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券業

資本大而無當,轉投資證券、銀行是出路?

中華票券去年獲利能力排名第三,但觀察其過去五年的財務指數,獲利能力卻在走下坡。票券公司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只掌握利率趨勢就夠了嗎?華票董事長薛維忠的「轉投資金融業策略」能否有效提高獲利能力?

目前華票165億元的資本額未做充分利用,薛維忠提出「轉投資」金融業的構想,增加收益。 (攝影者.駱裕隆 )

曾經,票券公司員工因為待遇高而令不少人羨慕;但現在,「不鼓勵子女到票券公司上班」,成為許多票券業高階主管不敢說出來的心聲。

事實上,截至目前為止,票券業的獲利能力仍如預期的在金融業界名列前茅。以華票來說,其一九九九年的稅前資產報酬率就高達七.一%,僅次於中興票券與中華開發,且較本國銀行的平均水準○.五五%高了十二倍。而華票去年平均每位員工對盈餘的貢獻亦高達新台幣九百三十五萬元,是世華銀行員工的三.二八倍,中信銀的七.一三倍,在本刊〈一百大金融業大調查〉中排名第五。這些數字都說明了,票券公司的營運績效遠較商業銀行為佳。

獲利能力走下坡

...本文未結束

我已經是訂戶, 立即看
投資客必看!首月訂閱只要100元


✔︎ 暢讀5萬篇+ 以上的商管產業話題與解析
✔︎ 額外送 100堂+的線上商務課程,訂閱就能看
✔︎ 跨平台使用,在哪都能看商周

馬上訂閱→
或是登入儲值,單次
免費訂閱!
商周最新出刊報‧隨時掌握最新趨勢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