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 綠色能源
寅吃卯糧!2022才過4個月,德國已耗盡全年綠能產出

1. 德國在5月4日達到自然資源「超負荷日」,也就是說,今年還未過半,德國已經把全年預估可以用再生手段獲得的能源耗盡。
2. 2021年,全球在7月底才達到「超負荷日」。
3. 專家表示,如果所有國家都跟德國一樣,則需要至少3個地球,才能達到再生能源的供需平衡。
就德國提前進入自然資源「超負荷日」,環保組織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分部周二呼籲,聯邦政府不失時機推進聯合執政協議中所作的承諾,將生態保護行動置於其政策中心。
數據顯示,德國再度早於全球平均水平,提前到達自然資源「超負荷日」。去年,全球於7月29日進入「超負荷日」。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部主任海因理希(Christoph Heinrich)呼籲德國政府在實現能源轉型方面不要耽誤任何時間,同時,重視自然保護問題。他強調,為應對原物料短缺,須發展高效循環經濟。
海因理希表示,必須繼續走「農業未來委員會」確定的道路,實現有利於氣候保護、可持續和公平的土地管理。他指出, 「生物多樣性正受到巨大威脅,將在中國舉行的世界自然大會上,德國也必須確認履行其對生物多樣性的責任。」他認為,作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德國也必須在財力上為此作出相應貢獻。
海因理希說:「自然資源世界超負荷日再次凸顯了我們的生活如何超限、如何浪費了我們稀缺的資源,如何繼續糟糕對待我們的生態系統。」從計算角度看,德國在在今年頭四個月便已耗盡了本國的地球自然資源份額。這位保護專家強調:「如果世上所有國家都像德國一樣『耗費』,那將需要三個以上地球。」
海因理希還表示,德國聯合政府在其聯合執政協議中作出眾多環保承諾、並宣布了多個項目,引起人們極大期待。政府必須滿足相關期待,推進其項目。他說:「我們在聯合執政協議中看到了許多方向正確的措施,但實際情況大有差距,這僅從氣候變化的影響、生物多樣性和德國水域的狀況就可以看出。」
在環保組織宣布的世界自然資源超負荷日,研究人員計算出的地球可自然再生的所有資源和緩衝區均告罄。20年前,全球在10月份方進入「超負荷日」。
※本文獲《德國之聲中文網》授權轉載,原文:寅吃卯糧 德國提前到達自然資源"超負荷日"
責任編輯:林易萱
德國之聲(DW)是德國國際廣播電視臺,提供世界焦點事件的最新報導及深度分析。DW全球有1億名聽眾和觀眾,藉由DW超過30多種語言的新聞、專題節目、以及包含商業,科技,政治,藝術,文化和體育主題的紀錄片,更近一步了解影響全球的事件。目前DW提供24小時英文內容 ,受亞洲觀眾/聽眾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