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不管跟誰開會,他都第一個寄出會議紀錄...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不管跟誰開會,他都第一個寄出會議紀錄...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不管跟誰開會,他都第一個寄出會議紀錄...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不管跟誰開會,他都第一個寄出會議紀錄...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撰文者:劉潤、脫不花
劉潤專欄 2020/06/29
摘要

1.職場上的捷徑,就是「做事有章法」。不論是內向者或初來乍到的人,也能快速上手與融入的關鍵在於「先乾為敬」,實際上怎麼做?

2.職場上看似隨意、其實重要的挑戰:為什麼第一個發會議紀錄很重要?想要靠會議紀錄震懾住別人,有什麼秘訣?

2020/6/18,得到App舉辦首屆「全民開掛節」。得到App聯合創始人、CEO脫不花,用2小時直播,分享她多年來的工作心得。以下是直播的精華文稿。

總有人問我,花姐,工作怎麼也做不完,怎麼提高效率啊?

效率只是更快嗎?恐怕不是,一個職場人訓練自己的效率,就像一個運動員訓練自己的技術,不僅是擊球速度更快,還包括了不做無效動作、形成肌肉記憶、帶著腦子打球、少受傷病困擾、延長運動生命,等等等等。

這一切就叫做事有章法。

我有一個同事,是我們的校招生,按理說,沒什麼社會經驗,適應起工作環境來應該是有困難的。

結果,這位同事不僅上班第一天就像個老行尊(編按:對內行人、行家的尊稱)一樣對工作立即上手,而且還像個老江湖一樣廣受歡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呢?因為我會給公司的新人這樣一個行動建議,叫做「後面試階段的行動清單」。

1. 他在面試的時候,就加了他未來主管、也就是面試官的Line。

等他接到offer之後,跟主管提出了一個請求:雖然現在他還沒入職,但是他願意提前開始工作,如果有一些能遠端協助的事務性工作,請不要客氣,隨時指派給他。

正好,他們部門當時正在籌備一個大項目,閒雜事務很多,主管立即把他拉到了一個項目群組裡,請他配合一些雜事。

因為建立了聯繫,所以在入職前就和未來的主管、同事都有互動機會了,比如在對方發的動態下面留言、非正式地向對方報告自己的入職進展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請注意,這樣做的目的不是拍馬屁、拉關係,而是「社交熱身」,可以幫助他在入職時快速跨過陌生人之間的社交尷尬期。等他來公司工作的時候,自然就已經跨越了社交尷尬期,立即就能和同事們一起戰鬥了。

2. 他在入職前,請未來的主管「幫了一個小忙」

就是請主管提出一些在入職前希望他做的準備事項,包括指定閱讀、去研究了一個新的產品等等。

所以,上班第一天他就給主管做了個單獨匯報,建立了自己和主管之間的工作界面。

第一件事是給忙得焦頭爛額的主管幫了個忙,第二件事是請主管給一臉懵的自己幫了個忙。

這兩件事加在一起,就是他在融入團隊這個問題上的章法。

他第一天就能融入團隊,效率是極高的。但跟速度無關,跟掌握了最有效的做事方法有關。

他活學活用的這個錦囊,現在去得到錦囊搜「脫不花」或者「後面試」就有。

但是,有人要問了:「這種人一看就是活躍分子,我不行,我特別內向,這些方法我都用不了。」

來,我們拆個錦囊,專供內向的人第一天上班用:

提前準備一段300字的自我介紹和一張個人生活照,千萬別修圖太狠,要讓別人一眼就能認出你。
在同事把你介紹到公司群組裡時,把這段自我介紹和照片發出來,然後附上一句特別實誠的請求:「我有個缺點就是特別內向,不好意思,如果你們願意的話,在辦公室看到我的時候,請麻煩你們跟我說第一句話,帶帶我,行嗎?」
更聰明的人,上班當天會穿照片裡的同一件衣服。

放心,有奇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你會成為老同事爭相照顧和提攜的「寶寶」。

為什麼?其實,這些方法背後都是同一套章法,叫做「先乾為敬」。

我在沒入職時先投入工作,是先乾為敬;我在陌生人面前坦承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也是先乾為敬。

先乾為敬,就是做事時的「糖衣砲彈」,殺傷力特別強。

就像文案大神東東槍老師說的那樣:一流的糖衣,本身就是砲彈。

職場上有捷徑嗎?當然有,章法就是捷徑。

我再舉個例子。

會議紀錄的核心價值:養成集中注意力、篩選關鍵訊息、為全局負責的能力

我們有個同事叫吳博,他有一個神技就是跟任何人開會,他都第一個發出會議紀錄。

這個就很厲害了,搞得我們開多少會最後都感覺是聽他指揮。

為什麼第一個發會議紀錄很重要?

