奇實踐筆記-5

書籍簡介

《6區塊黃金比例時間分配法》

作者:鄭智荷(정지하)
譯者:Loui
出版社:方言文化
出版日期:2022/10/05

作者簡介

鄭智荷(정지하)

畢業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護理系,並取得延世大學保健研究所衛生統計學碩士學位。後於韓國規模最大的首爾牙山醫院任職11年,期間擔任臨床護士,並負責建構預防醫療事故的「患者安全流程」。她以系統專家身分活躍於勞力密集的醫院,使進入醫院的職員都能達成一致、高品質的工作結果。

以此經驗為基礎,她認為不只是組織,個人也需要良好的系統。因此制定了將時間視覺化,提高執行力的「Block Six System」,且持續鑽研,創造成果。作者大力呼籲:「利用有效系統,縮減生活中無謂的物品以及不必要的習慣、行動、情緒、排程,迎向做自己想做之事的人生」。現經營線上〈時間區塊小組〉,深度幫助兩百多名小組成員,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實質變化。另透過YouTube和IG(LOOKMAL),傳遞如何以時間管理創造生活最大效率。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6區塊 時間管理 職場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