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iCHEF數據顯示,雙北進入第三級警戒前後兩天,雙北2900家餐廳的營業額,衰退程度皆逾6成。
2.若以新加坡封城狀況對照,雙北餐飲業者恐怕得做好至少3週業績衰退準備,以此調度人力與食材進貨。
3.若餐飲業者要轉型搶攻外帶外送商機,則應掌握2個重點:平價餐點、Google商家設定。
疫情升溫,警告升級,餐飲業者首當其衝,根據數據顯示,上週末雙北餐廳業積衰退約6成,但何時能夠恢復呢?大數據給出的答案:可能要3個禮拜。
疫情對於餐飲業者的衝擊有多大?根據雲端餐廳點餐管理平台iCHEF數據,政府公布第三級警戒前後兩天(5月15~16日),雙北地區2900家餐廳的營業額,上週末衰退程度皆逾6成(台北市-67%、新北市-62%),而台北市營業額和交易量衰退47%,比新北市更嚴重。
相較於世界各國都已經歷過封城,雙北雖然未宣布封城,但民眾自保優先,這個週末幾乎跟封城沒兩樣。儘管網路上流傳,兩週內讓台灣解除三級的打氣話語,但數據來看,恐怕沒這麼樂觀。
身為跨國的餐飲數位管理系統,iCHEF將雙北市的資料和新加坡2020年封城期間(4月7日至6月1日)對比,希望以此預測接下來的發展。
新加坡封城時,規定所有提供非必要服務的工作場所皆關閉,大眾只能外帶或者使用送餐服務,不允許內用,比雙北三級警戒更嚴格些。這樣限制下,餐廳營業額大幅衰退44%,交易量也減少近3成。新加坡的封城,以前兩週營業額衰退最慘,逼近6成,第3週後開始稍微減少衰退。直到封城結束後的第3週才開始出現營業額的正成長,至第5週營業額年成長就達3成(30%)。
換句話說,在禁令相似的情況下,雙北餐飲業者恐怕得做好至少3週業績衰退心理準備,以此調度人力與食材進貨,以免擴大虧損。有些餐廳選擇直接歇業,讓員工也喘口氣休息一陣子,但有些餐廳沒這麼厚的家底,或許要考慮來一點數位轉型了。
「當客人找餐廳不是在路上逛、而是在網路逛時,Google不到就等於不存在。」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表示,根據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經驗,當防疫升級導致不能內用時,除了外送需求會增加,「外帶自取」需求會上升更明顯。
外送雖然方便,但長期禁令下,單價較高加上外送費,會讓隔離期間的家庭用餐成本太高。因此透過外帶「平價餐點」的趨勢,在防疫升級時,也會明顯成長。
相較於外送平台的強勢,小餐廳在外送平台多是被動等待訂單,但外帶商機就讓餐廳更有自己發揮的空間。當消費者考慮去哪家餐廳外帶時,餐廳自己的「Google商家」設定就變得更加重要,消費者可在地圖快速得知是否提供外帶、菜單內容、營業時間和聯絡資訊,對於防疫期間覓食至關重要。
雙北宣布三級警戒前,iCHEF點餐網站一個週末就增加10倍開通量,顯示許多餐廳都認知到疫情衝擊,開始規劃轉型,撐過這難熬的日子。
*本文獲「科技新報」授權轉載,原文:大數據揭露:雙北餐廳週末業績掉六成,三週後能拉回?
責任編輯:李頤欣
由多位喜好並擅長各種科技知識的朋友共同創立的「科技新報」。參與成員各有專精,網站內容涵蓋各式新科技訊息,從行動運算、醫療生技、網路,到科技產業、技術等多樣領域,期盼以自身的知識與經驗,帶給所有讀者未來市場與科技生活更多的啟發與思考。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