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ChatGPT爆紅!Open AI CEO分享如何取得成功的13項建議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ChatGPT爆紅!Open AI CEO分享如何取得成功的13項建議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焦點人物

ChatGPT爆紅!Open AI CEO分享如何取得成功的13項建議

ChatGPT爆紅!Open AI CEO分享如何取得成功的13項建議
Open AI創辦人Sam Altman。 (來源:TechCrunch Disrupt(創用CC 姓名標示-非商業使用-禁止改作 3.0 台灣版條款))
撰文者:Sam Altman /OneFlow編譯:徐佳渝、楊婷
獨立觀點 2023/02/08
摘要

1.矽谷創業教父Paul Graham曾評價Open AI執行長Sam Altman:「如果把他扔到某個食人族的島,5年後他會成為這個食人族島的國王。」

2.2019年Sam Altman離任Y Combinator總裁,並發布一篇文章分享13個成功特質,本文將原文內容翻譯成中文。

3.Sam Altman指出,他認識的成功人士大多都是為了讓自己福至心靈,因為他們覺得為世界帶來改變是自己的責任。

「如果把Sam Altman扔到某個食人族的島,5年後他會成為這個食人族島的國王。」

在矽谷創業教父Paul Graham的眼裡,Sam Altman是一位極具魄力的領導者和開拓者。如今,他已成為OpenAI的CEO,是全球範圍內當之無愧的科技領軍人物。

他的職業生涯可謂一路開掛。從史丹佛大學計算機系輟學後,19歲的他成立了定位服務商Loopt,而後被金融公司Green Dot收購。2014年,Y Combinator的創始人Paul Graham,選擇他成為繼任者,不到30歲就開始在全球新創領域大放異彩。

2015年,他與馬斯克等人共同成立OpenAI,2019年,Sam Altman離任Y Combinator總裁,成為OpenAI的CEO,並帶領團隊相繼推出重量級AI模型GPT-3、DaLL-E,以及近期火熱的ChatGPT。

無論是個人才智、財富,還是遠見和野心,Sam Altman顯然是典型的「成功人士」。

在離任Y Combinator總裁的那一年,曾與無數創業者和技術人才交流過的Sam Altman發表了一篇文章,總結他眼中的13個成功人才具備的特質。如果你渴求成功,或者至少希望自己變得優秀,這篇文章對你的個人成長將有所啟發。如果你恰好在職業生涯早期就看過,那更是幸運。

不同於熱衷分享毒雞湯式成功學的成功人士,Sam Altman給出的這篇成功學建議,具有可執行性,最顯著且可貴的一個特點是——不裝。

注意,Sam Altman這篇文章的原標題是〈how to be successful〉(如何取得成功),但這13條特質並不是一個人必然取得成功的充分或必要條件。

要知道,成功人士中不乏名聲不佳的,而且有些還強調自己的成功是由於擁有某些品質和才能,甚至刻意掩飾時代和機遇的影響。Sam Altman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會謙遜的告訴你:他能有今天是因為運氣好。

願你也有好運。如果沒有,至少可以從Sam Altman這類頂尖人才的思考中獲得啟發,以在個人職業生涯中持續成長。

(本文獲Oneflow授權轉載,原文:Sam Altman的成功学|升维指南

在大量觀察企業創始人們後,我思考了很多關於賺大錢或者建功立業的想法。通常,人們最開始一心只想賺錢,但最後會想有所成就。

以下是關於如何獲得非凡成功的13條看法。如果你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那這些思考對你來說,做起來會更加容易。其中大多數想法人人適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選擇複利增長

複利具有神奇的魔力,現在處處都在強調複利,其中的奧秘就是指數曲線,因為指數曲線是創造財富的關鍵。

一家中型企業的價值如果每年都能以50%的速度成長,那麼它的規模可以在短時間內極速擴張。世界上少有企業具有真正的網路效應和高度的可擴展性,但是隨著技術進步,這種情況會逐漸改變,這值得我們不斷為之努力。

對個體的人生道路來說,我們也應該走在一條指數曲線上,也就是說,我們要遵循不斷向右增長的人生軌跡。在進行職業規劃時,要選擇具有複利效應的職業,而大多數職業的發展軌跡都是一條線性直線。

