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由於全球資金浮濫,新鮮人、上班族甚至退休族,開始將手上現金投入股市,人手一張股票,賺得不亦樂乎。但隨著中美政治衝突升溫、市場波動加劇,缺少明確策略的投資人在不經意間追漲殺跌,一直到帳面出現虧損或股票套牢時,才驚覺賺取高額報酬所需要承擔的風險與代價。
我想提醒的是:雖然上週美國科技股強勢上漲,那斯達克指數站上1萬1000點大關,就業報告也優於市場預期,但我還是要提醒投資人現在仍要謹慎操作,以下是五點建議提供參考:
一 、先審視自己每個月的現金收入與開銷支出,計算具體的現金流(究竟是淨收入或是負支出)才可以判斷有多少金額投入股市。
二 、試著想像一下自己的理財風格,例如:預期報酬率目標、可承受多少帳面虧損,而不至於影響實質心情等等,切記高報酬的前提就是要能夠承擔龐大的潛在風險。
三、生活中可以保留給「投資」這件事多少時間,你需要觀察總體經濟、產業前景、企業營運等,這些資訊都會影響你如何調整投資組合。簡單可分為長期投資或是短線投機,每一種投資風格背後都有其代價,包括:時間、風險承受度、生活品質……
四、主動投資人在選股時就必須做足功課,並嚴格遵守停利停損的區間;追求長期投資者可以選擇資基金,或被動投資指數的ETF,各自有不同的樂趣和成就感。
五、計算報酬率時需納入機會成本,也就是時間和本金,換算結果的年報酬率才能與銀行或保單定存相比較。
現階段市步入相對高檔,投資人難以像三、四月一樣,從過度恐慌的市場中撈底迅速獲利,現在更要保持警覺,不能輕易追漲殺跌,否則容易引來多空雙方同時夾殺。
我認為投資人要維持耐心,等到企業合理價格浮現時再出手。如果是後勢看好的產業或公司,可以不在意短期價位波動,但是進場的時機點就會影響到投資人對公司的信心及耐心,這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做功課很重要,盲目聽從市場消息,隨便買隨便賺並非市場常態。
科技業方面,明年的5G周邊,車用電子、雲端運算、半導體相關產業都還有很大的想像空間。以下公司提供讀者參考: 台積電(2330)、 晶技(3042)、穩懋(3105)、台光電(2383)、立積(4968)、嘉澤(3533)、 瑞祺電通 (6416)、光洋科(1785)、
保守的價值選股則是朝向通路、電商、基礎產業,優先入手獲利穩定,或是殖利率較高的企業,例如:富邦媒(8454)、寶雅(5904)、統一超(2912)、 台泥(1101)、信義房屋 (9940)、台塑集團 ,或是高股息ETF。
美股部分可留意:AMD、XLNX、MSFT、NVDA、IPHI。
一位浸淫市場近三十年的大戶,分享投資風向、股市內幕和理財心得。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