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我對讀書沒興趣」只是藉口!教養出哈佛姊弟的台灣虎媽:開明,可能會害了孩子

于巾幗曾就讀北一女中,而後移民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電腦專業畢業。做為一個全職母親,幾乎承擔了半個老師的責任,她就像許多普通媽媽一樣,在家輔導孩子的課業,陪伴孩子學習探索各種才藝。于巾幗夫婦的兩個孩子,女兒蕭宇琪文靜聽話,兒子蕭宇陽古靈精怪,愛玩愛哭,從小就給父母出了各種教養難題,但兩姊弟長大後表現同樣優異。
姊姊蕭宇琪,16歲時獲加拿大總督獎,以優異成績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擅長鋼琴、小提琴、水球、滑雪運動。大二時,創立科學研究領域社交互動網路平台,以先進的網路科技,連接全世界的科學研究人員、機構、實驗室、藥廠,致力於最新科研成果快速有效的產業化。大三時,獲PayPal創辦人、臉書第一個投資人彼得‧泰爾(Peter Thiel)所創立的泰爾奬學金(Thiel Fellowship),離開哈佛,休學創業。2016年,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 NBC專訪,被譽為全美最年輕的亞裔女性 CEO。《今日美國》、《赫芬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溫哥華太陽報》,以及《明報》都有專訪報導。
弟弟蕭宇陽,16歲時,代表加拿大獲得世界奧林匹亞化學競賽最高銀獎,同年以優異的成績被哈佛大學提前錄取。擅長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水球、滑雪運動。2015年,就讀哈佛大一期間,入選12人哈佛新生學生會並擔任財務長。大一結束時,獲哈佛成績優異書卷奬(Detur Book Prize)。17歲,就讀大二時,休學創業,與哈佛同學創立科技醫療設備公司,與波士頓兒童醫院合作,以最新科技的虛擬實境技術 VR (Virtual Reality),治療有關眼睛的各種疾病。
兩個孩子個性、天賦完全不同,家長媒體都在問,怎麼教出這麼優秀的孩子,而且兩姊弟同樣出眾?
和小孩鬥法
生兒子宇陽之前,我還以為小孩都是像女兒宇琪一樣,安靜而乖巧。精力充沛、調皮靈活的宇陽,似乎是上天派來考驗我的耐心和愛心。他從小不把聰明用在正當學習上,專門用來想方設法的達到他偷懶貪玩的目標。就以練鋼琴為例,他偷懶的目標不但明確,而且有階段性,以「不練,少練,胡亂練」三步驟為原則,與我鬥法。
首先自然是「能不練,則不練」,宇陽先理直氣壯的對著我說:「我的外國同學,沒有一個回家後要練琴的。」一聽到他這麼說,我立刻反駁:「你的華人同學,沒有一個回家後是不用練琴的,而且你如果不練琴,以後都不准和同學出去玩。」
宇陽聽到我迅速又嚴肅的回答,知道自己「偷懶最高目標──不練」 是不可能達到了,於是他很靈活的轉以「少練」為目標, 開始和我進行第二階段的「親子過招」。
「可是我今天學校功課很多,只能練半個小時,不能練一個小時。」這話一聽,就知道是宇陽想以做學校功課為藉口,坐在書桌前混時間,達到「少練琴」 的目的。洞悉了他偷懶的說詞,我立刻說:「喔,那你今天一定也沒有時間看卡通影片了。」宇陽一聽,那可不行,一時情急,開始胡攪蠻纏,倒在地上撒野,我立刻堅定的說:「快起來寫功課、練好琴,做完後還有時間看卡通。再繼續耍賴,不但今天不准看卡通影片,這個星期都沒得看了。」 宇陽知道我向來說話算話,再鬧下去,可要吃大虧了,只好心不甘情不願的坐了起來,開始練琴。
這下我們母子進入了鬥法第三階段──「胡亂練」,宇陽嘟著嘴,坐在鋼琴前,兩手隨便放在琴鍵上,想混過這一小時。我對他慣用的技倆,早有準備:「你如果按照老師說的,一段一段認真的好好練,半小時後,我來聽你彈,若彈得好,就不用練到一個小時。」宇陽聽到有機會可以縮短練琴時間,自然高興,坐在鋼琴前專心認真的練習,而我也耐著性子,過程中始終堅定立場,與兒子輾轉周旋數回後,終於讓他定下心來專心練琴。
常聽到別的媽媽抱怨自家孩子天天開著電腦寫功課,一叫他們把電腦關了,孩子們就理直氣壯的說:「我要用電腦查資料。」這時候,父母如果不仔細觀察孩子到底是不是假借讀書之名,實際上是用電腦在與朋友聊天,而被孩子隨便糊弄過去,這就不只是一次鬥法敗下陣來,而是間接鼓勵孩子,以讀書為藉口,掩飾偷懶玩樂的行為。
宇陽小學的時候,我為了督促他學習,根本沒有給他準備專用的書桌,我們家的餐桌,就是他的書桌,我一邊做飯,一邊盯著宇陽讀書。宇陽從小愛吃肉,正好用美味的炸排骨,來引誘宇陽有效率的做好自己該做的功課。
父母必須洞悉孩子的逃避心態,才有機會在日常生活中,主導家中的「親子過招」,不然就只能連孩子設的局都還沒看清,就高舉白旗,敗下陣來。輸了「親子過招」 事小,但卻從小給孩子養成了敷衍的習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我對讀書沒興趣」只是藉口
好學生不想全力以赴、怕失敗的心態,可能表現在各個方面。其中最常見、也最容易唬弄父母的,就是以「不合興趣」為藉口,來逃避進一步的學習及努力。
現代父母多能認同,讀書求學問並不一定是孩子成功唯一的途徑,在音樂界、藝術界、體育界,甚至娛樂界等,都有傑出的人才,並不一定要靠讀書才能有光明前途。許多高中學生在面臨沉重的大學升學壓力時,心中不自覺的想要逃避,此時最能說服父母認同自己的理由,就是「我對讀書沒有興趣,也沒有天分,但我對音樂(或藝術)有興趣,也有天分」。