在線性職業領域,工作20年的效率並不會比工作2年的效率高,像這樣的職業不利於個人發展,我們需要的是一份能保持不斷學習的職業。隨著職業發展,我們需要產出越來越多的成果。達成這一目標的途徑非常多樣,比如說資本、技術、品牌、管理、網路效應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專注於增加成功指標10倍是有用的,這些指標是你定義的,可以是賺錢、社會地位、世界級影響力或其他東西。我樂意接受挑戰,願意在各種項目上花時間以解鎖下一個項目。但是我希望在每一個項目上都能取得最大成就,創造職業生涯新高度。

但是大多數人都被困於線性發展的泥潭,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我們要學會抓大放小,尋求跳躍式提升。

在我看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要把目光放長遠。我們要打開眼界,看出世界上不同體系之間交融互動的方式。複合年均增長率最重要的就是眼光要盡可能放長遠,這樣人才能搶占市場先機,獲得最大回報。

要相信指數曲線,耐心堅持下去,最後一定會有驚喜。

2.保持絕對自信

自信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就我認識的人來說,最成功的往往都是那些自信到離譜的人。我們要盡早樹立自信。如果你的判斷常常都很準確,能帶來很好的結果,那麼你一定要加倍自信。

對自己不自信的人,很難對未來抱有逆向思維,但逆向思維往往才能創造出最大的價值。

還記得很多年前馬斯克帶我參觀SpaceX工廠,他詳細的談到製造火箭的一些細節,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馬斯克談到向火星發射火箭時的表情,離開工廠時我就在想:「啊,這就是自信的樣子。」

對大多數創業者來說,激發自己及團隊士氣,可以說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如果沒有自信,這就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往往一個人越有雄心壯志,其受到的打擊就會越多。

大多數非常成功的人,在面對人們的質疑時,至少有一次決定是正確的,否則他們面臨的挑戰會更多。

我們雖然要建立起自信,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認知,才能避免盲目自大。我曾經非常討厭受到批評和質疑,並總是設法規避這些批評。但現在我開始嘗試聽取這些意見,我會先設想這些批評是正確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上調整我的計劃。做決定的過程充滿了艱辛和痛苦,但也只有經歷了這個過程才能將自信和自欺欺人區隔開來。

保持自信與自我認知之間的平衡,可以讓人免於傲氣、避免與他人脫節。

3.學會獨立思考

創業很難,因為培養原創性思維很難。這種思維在學校裡面是學不到的,實際上學校培養的是一種相反的思維方式,所以只能靠我們自己來培養原創性思維。

我們可以從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出發,從中想出新的點子,然後與人交流溝通,對這些想法進行改良,之後我們再用簡單便利的方式進行實際測試。

編按:指回歸事物最基本的條件,將其拆分成各要素進行解構分析,從而找到實現目標最優路徑的方法。

對創業者來說,失敗是家常便飯,但我們一定要抱有必勝的信念,要不斷嘗試、不斷試錯,才能得到幸運之神眷顧。

在這個過程中,最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之一是,我們要學會在絕境中找到一線生機。當你經歷的越多,就越會對此深信不疑,要知道勇氣來自於多次失敗後的堅持不懈。

4.做好銷售技巧

 光有自信是不夠的,我們還要具備說服他人的能力。

某種程度而言,所有職業的本質都是銷售。你必須向客戶、潛在員工、媒體、投資者等宣傳、兜售你的idea。想要說服他們,你的計劃首先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對於個人而言,你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一定的個人魅力,以及強大的執行能力。

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十分重要,尤其是書面溝通。在這方面我的建議是:首先要保證思路清晰,然後盡量使用簡潔明瞭的語言。

而要做好銷售的最佳方法就是真誠,對自己推銷的產品抱有自信。

銷售技能其實沒有與眾不同,我們可以透過刻意練習提高銷售技能。但是人們出於某些原因,便認為銷售技能不可習得。

做銷售的另一個秘訣是:重要的事情要親力親為。在剛開始創業時,我非常樂意出差辦事。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必要的,但是事事親力親為卻為我帶來3次職業生涯的轉折點,如果當時沒有選擇這樣做,我可能會走上另一條道路。

5.擁有冒險精神

大多數人往往高估了風險、低估了回報。但冒險對人而言也很重要,因為人不可能永遠不犯錯,我們需要不斷試錯、學習並快速適應。

在職業生涯早期,人們往往更願意冒險,因為那時你沒有什麼可失去的東西,但卻可能得到很多。一旦一個人履行完自己的基本責任義務,就可以開始大膽冒險了。我們可以先下小的賭注,如果賭輸了會輸掉1倍,但如果成功了,則可以賺到100倍。之後我們再沿著這個方向下更大的賭注。

