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境外」講真的嗎?

陳水扁總統主持三軍官校閱兵典禮,多數人(包括中共)著眼於他掌握軍隊的用心與能力;一些人在意他帶頭呼口號「三民主義萬歲」「中華民國萬歲」;我特別注意到他提及「決戰境外」的戰略觀念。

台灣的軍事威脅主要來自中國大陸(若以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來思考,實不應忽略日本乃至美國也都是潛在威脅),就地理、地形而言,據以防禦的「天塹」是台灣海峽,而以決戰境外為戰略思考,就要布防於海峽對面,而且是「以攻為守」。

中國歷史當然受地理的影響極大。北方是平原,容易統一,所以主流思想早就確定了是「大一統」;南方多山、多河川,有利於割據。以「南─北」軸線來看,則長江成為天塹,可是「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北方的敵人一旦占領上游,王濬樓船東下「金陵王氣黯然收」。因此,凡立國於江南者,無不守在江北,三國之吳、東晉與南朝、南宋等都派軍隊守江陵、夏口、襄陽等地方,這些都是決戰境外的戰略思考,而赤壁、淝水之勝穩住南方割據之勢,揚州之敗南明如摧枯拉朽,近代徐蚌會戰(淮海戰役)的結果,也是大陸淪陷(解放)的最關鍵戰役。就拿台灣的例子來看吧!鄭成功一旦自金、廈撤回台灣,接下來的只是拖延時日罷了。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