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將基金區分為主動式管理基金及被動式管理基金,前者是藉由經理人的主觀判斷而決定加減碼持股比重及標的,希望藉由精準的掌握每次波段起伏而獲取更好的績效;後者則是不加入主觀判斷意識,而是採取被動及機械式的加減碼持股,看重的是長期趨勢且將人為判斷降到最低。
究竟什麼樣的方式最適合投資人?實在是見仁見智。但如果跳脫基金管理,而考慮自己的投資行為模式,我們不妨來看看主動及被動投資有何差異?
主動投資的前提就是自己必須做功課及下工夫研究,因為網路發達,要取得資訊及一些報告並不難,問題在於資訊是否正確及領先?其次,如何過濾及解讀也是一門學問,最後是怎麼做決策及執行而能精準的把握買賣時點?也許小波段的掌握是很不容易,不過大波段卻不難透過媒體、報章雜誌及投資人的市場氣氛,甚至是量化的漲跌幅而可以察覺,這時候才開始下手,獲勝的機率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