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月薪超過九萬,不是窮人,但也只算是「貧民」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月薪超過九萬,不是窮人,但也只算是「貧民」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2014年度 TOP 10 回顧

財經 | 投資理財

月薪超過九萬,不是窮人,但也只算是「貧民」

月薪超過九萬,不是窮人,但也只算是「貧民」
撰文者:狄驤

金融風暴過後,有家媒體曾經做了一個調查:如果今天公司突然宣布裁員,你認為你現在所擁有的技能,能讓你繼續在職場上生存下去嗎?調查結果顯示,有六成的人認為「有困難」,而其中竟然不乏許多位高權重的財務長。

調查更顯示,金融風暴後,許多過去手握百億千億的財務長,有不少人也「淪落」為派遣臨時工,即便他們當時的身分是月薪高達9萬的「高階白領」,仍舊不敵大環境的摧殘,大浪一來,一樣得去派遣公司報到。

很多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對工作的夢想是「年薪百萬」,彷彿只要薪水達到這個指標,就能成為身價百倍的富翁,事實上,所謂的「年薪百萬」,很多只是表面上看起來風光而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知道,富人從來不會把得到一份高薪的工作,當作累積財富的聚寶盆。

不久前,我聽到身旁有朋友在談論,他的親戚找到一個在電視台的派遣工作,沒有三節獎金也沒有年終,有時候連週休二日都有困難,每個月的薪水扣完勞健保只剩下兩萬三,而電視台談話節目的名嘴和主持人,每一集的主持費和通告費就等於他一個月的收入。

雖然這是個聽起來會讓上班族感到心酸的貧富差距,但是,一天就能領個兩、三萬的名嘴們,也不會光靠著每天進棚錄影就能致富,相較於普通上班族,他們只不過是時薪很高的打工仔而已。

其實,這些名主持人和名嘴們除了享受成名滋味之外,他們同樣得看老闆臉色吃飯,也一樣是被薪水制踩在腳下的人,和你的生活本質沒有什麼不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前陣子引起很多上班族熱烈討論的日劇《派遣女王》,女主角到各家公司當約聘人員,雖然只是派遣人員,但是她的時薪卻比普通上班族高出數倍,因為只要公司發生任何危機,她一定能有辦法解決,比正職員工還「好用」。

然而,她爭取工作權益的態度非常強硬,而且每工作三個月就讓自己休息三個月,每天工作八小時,準時下班絕不加班,只辦理直屬上司交代的事務,不做其他多餘的事,也拒絕任何社交應酬,她的想法是:「只要有生存技能,到哪裡都能隨心所欲地生活下去。」

電視劇中的女主角,是專業又無所不能的英雄形象,但是,就算身懷十八般武藝,月入數十萬台幣又如何?她的高收入,其實一點都不值得上班族羨慕。

女主角看起來好像獲得工作支配權,可以不用照著職場的遊戲規則走,但實際上,她並沒有獲得真正的自由,因為她的收入,依然屬於拿水桶辛苦裝水的「勞務型所得」。

換句話說,就算女主角再怎麼厲害,永遠都只是在賺今天的薪水而已,一旦哪天她發生意外變故,或是當她的體力下滑,漸漸無法負擔勞動的時候,即便手上握有再多張的證照,生活一樣落入萬丈深淵。  

我有一個工程師朋友,常常跟我抱怨公司很操,在別人眼中,他是三十多歲的科技新貴,有著美好的未來,但實際上,在科技業工作不但年薪被腰斬,連公司員工分紅也取消,因此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又被戲稱為「Ready to Die(準備去死)」。

他很無奈地告訴我:「我每天辛苦工作加班十幾個小時,換算下來的時薪,可能只比公司業助小妹高一點而已。」

這些百萬年薪的上班族,平常拚了老命加班工作和出差,連買間像樣的房子都快喘不過氣來;明明已經拿到碩博士學位,該考到的證照也到手,但仍過著缺乏安全感的生活,就算想拿一部分薪水理財,但根本摸不清楚投資標的,想要享受財務自由的人生,根本遙遙無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曾經說過:「沒有選擇的自由,就是貧困。」當你已經習慣跟著薪資規則走,就算給你年薪百萬的工作,你也很難翻身變成有錢人。

為什麼巴菲特30年來都只領一年10萬美元的薪水,但財產卻高達數百億美元?這告訴我們,一個人絕不會因為坐上「高階白領」的位置而致富,一切只在於,你是否擁有一台全天候自動運轉的印鈔機。

如果你沒有能夠在30歲之前,參與或開始打造一個可以創造持續性收入的系統,一心只想要「逐高薪而居」,那你很有可能在30歲之後,被一波不知何時會發生的經濟或金融危機打入地獄,過著只求維持三餐溫飽的「貧民」生活。

