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滑手機竟變壓力來源!哈佛醫師教你4招治好「爆米花腦」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滑手機竟變壓力來源!哈佛醫師教你4招治好「爆米花腦」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滑手機竟變壓力來源!哈佛醫師教你4招治好「爆米花腦」

滑手機竟變壓力來源!哈佛醫師教你4招治好「爆米花腦」
你和手機的關係,可能已經造成壓力!專家建議,應減少使用以緩解「爆米花腦」症狀,重拾生活平衡。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阿迪提·內魯卡(Aditi Nerurkar)
精選書摘 2025/04/07
摘要
  1. 「爆米花腦」現象是因智慧型手機和網路過度刺激大腦而起,可能引發焦慮、疲憊及生理不適等症狀。
  2. 可以透過限制滑手機次數、取消推播通知、將手機放遠等方式,找回身心平衡。

工作負擔、人際比較、照護責任、育兒倦怠、情感失和、前途茫然⋯⋯,生活中種種挑戰如潮水般洶湧而至。或許你曾不止一次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過了這關就好。」但現在該是時候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真的要這樣下去嗎?

來自哈佛的壓力專家阿迪提·內魯卡醫師,根據逾20年的臨床經驗,從大腦科學發展出5個重新設定壓力的心態轉換技巧,幫助你由而內而外逐步微調,減少壓力、增強韌性,找回身心平衡與效能。

你可能不覺得你和手機的關係影響了自己的壓力。我大部分的病人一開始都不了解其中連結。

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出你對智慧型手機的心理依賴程度。在接下來3到4個小時中,手邊準備一張紙和一支筆。每當你想要查看手機時,就在紙上畫正字記號。就算沒有真的拿起手機,試著在每次心中浮現想查看手機的念頭時,就誠實記錄下來。

我大部分的病人和朋友都對紙上正字記號的數量感到震驚。有一個朋友甚至緊張到笑著開玩笑說:「太難以置信了!我把紙張的正面都記完,還必須翻面用到背面。我知道我們每小時會呼吸大概960次。這幾乎等於我每吸進一口氣,就想查看手機一次!幫幫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過度刺激的大腦像爆米花

「爆米花腦」(Popcorn Brain),這雖然不是真正的醫學診斷名詞,卻是越來越常見的文化現象。這是研究人員大衛·李維(David Levy)創造的名詞,用來形容當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時,大腦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的大腦迴路因為資訊不斷快速湧現,受到過度刺激而「像爆米花一樣瞬間爆開」。久而久之,大腦開始習慣不斷湧現的資訊,讓我們更難放下手上的裝置、放慢思考、在線下好好生活,因為在線下的世界,一切都以不同且更緩慢的速度進行。

我們很難察覺出現爆米花腦的狀況,因為這個現象太普遍了。只要是過度使用媒體都可能出現爆米花腦。

我有一個病人擔心自己有「IG成癮」,因為他每15分鐘就會拿手機查看Instagram。另一個病人則是社群媒體上的網紅,晚上幾乎每個小時都會醒來監控追蹤她貼文的互動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像適應不良的壓力會以許多不同方式呈現,爆米花腦也會以不同形式呈現。當我注意到病患出現這個現象時,我清楚了解到,我需要詢問他們使用媒體的狀況、對智慧型手機的心理依賴程度,將這些資訊納入臨床決策的標準程序之一。

對我的病人朱利安來說,他的筋疲力盡、煩躁和疲憊感都是爆米花腦的徵兆。他因為醫學上無法解釋的疲憊感來見我,那時他的主要照護醫師為他做了徹底檢查,但從血液檢查和心臟影像檢查都沒有發現異狀。

朱利安變得非常疲憊,嚴重到會影響他擔任大眾運輸火車列車長的工作。他來見我時已經受夠了。

減少爆米花腦的方法

接收與過度接收媒體資訊之間的差異只有一線之隔。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已過度接收媒體資訊,並造成不健康的壓力的話,我建議你注意自己有沒有一些可能已經過度接收資訊的症狀?

如果你沒有隨時隨地連上網,會不會因此覺得焦慮或煩躁?你是否出現越來越多生理上的問題,像朱利安的疲憊與煩躁?有些人告訴我,他們覺得很焦慮、鬱鬱寡歡、感到被耗盡,或覺得失去希望。

我有一些病患過度使用媒體,沒有出現心理健康上的問題,卻出現生理上的問題,像是頭痛、脖子痛、肩膀痛、背痛、眼睛疲勞等。

你可以遵循以下計畫,盡可能減少出現爆米花腦的風險,或治好你的爆米花腦:

1.把目標放在一天最多滑2次手機,一次20分鐘。

其他時間,只能用手機打重要的電話,或傳送重要訊息和電子郵件。計時並為自己負責。在數位的空間中,很容易就忘記時間

2.選擇取消推播通知和自動跳出的功能。如果真的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你遲早會知道。

3.工作的時候,試著將智慧型手機放在離工作檯面至少3公尺遠的地方。在家的時候也一樣,尤其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

4.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邊桌。這樣能避免夜間查看手機,也避免你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告訴家人或同事,如果有緊急狀況就打電話給你。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逆轉有毒韌性

書籍簡介

《逆轉有毒韌性:別被硬撐拖垮!哈佛專家教你設定壓力界線,重新連結大腦與身體,提升身心平衡與效能》

作者:阿迪提.內魯卡(ADITI NERURKAR)
譯者:張芷盈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5/04/02

作者簡介

阿迪提.內魯卡(ADITI NERURKAR)

哈佛畢業的醫師、電視通訊記者及講者。她在研究發現驚人結果後,創造了管理壓力與倦怠的臨床做法:雖然近80%看診的病患都有壓力問題,只有3%的醫生會建議病人做壓力管理。內魯卡醫師終結了這樣的落差。

內魯卡醫師在20年的臨床經驗中看到病患的壓力越來越嚴重,因此創造了一個經科學驗證、可行、實際且零成本的方法。當壓力和倦怠不再只是她位於波士頓診間的問題,成為全球議題,內魯卡醫師身為《財富》雜誌(Fortune)50大講者,向全世界各地聽眾分享了她的方法。她上過MSNBC與NBC News超過300次,曾被《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大西洋雜誌》(The Atlantic)和《歐普拉雜誌》(Oprah Magazine)採訪過。

內魯卡的著作《逆轉有毒韌性》(The Five Resets)介紹了處理壓力和倦怠的全新做法,說明了5個微小卻強大的心態轉換技巧,搭配15個策略,提供給想要一勞永逸改善壓力和倦怠的人。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習慣 手機 大腦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