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從建築到共創,宜雄建設佈局永續經營新篇章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從建築到共創,宜雄建設佈局永續經營新篇章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地產風雲

從建築到共創,宜雄建設佈局永續經營新篇章

廣編企劃
2025/02/25

當全球建築業正積極朝向淨零碳排目標邁進,台灣建築企業也開始思考,如何在環境永續的基礎上,創造更深遠的社會價值。宜雄建設不僅回應全球綠建築趨勢,更將永續發展擴展至社會參與、地方創生與資源循環再利用,透過一系列創新計畫,讓建築不只是空間的載體,更成為推動環境與社會共好的平台。

2024年,宜雄建設攜手Doiiin、東海大學美術系、木匠的家關懷協會,推出「宜雄匠心再生共創計畫」,落實建築廢棄物再利用、美感教育扶持以及公益藝術展覽,開啟建築業永續經營的新典範。

讓建築不只是建築:打造「溫度」建築思維

宜雄建設賴森源董事長致力打造有溫度的建築,將木藝品結合至產品之中


台灣建築業長期以來多關注於施工技術、房屋品質與建築法規,但建築營造業的永續發展,不僅止於低碳建築,而是能發揮更多面向的能力,深入社區發展,帶動城市、文化與環境的共榮發展。

走進宜雄建築的辦公室除了看到不同的建築設計圖最大的特色就是聞得到來自台灣各處的木頭香氣,宜雄建設董事長賴森源一直期許自己能夠造出有特色、有人情味、有溫度的建築產品,因此將台灣木材的熱情投注在宜雄建築的內涵上,幾乎每個建案都看得到大型的木藝品,賴森源董事長強調木藝收藏的動機就是將大家認為失去價值的無法成為建材的木頭重新賦予價值,這是源自對於腳下土地的熱情與文化傳承的動機,因此他將宜雄建築的永續行動分成三大核心計畫:

資源循環 – 建築廢棄物變藝術,打造「廢活亮」展覽

建築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能否成為再生藝術的一部分?宜雄建設與東海大學產學合作,推動「廢材料應用於美術創作」,透過學生創作與策展,將建築廢棄物轉化為有價值的藝術作品。未來,這些展覽將從東海大學延伸至宜雄建案展示中心,讓更多人看見廢材重生的可能性,傳遞資源再生與創意共融的理念。

宜雄建設與東海美術系合作,讓學生將營造廢棄物轉化成藝品並公開展覽

公益賦能 – 攜手公益團體服務地方創生

宜雄建設與致力於打造二度就業、智能障礙等弱勢族群避風港的木匠的家關懷協會合作,將產品結合至展售中心之中,同時藉由工作坊課程來幫助弱勢族群「賦能」,強化就業價值。

宜雄建設、東海美術系、木匠的家開辦美術工作坊,讓弱勢族群體驗藝術課程


宜雄建設、東海美術系、木匠的家開辦美術工作坊,讓弱勢族群體驗藝術課程

社區美學 – 桃園偏鄉美感教育計畫

未來將攜手東海大學美術系,宜雄建設將美感教育帶入桃園偏鄉小學,讓孩子們透過藝術創作認識環境與文化。這不僅是一場美學體驗,更是一場關於環境、文化與教育的長期影響力投資。宜雄建設相信,從小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能夠為未來世代奠定更深厚的文化底蘊,推動社區的長遠發展。

企業如何落實ESG?宜雄建設的再生共創的實驗

宜雄建設賴靈焜總經理指出美學教育要從小開始,而建築業要成為最核心的支持


在全球企業積極推動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同時,建築業如何從實際行動落實永續發展?宜雄建設的三大核心策略,正是建築業落地 ESG 的最佳示範:

環境永續:建築不只是減碳,而是資源再生

透過建築廢棄物再利用,宜雄建設實踐循環經濟,將傳統「高耗能、高污染」的建築印象,轉化為環保、創新的城市建設模式。

社會影響力:從教育扶持到地方創生

宜雄建設深信,建築業的影響力不應侷限於物理空間,而應是城市發展的催化劑。透過藝術與教育的深耕,宜雄正在重新定義建築企業在社會中的角色。

品牌價值提升:創意行銷與公益結合

從藝術展覽到公益賦能,宜雄建設不僅是在做建築,而是在打造一個具備文化底蘊與永續價值的品牌,這將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差異化與長遠競爭力。

建築業的未來:從城市對話到教育平台,擴大永續影響力

宜雄未來持續打造更友善、更包容、更環保的建築,優化產業也走入社區


宜雄建設的行動不只是個案,而是建築業在未來發展的縮影。未來的建築企業,不僅要追求環保低碳,更應成為地方對話與社會參與的推動者。

建築是城市對話的平台:宜雄建設透過展覽與藝術創作,讓社區居民能夠參與建築過程,拉近人與空間的距離。

建築是永續教育的載體:美感教育不只是藝術,更是一場關於環境保護、文化認同的學習。

建築是資源循環的實踐者:從施工廢棄物到藝術創作,宜雄建設正在示範如何讓「建築即再生」,落實真正的永續經營。

未來,唯有環境永續 + 社會參與雙軌並行,建築業才能真正實現長遠且有意義的永續發展。 宜雄建設 2024 的行動,不僅是企業轉型的一步,更是為建築業未來開創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東海大學美術系 建築永續 美感教育 公益 宜雄建設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