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瓶推薦年節團聚餐酒,300元起喝最高CP值佳釀

葡萄酒 小錢挑中行家款

佳節將至,面對琳琅滿目的葡萄酒,卻不知該挑哪一瓶?「alive優生活」告訴你關於葡萄酒價錢背後的真價值,用小錢換得好佳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歲末年終、年節盛宴。在這理應也是一年裡葡萄酒銷售最高峰的時機;談錢,似乎並不是什麼好主意。但是,葡萄酒的價格,卻是個值得在瘋狂採購之前,花點心思去理解的議題。在葡萄酒從上流社會的裝飾排場,走向庶民日常生活的過程中,台灣的酒價,卻似乎仍不免給人高不可攀的印象。難道台灣的葡萄酒價真的特別貴?還是,只有你默默的成了專買「貴酒」的冤大頭?

隨著國人在海外旅居、遊覽的經驗越豐,有越多人意識到,在國外的量販超市裡,平價葡萄酒的價格甚至低到一瓶二、三歐元(約合新台幣七十七、一百一十五元),幾乎和水一樣便宜,也仍然能簡單可口。如果從霸占全世界最貴葡萄酒寶座的法國布根地葡萄酒來看,出口數據確實顯示,台灣人仍然是全球少有的出手闊綽豪客。二○一二年台灣進口的布根地葡萄酒每瓶均價為二十八‧九四歐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二十八元);但是,在亞洲葡萄酒文化滲透最廣、葡萄酒消費量也最大的日本,一瓶布根地葡萄酒的均價卻只有九‧八四歐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八十三元),僅約台灣三分之一。

原來,台灣葡萄酒特別昂貴的背後反映的是,葡萄酒代理商進了太多等級、價格皆高的酒款,以為如此才能滿足消費者。在習以葡萄酒佐餐的歐美國家,多數人每天餐桌上喝的,並不是動輒列級的級數酒莊或葡萄園,而是連年份都沒標示的日常餐酒。在台灣被愛酒人視為「尋常」酒款的波爾多級數酒、甚至布根地列級葡萄園,對當地人來說,都只有在年節喜慶等場合才能一親芳澤。當然,相較於進口量更大、或本國就產酒的市場,台灣必須全數仰賴進口的葡萄酒,確實因受限消費規模,而難在價格上有比擬產酒國當地的親民。但追根究柢,真正讓台灣葡萄酒價比其他國家或地區相對偏高的,卻似乎並非有形的成本,而是消費者心目中「要喝就喝最好的」,甚或對葡萄酒理解不足,而只能從價格來判斷價值的心態所致。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