但是要注意是,不能一直待在舒適圈。在Y Combinator,我們從Google和臉書長期工作的創始成員身上看到一個問題:當人們習慣了舒適的生活、穩定的工作,以及擁有無論做什麼都會成功的名氣時,就很難將這些事情置於身後了(畢竟人們總是根據他們下一年的薪水規劃生活方式)。

即使他們真的離開了,也非常有可能再回來。與長期利益相比,短期誘惑和便利往往更具吸引力,也更符合人的天性。

當你擺脫了枯燥無味的工作後,你可以跟隨直覺,將時間花在那些有趣的事情上。想做到這一點,盡可能長時間過著樸素靈動的生活,會是一個好方法。當然,任何選擇的背後都有相應的代價。

6.保持專注

 專注可以讓我們在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我認識的人中,那些花時間想明白了未來方向的人,最後都得到了不錯的結果。由此可見,做正確的事比長時間做事更重要。很多人都將自己的時間花在了無關緊要的事情上面。

一旦你想明白了該做什麼,就不要猶豫,快速行動起來去完成優先事項。畢竟成功人士沒有一個是執行力弱的。

7.努力工作

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或透過勤奮努力,一個人可以達成工作領域90%的成就,能做到這一點已經很不錯了。但想要做到接近完美,達成99%的成就,就必須兼顧聰明與勤奮,因為在這階段的競爭者往往是兩者兼備的人。

有付出才有收獲,付出越多、收獲也就越大。努力工作可能會造成工作與生活失衡,我完全可以理解有的人選擇更平衡的生活模式,不想在工作中如此拚命。但拚命工作確實有很多好處,在多數情況下,努力工作會產生疊加效應,已經開始成功的人就越能成功。

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找到你的目標並有所建樹,然後你會發現你在這件事上的影響力比你本身更重要。一位YC創始人表示:他在離開一家大公司後,盡力發揮出了自己的最大影響力,此時他發現自己變得更快樂、更充實。讓自己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並為此努力工作是值得慶祝的。

我完全不能理解為什麼在某些地方,努力工作反而成了一件壞事。但我知道很多地方肯定不是這樣的,那些企業家表現出來的精力和幹勁,正在快速成為新的社會標竿。

你必須想出一條平衡之策,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又不至於透支身體。對此,雖然人們的應對之策不盡相同,但有條幾乎不會出錯的黃金準則,就是與相處愉快的人一起從事喜歡的工作。

我認為,那些假裝不用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就能平步青雲的人,其實是在誤人子弟。事實上,判斷一個人能否笑到最後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工作耐力。

另外,我認為在剛入職場時就應該要努力工作。努力工作就像利滾利一樣,越早開始,獲利時間就越長。一般來說人們身上背負的責任越少,就越容易施展身手。

8.大膽一點

 在我看來,與輕鬆創業相比,人們多半會選擇更具挑戰性的事業。因為後者往往更激動人心,為我們帶來更大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如果你在某個重大問題上取得了進展,就會有源源不斷的人前來幫忙,不要害怕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

追隨你的好奇心。那些讓你感到興奮的事情,通常也適用於別人。

9.保持足夠堅定的意志

很多人都不知道,只要你足夠堅持,世界就會以你的意志運轉。但大多數人甚至都不會嘗試,單純認為世界有其運作規律。

人的潛力是巨大的,只要敢想就能做成很多事。但大多數人都會懷疑自我、過早放棄、不夠努力,種種原因導致大多數人無法充分發揮自身潛能。

詢問自身訴求,你通常不能得償所願,而且被拒絕的滋味往往不好受。但若一旦成功,效果就會好得出奇。

那些宣稱「我將永不言棄,直到夢想成真,不論前方有多少艱難險阻,我也會迎難而上」,並將其付諸行動的人,幾乎都能大獲成功。因為他們堅持了足夠久,最終迎來幸運之神的眷顧。

只有保持樂觀,才能足夠堅定。樂觀這種性格特徵可以通過練習逐步提升,對比之下,悲觀者是很難成功的。

10.保持強勁的市場競爭力

 大多數人都明白,企業競爭力越強、價值就越高。這點至關重要,而且也是顯而易見的。這同樣也適用於個人。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具有可替代性,那麼你最終就會被薪資要求更低的人所取代。

增強競爭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建立話語權。例如,你可以利用好個人關系,打造強大的個人品牌,或是在不同領域的交叉點建立起自己的個人優勢。當然增強競爭力的方式還有很多,但不論採取什麼方式,關鍵是你必須要做到這一點。

大多數人會模仿身邊人的做法,但這種方式並不可取,如果一味模仿他人,那你還有什麼競爭優勢可言呢?

