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替資產加層安全防護網 保險金信託協助如願落實傳承

小如從小雙親離異,一起相依為命的媽媽在她十六歲時不幸因病去世,並且留下一大筆保險金指定她為受益人,沒想到許久不見的爸爸突然在這時候現身,希望她把保險金全額領出並交由他來保管或投資,好在媽媽生前已申辦保險金信託,擔任信託監察人的外公堅持之下,不同意提早解除信託契約,才保全媽媽生前想把錢留給孩子的心意。
臺灣單親家庭比例屢創新高,已飆升至將近九十萬戶,只要負責照養的大人沒有及早做好傳承規劃,一旦發生意外身故,留給孩子不僅僅是難以負荷的喪親哀傷,還有衍生一連串錯綜複雜的資產歸屬問題。
就以大人生前投保保險的保險理賠金為例,當受益人仍是未成年孩子時,突然要繼承這麼一大筆錢,懂不懂得好好善用是一回事,最難以招架的恐怕是引發親戚覬覦,甚至造成兄弟姊妹失和。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發生,中國信託銀行個人金融執行長楊淑惠建議,單親家長平時規劃資金分配時,除了幫自己跟孩子預留生活費用,還可以藉由保險金分期給付,預先約定保險金支付對象、額度及頻率,以及進一步透過「保險金信託」,預先約定保險金用途,例如生活費、教育金、留學金等,確保孩子未來得到周全且永續的照顧。
保險金信託強化保障 成為最暖心財富管理工具
所謂的保險金信託,就是將「保險理賠金」與「信託」予以結合,達到加強保障目的,避免投保的保險保障只做到一半,讓保險理賠金真正按照要保人心意,照顧遺留的心愛家人。
繼續以小如作為例子說明,由於理賠金已交付銀行辦理信託,即使受益人尚未成年,也不會因為監護權改變,影響理賠金給付方式,所以只要保險金撥付,會直接轉入受託專戶,再由銀行依信託契約內容代為管理運用,假設契約寫到每年小如生日,都能從信託專戶中領取生日禮金,那麼銀行就會在約定時間主動給付,讓母親的疼愛與陪伴得以延續。
楊淑惠表示現今保險觀念相當普及,一般來說每個人可能有二至三張保單,只要是保險受益人都可以承作保險金信託,將保險金給付存入受託銀行的約定信託專戶,而且無論是身故或失能給付,也不管是一整筆或分期給付,都可以作為保險金信託的信託資金。
加上保險金信託最大優點,就屬能夠根據個人意願專款專用,約定理賠金的付款方式,落實保險保障初衷,這宛如幫保險再加上一層保險,於是保險金信託才有了「讓保險更保險」的美名。

保險金信託多元有彈性 讓愛完整傳承給下一代
至於六十歲以上民眾同樣值得關注保險金信託,由於身後的時空背景難以預期,如何控制資產傳承風險,成為財富管理中很關鍵的一環,因此不妨善用保險金信託作為財務管理工具,例如可以設計給下一代申請繳納遺贈稅,讓受益人能夠及早順利繼承遺產,充分發揮保險預留稅源的特性。另外,信託契約除了能夠約定定期領取定額理賠金,還能設計多元彈性的請款或給付模式,像是約定受益人只要考上碩博士、結婚成家、生兒育女或購車購屋,都能依契約約定請領一筆資金作為成就獎勵,藉此打造更具意義的資金傳承機制。
楊淑惠執強調保險金信託對於每個家庭來說,不只是保障和負責任的表現,更完整保留要保人對受益人的關愛與心意,使每份保障規劃得以發揮最大功效,落實照顧家人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