父母的支援,是看不見的負債

我之前在網路上看見一篇文章,印象中標題好像是22K小資族買房不是夢,我好奇點進去想看看有什麼過人的祕訣,沒看還好,看完之後除了有種被騙的感覺以外,也不禁讓我對現下年輕人的無知感到擔憂。

文章作者提到自己是月薪22K的小資男,工作五年之後,終於在台北市買了一間30坪,總價兩千萬的小套房,但其中1950萬都是父母金援,他真正的負擔額只有50萬。

如果你跟案例中的小資男一樣,有著口袋深不可測的父母,也認為接受他們金援是天經地義的事,那麼我勸你可以馬上放下這本書回家睡覺,因為不想改變的人,真的不需要浪費時間把接下來的內容看完。

我發現身處低薪社會下的年輕人普遍分成兩種,一種是認為薪水雖然少,但省一點還勉勉強強夠用,另一種則是強烈反對薪資開倒車,對社會環境變化比較有感。

前者會有這種心態,不是因為知足常樂,而是這些人大多都住在家裡,不用面對欺負人的惡房東,也不必繳房租,中餐還有媽媽的愛心便當,下班回家只要張開嘴巴就有得吃,連水電費都不關你的事。

但是你沒看透的是,父母的支援,其實也是一種負債。

或許你會反駁,自己又沒有「借錢」,怎麼可能會產生負債,但我要提醒你,這種迷思很可能就是導致你落入貧性循環的元凶。

雖然沒有主動借錢,但父母負擔你的生活開銷是顯而易見的事實,原本你該支出的部分,全都被他們善意吸收,這就是你從來沒發現的「隱性負債」,因此,就算一個月只領22K,你每個月還是照樣可以有「假性存款」。

不同的是,如果是銀行替你買單,每個月還要加計利息,要是手腳太慢過了繳費期限,或是記性不好忘了繳錢,還會額外向你收取費用;而父母就算包你吃住,天天替你的生活買單,也只會笑著跟你說這些錢不用還。

當你二十多歲的時候,或許還可以用剛出社會這種藉口,將自己被「包養」的狀況輕鬆帶過;但你有沒有想過,父母生你養你,總算盼到你長大成人,好不容易可以開始享清福,沒想到竟然還要挖老本來養你,除了沒跟他們拿零用錢之外,其實你跟啃老族沒有任何差別。

我有個朋友,從出生開始就跟家人一起住,到現在三十幾歲還是一樣。我問他會不會想要搬出去住,這樣比較有個人的獨立空間,他告訴我,住家裡沒什麼不好,而且爸媽也說住家裡只是多一雙筷子而已,不會有什麼負擔。

況且,每個月的薪水才三萬元,要是住外面的話,光是基本開銷就佔掉薪水一大半,哪有錢買東西或是跟朋友唱歌玩樂,如果平常上班累得要死,賺的錢卻不能自己用,那麼在外面租房子只是給自己找麻煩,所以他壓根就沒有搬出去的打算。

我覺得這種消極的心態,實在是非常要不得,因為眼前的安逸都是父母的給予,並不是你憑一己之力獲得,當然,你想過什麼生活我都不反對,前提是必須由你自己的口袋決定,只要是別人口袋的錢,對你來說都叫做負債。

像現在很多富二代,都選擇捨棄家族企業的光環與資源,寧願自己出來赤手空拳打天下,因為他們深知,接受家人的金援,對未來的成就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唯有自己開創事業,才是三十歲後立足社會的籌碼。

我就曾經聽說過某個集團的千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打工存零用錢,大學畢業後沒有進入自家企業卡位,反倒因為興趣而應徵甜點店的工作。後來為了實現自行創業的目標,她還利用空檔時間進修經營管理的課程,辛苦五年後,新店面終於順利開張,而且從頭到尾連一塊錢都沒向父母伸手要。

年輕人啊,我真的希望你們不要只會閉起眼睛,窩在家裡催眠自己不是靠爸族,你現在最該做的是,誠實面對薪水無法養活自己,也不足以應付通膨高漲的殘酷現實。

如果你在二十歲就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並想辦法補強,無論是強化自己的競爭能力,或是培養觀察趨勢的獨到眼光,都能讓你在三十歲後,真正迎向獨立的人生;否則,當父母不能再成為你的後盾時,你很可能馬上就被CPI逼得走投無路,窮到連泡麵都吃不起。

窮人永遠不知什麼是「貧性循環」?

我常對幾個背負卡債的朋友說,他們之所以成為窮人或卡奴,不是因為沒工作或工作偷懶,而是不懂「貧性循環」的強大威力。

到底什麼是「貧性循環」?