羅胖(編按:得到App聯合創始人羅振宇)曾經講過,其實是用行動力展示自己的領導力,這個暫且按下不表。

我好奇的是,每次開會他都能第一個發會議紀錄,怎麼做到的?

對我來說,我自認為也是一個手速很快的人,但是,我總要在會議結束後,從記下的東西里挑挑揀揀遣詞造句,一兩個小時後發出會議紀錄是可能的。但吳博老師經常是客人剛坐到車上,會議紀錄就已經發出來了,這效率、這水平,怎麼練的?

經過我長期的觀察和秘密的研究,我發現了他的章法:首先他訓練了自己的一個肌肉記憶,一個自覺:就是無論跟誰開會,無論他是什麼角色,他都負責出會議紀錄。哪怕還有專人負責出會議紀要,他也會寫一份。

這個習慣讓他可以在會議上藉這個任務來管理自己的注意力。這個習慣也保證了他從來不會措手不及,任何會議他都是知根知底的那個人。

寫會議紀錄,是個借假修真的過程,那個紀錄是形式,藉此養成自己集中注意力、篩選關鍵訊息、為全局負責的能力,才是實質。

除此之外,想要靠會議紀錄震懾住別人,還有幾個秘訣。

來,拆個寫會議紀錄的錦囊:

1. 會議紀錄不是事無鉅細,而是只應該包括後續行動,是一份行動計劃。

2. 凡開會,必有紀錄。只有紀錄才能確認我們究竟是否達成了共識。

3. 一份有用的會議紀錄,除了時間地點人員等基本格式,最重要的是三要素:結論、責任人和跟進點。如果有未能達成共識的事項,要明確列出「未決問題」。

4. 會議紀錄必須是清單體

符合MECE法則,每一條內容都彼此獨立、邏輯平行。(編按:MECE全稱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將某件事或概念當成母集合(整體)思考,分成彼此獨立、互無遺漏,為麥肯錫開發的邏輯思考法。)

每一條紀錄的基本元素是一樣的:我們將要做什麼事,誰負責,什麼時間完成,達到什麼效果

5. 寄email時,標題務必寫「請確認你負責的第幾項事項」。比如,吳博老師發會議紀錄的技巧是,不僅發到群組裡,還要發信,如果我沒回覆,他還會私訊我,一直「追殺」到我回覆為止。

寄email時,要以正文和附件的方式,同時發送紀錄內容。

主旨名不要寫「某某會議紀錄,請查收」,不妨改成「某某會議紀錄,第三項工作由你負責,請確認」。

這樣能保證大多人真的會看一遍。

拆了這個錦囊,你就一勞永逸地解決了一個職場上看似隨意、其實重要的挑戰。
而且,學會這一次,終身高標準。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出處:脫不花多年的工作心法全公開,想在職場脫穎而出的你趕緊來!

責任編輯:洪婉恬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2025大阪萬博會開幕!你最感興趣的亮點是?
1. 17公尺巨型鋼彈
2. 世界最大木造環形建築「大屋根環」
3. 台灣館「TECH WORLD」
4. 8大生命主題展館
5. 未來社會展區科技體驗
6. 沉靜式燈光秀、光雕秀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大阪萬博全攻略》必逛展館、活動、門票、交通、美食景點推薦
會議紀錄 領導力 得到 職場 面試 脫不花
劉潤專欄
劉潤專欄
劉潤
展開箭頭

劉潤

潤米諮詢董事長,網路轉型專家,擁有23萬以上用戶的私人商學院——「得到」專欄《劉潤•5分鐘商學院》創始人。中國最貴的商業轉型諮詢師,前微軟戰略協作總監,海爾、百度、恆基、中遠等眾多大企業的戰略顧問。

工作、公益之外,愛好旅行,徒步戈壁,環騎青海湖,到達珠峰大本營,登上南極大陸,抵達北極點,探訪達爾文島,登頂非洲吉力馬扎羅。

著有《2012,買張船票去南極》、《人生,就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旅行:從微軟到北極點》《互聯網+》、《互聯網+戰略篇: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趨勢紅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