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人必需學英文
印度人擅長英文,跟印度的「貧困」脫不了關係。印度人有很多「逼不得已」接觸英文的機會,這一點跟日本還有其他先進國家不同。
我剛來日本的時候,看到電視台播放的歐美電影時大吃一驚。片中每一個演員講的都是日語,在印度很少有外國電影會用印度語配音的。
書籍也一樣,在日本你可以閱讀到翻譯的歐洲專業書籍。但在印度,只有少數的歐美哲學或古典文學有印度語版本。理工的專業書籍大多只有原典,我在準備大學考試的時候,也是一手拿著英文字典硬啃專業書籍的。
在印度打開電視也常聽得到英文,例如迪士尼動畫很受小朋友歡迎,但電視台只會播放美國英文版。對困難的專業書籍沒興趣的小朋友,在這種環境下也會很自然地習慣英文。
跟印度相比,日本是個非常富裕的國家。包含書本、電影、電視節目,任何東西都有日文版的可用。這對印度人來說是很羨慕的環境,但換個角度思考,這等於是透過「日文」這種濾鏡在接觸海外文化。從學習英文的層面來看,日本人反而比印度人更不利。
當然,也不是每一個印度人英文都很好。就算有電視和其他接觸英文的媒介,還是需要付出努力才有辦法進步。如果只在家鄉生活,使用當地語言也不會有任何不便。不過,對於想擺脫貧窮的印度人來說,英文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大部分印度人仍舊過得很貧困,懂英文就等於找到一條脫離貧困的康莊大道。沒有大學文憑的人只要懂英文,同樣有機會到大企業的客服中心任職。如此一來,要晉升中產階級也不再是天方夜譚。雖說「需要為發明之母」不是這樣用的,但英文是印度人獲得富足生活的必備工具。
思考「替代方案」的好處
印度人從小就很習慣自行思考和判斷。應該說,我們不得不習慣。
在日本,學校和父母會替孩子準備好一切,要取得念書或考試的相關資訊,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明天上學需要什麼,要去哪裡買需要的東西,都有詳細的規定可供參考。
印度可不一樣,就連準備一支鉛筆,你都不見得能在附近的商店買到。買不到該如何是好呢?通常小孩子會自己想辦法,不會去麻煩父母。
買不到鉛筆,得跟老師說明理由才行。我們要有議論和說服的能力,才能讓對方理解我們的難處。乍看之下這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其實這跟學好「英文」或「數學」一樣重要。
印度的學校沒有日本那樣完善的課程內容,不同老師和學校的教法大相逕庭。印度人擅長的英文和數學,也不是國家的正規課程教出來的。不過,印度人從小就在日常生活中,學到一項寶貴的知識。這種思考方法,在印度稱為「替代方案(Jugaad)」。
印度人從以前就被迫過上貧困的生活,常會碰到必要物資短缺的情況。例如,要從井裡打水來用,井太深沒辦法用人力打水,偏偏想用幫浦又沒有電力。這時候,印度人會發動一旁的摩托車引擎,利用引擎來啟動幫浦。以各種巧思度過貧困的生活,就是「替代方案」的構想。
最近,美國的商學院有教導「節儉式創新(Frugal Innovation)」的概念。「Frugal」有「節儉」和「樸素」之意。節儉式創新的意思是,不受既定觀念束縛,以自由的構想減去不必要的成本。印度的塔塔汽車實踐了這個構想,開發出先進國家無法想像的低價汽車,因而聲名大噪。節儉式創新其實就是活用了替代方案的思維。
本來「替代方案」這個字眼在印度沒有什麼正面的意思。取水用摩托車引擎啟動幫浦,需要耗費汽油。等到要騎摩托車的時候,就沒油可用了。實際上從長遠的觀點來看,購買電動式幫浦才比較省錢。替代方案就是一種「克難」的思維。話雖如此,遇到突發狀況時,替代方案能發揮很強的效果。
除非你是有錢人,否則在印度生活一定會使用替代方案。我們從小就這樣訓練自己,這也是印度人能力強大的原因。
責任編輯:呂宇真
核稿編輯:葛林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