所謂的貧性循環,就是:當你沒錢或錢不夠用時,仍用超支或透支的思惟和策略,去滿足現在的不當需求,結果,這些自欺的策略,將導致你未來更貧窮。

例如,月領25K的窮白領,賺來的錢不是拿來充實自己或去考證照,而是吃喝玩樂或買包包衣服花掉,甚至花到下個月的預算,導致負債愈來愈多,結果只能一輩子做體力活這種低階工作,每月的薪水到手,有一半以上都要還債。

可想而知,他未來的收入和生活品質將更糟糕,注定一輩子都是窮人,再也無法翻身。

我有位朋友在生技公司擔任高階主管,據我所知,他一出社會就開始為了存第一桶金做準備,然而,很多年後,他的存款卻遲遲沒有破十萬大關。

有一次,我忍不住開口問他,當主管一定收入比較多,為什麼帳戶水位仍然這麼低。他嘆口氣說,本來也以為薪水變多就能存到錢,沒想到反而因為賺得多,結果花得也多。

例如,以前騎機車上班覺得稀鬆平常,當了主管後覺得自己的身分已經不同,應該要跟基層員工有所區別,於是貸款買了一台名車代步。

除此之外,為了拓展人脈,各種來往應酬根本無法避免,去的地方又都是高檔餐廳,每週一次就快吃不消,何況有時候還要跟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聚會出遊,再加上平均三個月就出國一次,實在讓他存不到什麼錢,甚至還會動用到信用卡的循環利息,每月只繳最低金額。

我聽了大為震驚,像他這樣的高級知識分子,也會不自覺踏入「貧性循環」的陷阱,更何況是一般的藍領白領朋友。

老實說,這是很多上班族都會犯的錯誤,上一秒立志要成為有錢人,下一秒卻開始失心瘋般地消費,結果讓卡債利息和債務,像滾雪球一樣,每分每秒日夜不停地愈滾愈大,直到雪球把自己壓死,還不知自己做了什麼傻事。

所有靠勞務收入的朋友們,你們一定要知道,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全球經濟就像雲霄飛車一樣急速下墜,最可怕的是至今仍然持續低迷。

唯一表現亮眼的,大概只有節節高升的通貨膨脹率和CPI,而且這個上升趨勢就像煞車壞掉的高鐵,永遠沒有回頭與減速的可能。

比如說,本來一碗50元的麵,悄悄漲到了60元,或是有些商品雖然價格上沒有變動,但內容物明顯減少或有偷工減料的嫌疑,這就表示從前你花一百元能買到的商品,現在必須花更多的鈔票才能擁有。

因此,你千萬別以為現在存起來的一百元,到了明年還會有一百元的價值。

此外,你必須勇敢面對的殘酷事實是:或許你的薪水現在夠用,但在資本主義的肆虐下,如果你的加薪幅度,無法超越CPI和通膨率,那麼,不管你再怎麼努力工作,你的收入,將永遠只夠讓你吃泡麵。

這時候,如果你不僅花掉勞務收入,還動用借款去消費,那麼,你的資產將永遠是「負的」,一輩子只能為了還債而活。

富人和窮人的最大差異,就在於:窮人是用「收到或領到的錢」去消費,而富人則是用「賺來的錢」來享受生活,可想而知,窮者愈窮,富者愈富是很自然的事。

總之,所有靠勞務收入的朋友,如果你想脫貧致富,在學會打造印鈔機前,你要做的功課是,先搞懂「貧性循環」這個事實,讓你的負債止血,讓你的「貧性循環」踩煞車再說。

從這一刻開始,再也不要愚蠢地把「收到或領到」的薪水或預借現金,拿來啟動「貧性循環」的漩渦,否則,我相信,你三十歲後,甚至四十、五十歲後的生活,絕對是一場惡夢。

什麼樣的收入,才算是「印鈔機」收入?

只要人們需要食衣住行的一天,CPI就會存在一天,不管你願不願意,我們早已經置身於這場無法逃脫的生存遊戲中,你只能選擇繼續玩下去。

然而,現在的上班族就算財務已經處於紅色警報之中,仍然被固定的「貧窮思惟」給綁架,對於未來的想像,僅只於找到一份薪水不錯又穩定的工作,或是想辦法考上公家機關,再不然就是靠著平常蒐集折價券,東扣西扣地省吃儉用。

過去長輩常對我說,所有的小錢都得省下來,連一塊錢都不能亂花,這種想法或許幾十年前還能安穩到老,但在如今高CPI低所得的年代,如果你還是用同樣的想法過活,那就等著被逐步上揚的CPI鯨吞蠶食。

當你的勞力只是別人「工作系統」的一部分時,代表你的財務「主動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是落在別人手上,這其中的問題,並不只是單純每天要看誰臉色過日子而已。

想一想,萬一哪天你不幸被裁員,或是剛好又遇上一次金融風暴被迫休無薪假,甚至是哪天不小心發生意外喪失工作能力,頓時你將面對收入全部歸零,還必須支付貸款和水電費的悲慘窘境。

當你的身體逐漸老化,對工作付出的勞力慢慢降低,你的工作所得再也無法應付各種需求的時候,就是負債和貧窮的開始。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一台屬於自己的印鈔機。

我有一個朋友,十幾年前認識他的時候,他大學剛畢業,第一份工作是攝影助理,然後慢慢從小助理熬成了婚紗照攝影師,早年行情好的時候,他每個月的收入頗為可觀。

不過,隨著這一行競爭愈來愈激烈,市場逐漸飽和的情況下,收入早就不復以往,他不得不開始思考,這種背著相機上山下海的日子還能夠撐多久?他能拍到五十歲還是六十歲?

