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打房、升息消息不斷!2022房市會跌嗎?8位不動產專家解答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打房、升息消息不斷!2022房市會跌嗎?8位不動產專家解答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地產風雲

打房、升息消息不斷!2022房市會跌嗎?8位不動產專家解答

打房、升息消息不斷!2022房市會跌嗎?8位不動產專家解答
預估2022的房價走勢。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591編輯部
獨立觀點 2022/01/28
摘要

1.受疫情影響、政府對炒房風氣打壓,2021年的房價持續攀升。

2.2022年房價走勢將如何,不動產大咖、專家坦言,因原物料上漲、土地稀缺,房價持續上漲的機會還是很高。

2022年究竟是虎虎生風,還是虎頭蛇尾?受疫情持續糾纏、政府對炒房風氣的打壓、房價持續飆漲,讓大家不禁想問:「今年的房市會怎麼走?房價會回檔嗎?還是依舊漲翻天? 」 591新聞詢問8位不動產大咖、專家說法為大家指引明燈,他們也坦言:「房價繼續上漲的機會相當大!」

原物料上漲、土地稀缺,房價難跌

2021年政府打炒房步步出招,央行有意調息風聲鶴唳,這樣下去房價會不會有下跌的機會?對此,不動產大咖們皆認為,全球經濟持續寬鬆,還有通膨問題,在台灣熱錢多的大前提,原物料又不斷上漲、土地日漸稀缺,斷言今年房市相當樂觀,且房價上漲的機會很高。

通膨巨浪來襲,台灣也難置身事外,萬群地產董事長、不動產代銷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謝坤成表示,台灣熱錢多、利率又低,大家一定會一股腦湧進房地產中,推升房價走揚;台中不動產代銷公會理事長蘇興民也說,房地產就是保值性高又能抗通膨的產品,因此今年不論國內外,房價都將迎來上漲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科達建築董事長賴建程則表示,去年下半年交易熱絡、房價噴發,影響著自住買盤心態,多數消費者憂心房價飆高只會愈來愈買不到房,構築強勁購買力,而這股「勁」將一直持續到今年。愛山林總經理張境在也直言,去年房價主要反映在原物料成本,漲幅約10~15%,為初升段,而今年新案多為去年取得的土地,房價反映的就不只有原物料,還包括高昂的土地成本,他也大膽預言房價將漲30%以上,正式進入主升段。

潮起潮落,政策變化存在不小變數

聊到近年政府打炒房一波接著一波,蘇興民語重心長提到「潮起也有潮落」,大環境持續看好,但政府積極盤點政策工具,今年房市走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取決政經情勢及政府打炒房的變化,特別是針對特定區域的管制,雖有效遏止投機風氣,卻也波及基本面需求旺盛的地區市況。

針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已有業者超前部署,高雄市調協會理事長廖致傑觀察,去年下半年就有不少建商改變推案步調,採取先建後售,或一半結構中出來賣、一半保留到之後再賣的方式,希望能拿捏營建成本並掌握推案時機;蘇興民也補充,擔憂大環境變化,這種「慢慢賣」的方式也在台中發酵,但就會造成供需失調,亦會產生許多不合理的追價案例,為房市發展埋下隱憂。

「進場時機?」 現在不買等待何時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提到,今年將在適當的時機升息,各界聞風喪膽,對有需求的自住客來說,難免會對房貸負擔能力猶豫與憂心,無法抉擇要在什麼時候買比較適合,大家就想問:「現在是不是進場的好時機」?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認為,在目前主客觀條件下,今年交易量可能因交屋受限與政策打壓有所影響,但大環境北溫南熱漲勢難免,對自住客來說,房價修正有限,在低利時代擇優進場並不遲。謝坤成也提到,房價多頭之際,短期內價格較難下修,他鼓勵年輕人若預算有限,可以先購買相對便宜的中古屋、新古屋,等以後薪水收入增加後再換新成屋,壓力也不會太大。

房地產熱絡與否和經濟成長成正比,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張漢超也給出建議,在各界預估2022年國內經濟仍是正成長的態勢下,推估房地產交易應也不會到太差,若以這樣的思考邏輯來評估,還是那句話「早買早享受!」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也說,去年房價來到了新高點,今年應會穩定上揚,然而現階段不論新案或中古市場,賣方價格都滿強硬,因此民眾看到屬意的產品,價格在合理範圍內,確實是可以入手時機,她也提醒換屋的朋友,因六都+新竹現在都有第二戶貸款寬限期限制,若先買後賣,壓力會較大,應審慎評估。

*本文獲591授權轉載,原文:2022房市怎麼走? 8位重量級大咖獨家分析

責任編輯:鍾守沂
核稿編輯:李頤欣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衝擊市場與股市,預期對您影響最大的是?
1. 持有的台股價值縮水
2. 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上漲
3. 經濟衰退,影響就業與收入
4. 房地產市場受到波及
5. 預期通膨的物價上漲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川普關稅恐慌擊潰股市,投資怎麼辦?專家:不該改變你的整體計畫!
升息 不動產 炒房 房價 房地產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