父母往往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好、最有才華,當一向表現不差的孩子說自己對讀書沒興趣,想往音樂(或藝術)發展,做父母的也會覺得或許該尊重孩子的意願及興趣。殊不知,這樣不明就裡的開明及愛心,助長了孩子好逸惡勞的逃避心理,並為不想更進一步努力讀書的孩子,提供了合理的逃避方式(easy way out)。
北美的中學,大都有各種校內社團活動,提供學生除了主科以外的課外活動,例如音樂、體育、藝術等,主要以培養愛好為出發點 ,而不是以培訓專業人才為目的。
宇琪宇陽創辦的青少年義工表演組織,是大溫哥華著名的青少年音樂社團組織,常常邀請多種不同中學音樂社團的成員,參加義工音樂會的演出。
其中的青少年義工音樂表演者,雖不如那些溫哥華青年交響樂團的成員來得專業,但他們的表演也是非常溫暖親切,富有樂趣。
在音樂表演活動中,我們也認識了許多有才華的中學生,他們大都在學校裡功課名列前茅,雖然沒有接受過專業的音樂訓練,但對音樂有很大的興趣,並參加許多與音樂有關的社團活動。由於音樂社團活動,往往是由學生主導,以自由愉快的形式進行,比起學校裡的正規課程,自然是輕鬆有趣許多。因此,許多沒有從小接受專業音樂訓練,但卻喜愛音樂的中學生,在高二高三這個學校課業負擔加重、升學壓力倍增的時期,容易萌生想放棄傳統學科、轉讀音樂系的念頭。
選擇逃避,事情不會變容易
宇琪宇陽從小跟著專業的老師學習音樂,參加各級音樂比賽,小小年紀就拿了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三種樂器表演家證書,可說是從小在溫哥華音樂界長大。我們認識的音樂家庭不在少數,深深明白,要進入北美著名的音樂學院主修音樂,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但需要精通一到兩種樂器,還必須是音樂大賽的獲獎者。如果從沒接受過專業音樂訓練,只是靠著對音樂的喜愛及熱情,想從高二或高三才開始準備申請音樂學校,是很難成功的。
由於我認識很多喜愛音樂的孩子,通常碰到這樣的情形,我都會很誠懇的建議他們,別誤以為「如果改學音樂,一切都會變得容易」。事實上,有無數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的小音樂家,正在為申請音樂學校而做最後的準備及衝刺,主修音樂這條路,絕不像參加課外音樂社團,或從事義工表演這樣簡單。
許多課業成績不錯的孩子,在即將要升高二或高三的時候,可能對自己有過高期望,導致心理壓力過大,所以不自覺想改走一條看起來更容易的路。但事實上,成功的道路,沒有一條是容易的, 真正最應該做的,就是正視升學壓力,認真研究哪些學科是必須要在高二高三時拿高分的,並且全力以赴。
至於音樂方面的才華,可以當做特殊才藝,證明自己不只是會讀書,還有傑出的音樂才能。如此一來,更能展現個人的獨特性,也更有機會被美國著名大學錄取。如果真心喜歡音樂,可以在進了大學後,再申請雙主修或是副修音樂,這才是實際可行的方式。
除了音樂之外,學藝術也很容易成為中學生合理逃避升學壓力的藉口。
畢竟藝術比較主觀,再加上做父母的我們可能看自己孩子什麼都好,所以當孩子突然說對藝術有興趣時,我們也會自我懷疑,是否一直忽視了孩子真正的天分所在。
在多元化的時代,讀書確實不是走向成功唯一的一條路。音樂及藝術這些較主觀的領域,雖不若傳統學科以分數定能力,但並不表示音樂及藝術就沒有它們審核的標準。部分功課尚好、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的學生,一旦面臨升學壓力,往往心生恐懼,生怕自己全力以赴後也達不到理想目標,膽怯之情油然而生;如果又有一條父母認同且又聽來輕鬆愉快的路可走,又何必認真苦讀。這時候,以興趣為藉口,找個合理又簡單的壓力出口,是非常自然的事。
父母必須洞悉孩子這種逃避的心態,理智的為孩子分析現實,使他們明白並全力以赴面對挑戰,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
優秀不是靠運氣:16歲提前錄取,18歲成為全美最年輕亞裔CEO,哈佛姊弟的教養祕笈首度公開
作者:于巾幗, 蕭峰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17/01/20
于巾幗
曾就讀北一女中,而後移民加拿大,西門菲沙大學電腦專業畢業。
做為一個全職母親,幾乎承擔了半個老師的責任,她就像許多普通媽媽一樣,在家輔導孩子的課業,陪伴孩子學習探索各種才藝。由於兩個孩子個性、天賦完全不同,她卻能以不同的教養方式,啟發孩子的天賦,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熱情與動力,遂成為北美華裔家庭競相學習的對象。
本書主要由于巾幗執筆,並以她為第一人稱書寫。
蕭峰
畢業於中國清華大學電腦系,取得學士和碩士學位。隨後赴加拿大留學,並取得電腦博士學位後,自己創立電腦網絡公司和著名教育機構。蕭博士以獨特且卓有成效的中西合壁教育方法,不但培育出兩個哈佛姊弟,也教育出許多優秀華人子弟,進入美加地區知名學府。
商周大調查

川普關稅恐慌擊潰股市,投資怎麼辦?專家:不該改變你的整體計畫!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