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瑞士有4種官方語言,卻最團結...」致嚴長壽:瑞士「早就分裂」了,台灣人只需要好好做自己

剛剛看到嚴長壽出新書了,書名叫做「在世界地圖上找到自己」。這題目包裝得一如往常,非常美麗,但仔細再看,書裡面拿瑞士打的廣告,卻離瑞士在地的事實,非常遙遠。
嚴長壽這一本書說:「瑞士,有四種官方語言,照理來說這是個容易分裂的國家,但他們卻是最團結的!」
實際是:
1. 瑞士根本沒有所謂的語言優勢:
官方是官方,但是瑞士實際上真的能夠流利掌握法語和德語的人,非。常。少。
很多論述瑞士語言優勢的名人,甚至根本都不敢承認、也不敢披露,但也或許就是一個簡單的不知道:瑞士德語和德國德語根本不一樣。
大部分的瑞士人,在家裡講自己從小習慣的瑞士德語方言,而不是學校教的德國德語。而瑞士德語方言,不但跟德國德語有很大差別,並且瑞士德語還有非常多種。不同的州,甚至隔了一道山,下一個村子,說的瑞士方言就已經跟上一個村子說的瑞士方言完全不一樣了。
在瑞士,有太多太多的瑞士人是學校教過學過,但是出來生活工作,完全就忘了學校教的德國德語該怎麼說,更不要說什麼「語言優勢」還會什麼法語了。
就像嚴長壽你啊,你有沒有那一種「語言優勢」,一下子會說台南語台北語東部語苗栗客語。你會,我就隨你怎麼扯「語言優勢」。
2.瑞士不是什麼「容易分裂」,而是根本「早就分裂」:
我常常有一種瑞士莫名其妙「被團結」的錯覺。
但實際上官方公投裡,每一個州的政治傾向與經濟利益都很不一樣,甚至包括宗教信仰,教育納稅,放假規定等等,也都各自不同。在現實生活中,同一個州,說同一個語言的人,常常聚在一起聊天交友,誰在跟你團結唱口號。
昨天剛好遇到一個老朋友。他是一個在瑞士德語區讀書,接著又在瑞士德語區工作的瑞士法語區人。他說起他這幾年在瑞士德語區的生活經驗,非常能反射絕大多數瑞士人的生活經歷。
朋友說,身為一個母語法語的瑞士人,他還在瑞士德語區讀大學的時候,覺得沒那麼孤單。因為那時候,大學班上還有四個也是本來說法語的同學,在德語區,四個說法語的同學,總是在一起互相聊天,一起分組作業準備考試,一起開派對出遊。
「現在我覺得在瑞士德語區上班,工作場合沒有人可以說話,孤獨很多。」瑞士朋友說。我問他為什麼?他說:
「因為我的同事都是瑞士德語區人。他們喜歡自己聚在一起講他們的瑞士方言。他們明明知道我只會德國德語,但是也懶得跟我用德國德語聊天。對瑞士人來說,德國德語完全是不同的語言。」
朋友又說:「我因為聽不懂他們的瑞士德語,瑞士德語區的同事也不喜歡用他們不熟悉的法文跟我聊天,所以在公司,除非是工作需要,我們才會溝通。」
「那你不是很可憐?」我問。
朋友笑說:「還好啦,反正就是一份工作。好處是,公司裡因為只有我會流利的法語,所以只要我們公司接到瑞士法語區的業務就會派我去。」
朋友又自嘲,「最好玩的是,我們公司甚至連德國那一邊的業務也都叫我去!我同事他們說,他們已經習慣講瑞士德語很久了,不像我,讀到大學和研究所,都是用德國德語溝通,他們說,我的德國德語比他們好,所以就派我去德國。」
所以,實際上,瑞士人根本就不團結,也沒有普遍大家想像的具備語言優勢。官方語言怎麼規定是官方的事,但是其實在瑞士民間,他們很自然根據自己的在地認同與感情回憶,說自己的話,過自己的人生。
你根本不需要跑到世界的地圖上找到自己。你只需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好做自己。
商周大調查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9天8夜路線圖、日期、GPS、直播、報名全攻略
世界不便宜,你最珍貴。
從台灣流浪到歐洲,走過世界一些角落,遇過一些人,受過一些傷,終於領悟,痛苦和美麗,原來都需要成長與摸索的代價。
這個世界眾聲喧嘩、莫衷一是,要活下來,的確並不便宜。
所以,要愛惜你自己,因為你,就是這個世界唯一彌足珍貴的存在。
學歷:
瑞士日內瓦大學比較文學碩士
目前攻讀瑞士弗利堡大學多語與語言教學研究所
資歷:
瑞士納沙特爾州立Denis-de-Rougemont高中華語教師
瑞士汝拉州社區大學華語教師&華語師資培訓師
瑞士中學漢語協會副會長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hihyi.huangterr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