11.建立優秀的人際網路

出色的工作需要團隊合作。打造密切合作又能輕鬆相處的優質人際網路,是事業成功的必要因素。優秀人才人際網路的規模,將決定你成功的上限。

建立人際網路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盡可能的多幫助他人。長期以來,這種行為方式為我帶來了最佳職場機遇,以及4項最佳投資中的3項。我總是驚訝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意外之喜,僅僅因為我10年前曾幫助過一位企業創始人。

建立人際網路的另一個途徑是擁有好名聲,不虧待每一位一起共事的人。要大方慷慨的與他人分享資源,這會帶來10倍、100倍的回報。此外,要知人善用,讓每個人都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我們既要盡力挖掘他人的潛力,但又不能逼得太緊,這容易讓人感到精疲力盡。

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因此,我們要多看看自己的優點,別總盯著缺點,選擇優點定義自己;面對缺點,我們要承認它、想辦法彌補它,不要讓缺點成為我們前進路上的阻礙。我常聽到一些創業者這樣說:「我不能做A,因為我不擅長B。」這種思維方式讓我十分吃驚,這反映出他們缺乏創造力。彌補弱點的最佳方式是聘請互補的團隊成員,而不是找尋那些跟你擅長相同事情的人。

挖掘未被發掘的人才,是建立人際網路的有效途徑。透過練習,我們能快速辨別那些優質、有動力、有創造力的人才。挖掘人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多多社交,經常與他人打交道,並且與那些讓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保持聯繫。要記住一點,不要侷限在他人過往的工作經驗和當前成就,我們需要發掘那些有潛力,並且能在短時間激發潛能的人。

每當遇到新人,我都會捫心自問:「這個人有異於常人的能力嗎?」對於渴求人才的人來說,這個問題很值得思考。

建立人際網路的特例是找到你生命中的貴人,特別是在職業生涯早期。毫無疑問,能做到這點的最佳方法就是主動去幫助他人。最後,我們要結交那些積極向上且志同道合之人。

12.資產才是決定富有的關鍵

小時候,我最大誤解就是,人們藉由領高薪發財致富。雖然也有一些特例,比如說娛樂圈的藝人,但從以往的富比世富豪排名,幾乎沒有人是靠高薪入榜。

擁有能迅速增值的東西,才能真正發家致富。

這些東西可以是商業資產、不動產、自然資源、知識產權等。無論如何,你需要實際擁有一些東西,而不是單靠出賣時間賺取工資,出賣時間贏來的財富,只會慢速的線性增長。

讓事物迅速增值的最佳方法,就是大量製造人們想要的商品。

13.擁有內部的核心驅動力

大多數人主要都是被外部的因素驅動,他們做事情是為了讓別人佩服。這種做法有許多壞處,其中2點影響最大:

1.這會導致你人云亦云、因循守舊。在工作中,你會過於在意他人的看法,這種在意程度可能已經遠遠超出你能理解的。這會阻礙你從事趣味性工作,即使你真的做這類工作,很有可能已經有人完成了。

2.這會讓你誤判風險等級。短期內你會將注意力放在與他人競爭上,以確保自己不會落後。

聰明的人似乎更容易受到外驅力影響。瞭解這一點可以幫助你擺脫這種影響,但幫助不大。我們必須極其謹慎,才不會掉入模仿他人的陷阱中。

我認識的大多數成功人士都是靠內部核心驅動。他們做事情是為了讓自己福至心靈,因為他們覺得為世界帶來改變是自己的責任。當你賺得盆滿缽滿,並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後,金錢和名譽對你的吸引力會逐漸消失,這時候內驅力就成為唯一的動力,推動你向更高的地方攀登。

這就是驅動力重要性的體現。驅動力是我在瞭解他人時最先關注的點,我們很難用一套規則去定義正確的驅動力,但當你遇到它時立刻就能有所體會。

最終你會發現,成功是在自己看重的領域中交出優秀的成績。向自己熱愛的方向,越早出發,就能走得越遠,沒有熱愛之事的人是很難取得成就的。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更多精彩內容】
科技業大裁員沒說的秘密 AI人才換血潮來襲!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微軟 成功 Sam Altman ChatGPT OpenAI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