後來這個朋友決定成立自己的攝影工作室,直到那時,才真正賺到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他的營運範疇從婚紗攝影到婚禮攝影,再把觸角延伸到寵物和小孩攝影,以避開婚禮淡季的風險。

短短數年,他從台灣到大陸,接連開了十家分店,專攻不同的群眾市場,每個月的營業額,都穩定地達到數百萬元。

如果他始終抱著窮人思惟在接案子跑單幫,總有一天會面臨無法用勞力工作,被市場淘汰的一天,但是在建立一套系統之後,他就不再是自己一個人赤手空拳拚經濟了。

即便是電視上看起來光鮮亮麗的偶像藝人,也知道藝人的黃金歲月非常短暫,因此藝人們紛紛將所得用來投資副業,而某位當紅知名偶像藝人,就很懂得為自己建立系統,打造屬於自己的印鈔機。

一開始,他除了拍戲唱歌,也在網路拍賣自己使用過的帽子或T恤,獲得粉絲的廣大迴響後,再推出個人自有品牌服飾,接著更進一步將收入轉為房地產投資,在世界各地置產。

當這個藝人開始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和軟體公司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經轉變成印鈔機模式了,現在,他甚至可以將拍戲唱歌當成興趣,不用擔心下一個通告在哪裡。

因為每天有數百個人努力為他工作,鈔票不斷流入他的帳戶,他可以盡情投身在最愛的演藝事業中,沒有後顧之憂。

一個人不可能口渴了,才拿著水杯到河邊裝水,想要時時都有水可以喝,你就必須建立一個源源不斷的「系統」。

在系統建立之初,一開始,或許你必須用水桶去提水,但接下來就要試著拉水管接水,最後更進一步匯集資源,建造水塔和水庫來儲水。只要系統建構完成,你就能享受只要一打開水龍頭,就有水可以喝的生活。

我能體會一個二十幾歲普通上班族,在高度競爭的環境下,日子過得有多苦,但是再怎麼艱難,你還是有從谷底翻身的機會。

在三十歲之前,你想要扭轉窮一輩子的命運,就是想辦法為自己量身打造一台印鈔機,比起買個紫水晶洞放在家裡招財,還不如創造一套系統,這才是真正「適者生存」的致富法則。

 

書籍資料


書名: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2:想脫離「貧性循環」,就必須打造自己的「印鈔機」
作者:狄驤
出版日期:2014/01/01
出版社:智言館

狄驤

暢銷書作家 

為人淡泊名利,唯獨偏好經濟遊戲。

所謂偏好經濟遊戲,不是指數鈔票的快感,而是享受破解資本階級變魔術撈錢的快意。

作者認為:資本主義這個大賭場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玩人的莊家,一是被玩的賭客。

如果我們八字不好,無法成為吃人的莊家,那麼,至少要當一個不被人吃的賭客,這是作者行走江湖的鐵則。

作者目前客居台北,為《Reach+上班族達陣Mook》總主筆。

著有:《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富不是命定,而是習性使然》、《沒本錢,照樣創業賺大錢》、《其實,鈔票不是錢,不景氣也不是壞事》、《10年後,你想成為流浪漢還是富翁?》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年薪百萬比例 年薪200萬比例 月薪百萬 月薪九萬
資本主義的1001夜
資本主義的1001夜
狄驤
展開箭頭

資本主義這個大賭場裡,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吃人的莊家,一是被坑的散客。
如果我們八字不好,無法成為吃人的莊家,那麼,至少要當一個不被坑殺的聰明賭客。
這是身在資本主義世界的每個投資者,都應該要奉行的江湖鐵則。

作者目前專職寫作,立志把資本主義的祕密公諸於世,讓散戶大眾至少可以在這個「用錢吃人」的殘酷叢林中安身立命。
作品有:《30歲後,你會站在哪裡?》1~3集、《其實,鈔票不是錢,不景氣也不是壞事》、《10年後,你想成為流浪漢還是富翁?》

*歡迎加入Facebook粉專:狄驤的資本主義求生筆記
*Youtube頻道:狄驤說真的DeeHsiang
*讀者來信請寄:deehsiang@gmail.com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