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一間課後教室,如何變成跨足教育、醫療、藝術的人文集團?逗點創辦人徐暘智用「陪伴」改寫傳統補教定義,從一封學生寫下「如果不是逗點,我早就離開這個世界了」的信開始,帶領團隊打造以人為本的品牌版圖。他像《航海王》中的魯夫,集結志同道合夥伴,將「善的循環」帶進不同城市……
如果一個企業的存在,能在關鍵時刻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那會是什麼樣的力量?
逗點集團創辦人徐暘智至今仍記得,他在桃園創業開設補習班時,一位學生在畢業時遞給他一封卡片,裡頭真情流露地寫道:「如果不是逗點,我應該早就離開這個世界了。」這名學生在傳統教育體制下找不到自己的價值,卻在逗點找到專屬於自己的空間——一個能安心探索興趣、擁抱脆弱的地方。最終,她不僅走出低谷,還獲得知名文學獎項,實現了作家夢想。
「成績很重要,但人生不該被成績定義。」在傳統印象中,補習班常被視為追逐成績、利益至上的存在,但徐暘智認為,孩子探索自我、發展興趣的歷程,才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關鍵。因此,逗點一開始就選擇走與主流截然不同的路——以「陪伴」為核心,不僅顧好課業成績、更要重新定義學習的價值。
逗點的學生不僅成績表現好,更會花時間動手做科學實驗、學茶道、參與國內外深度營隊,甚至在生涯探索課堂思考未來。徐暘智分享自己對十二年國民教育(K12,指從幼兒園到高中教育階段)的洞察,他說,比起短期衝刺分數,他更在意如何讓孩子找到學習動力。除了動手實作深化理解、培養邏輯思維與美感素養,他也積極在AI時代導入科技輔助、建立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掘自己的熱情與未來方向。
這樣的做法,在當時的課後教育市場並不常見,外界多認為,要說服家長為「無關成績」的課程買單,根本難如登天。但隨著一個個真實故事累積——那些在逗點找到自我價值、甚至逆轉人生軌跡的孩子們,讓逗點逐漸建立起獨特的品牌價值。
逗點教室從不削價競爭,卻能成為桃園青埔密度最高的課後教室,徐暘智證明了,在被成績與排名綁架的補教市場中,「陪伴」與「全人發展」也能成為打開市場的新賽道。
「美好的生活不僅靠教育,更需要全方位的陪伴。」站穩課後輔導市場後,徐暘智開始思考,如何讓逗點的影響力延伸至生活的各個層面——教育是根基,健康是支柱,而藝術則豐富了心靈。他以此為方向,逐步將逗點從單一教育品牌,擴展為涵蓋教育、醫療、藝術的人文生活集團。
在教育端,逗點透過黑洞科學品牌,推動跨領域實作課程,拓展學生視野;在醫療端,疫情期間,旗下木子診所成為桃園首間疫苗施打站,積極守護社區健康;在藝術端,丹尼真柏盆栽與大謙堂藝術品牌,則讓美感教育融入日常。這些跨領域布局,不僅深化逗點的品牌價值,也實踐了「善的循環」理念——當組織為社會多付出一點,回饋也將回到人本身。
然而,隨著逗點集團的直營分校超過六家、子品牌逐漸增多,組織運作也出現瓶頸。徐暘智坦言,雖然每位同仁都願意加倍努力,但無論分校拓展速度還是品牌間的橫向溝通效率,都不如預期。
為解決這些問題,徐暘智加入商明國際企業主計畫(BOP),強化集團總部功能。透過組織圖重新定義分工,總部統一管理行政、人事、財務,各品牌專注本業、各司其職,擴張更加高效。轉型後一年內,逗點教室新增四間分校,非教育體系的營收佔比也提升至全集團營收的四成,展現強勁成長動能。
「高效運作,是企業讓善的種子扎根、成長,並擴展影響力的最佳養分。」
「暘智不只是經營一間補習班,而是帶著一群人去創造一個願景。」商明國際創辦人暨總顧問楊志忠形容,徐暘智就像《航海王》的主角魯夫,組建向心力極強的熱血團隊——軍中同袍、昔日同窗,甚至燒烤店工讀生都是他的獵才對象。
他也提到逗點的獨特日常儀式:每場會議或活動前後,專屬的喊聲加油與祈禱。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卻成為夥伴間的精神連結,讓每個人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價值,並支持逗點拓展事業版圖。
「當內部運作更加高效,我們就能將『善的循環』帶到更多地方,形成正向循環的生態圈。」徐暘智表示,未來逗點將透過標準化營運與明確的組織架構,推動更系統化、規模化的擴展。他形容這過程就像《航海王》,關鍵不只是航行的距離,而是確保所有夥伴共享相同願景,朝著同一方向前進,共同成長。
正如逗點在標點符號中的意義——它不代表終點,而是延續與可能性的象徵:逗點的存在,讓每個地方都充滿期待。
痛點:如果所處產業跟逗點一樣,面臨少子化帶來的市場萎縮危機,如何擺脫價格戰?
解方:當市場縮小,價格戰只會讓利潤更薄,真正的突圍方式是提升顧客黏著度。企業可以透過橫向整合,延伸服務鏈,讓現有客戶在不同階段都能獲得價值,從單次消費轉變為長期關係,提升客戶終身價值(LTV)。
痛點:隨著團隊成長,創辦人的影響力無法覆蓋每個環節,如何建立員工向心力,確保他們不只是領薪水做事?
解方: 要讓員工真正投入,不能只靠創辦人的願景,而是建立清晰的組織文化與成長機制。企業需要明確的職能發展路徑,設計與核心價值連結的團隊儀式感,讓每位員工理解自己的貢獻與成就感。當員工認同企業價值,找到個人成長的空間,他們的動力將來自內部,而不只是薪水。
痛點:擁有多個子品牌的企業,應該如何進行橫向整合,避免各自為政?
解方: 當企業擴展至多品牌,若缺乏協同機制,容易造成內部資源分散、甚至彼此競爭,影響整體效益。商明企業主計畫(BOP)透過標準化管理、數據決策與後勤資源共享,幫助企業明確品牌分工,建立品牌之間的「轉換路徑」,讓客戶從一項服務自然延伸到其他品牌,當企業資源運用最佳化,建立集團總部的綜效也將大幅提升。
主要服務:創新教育、藝術推廣、健康生活共七個品牌(逗點教室、黑洞科學、夫子一對一、富比逗教育、木子診所、大謙堂、丹尼盆栽)
成績單:2間診所、10間創新的直營分校、每年50個合作單位、每年國內外藝術推廣展覽。
市場地位:桃園創新多元的人文集團,以人為本,從「創新教育」、「藝術推廣」和「健康生活」三個核心面向出發,為身邊帶來善的力量。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