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華妃月俸不夠用?黑貓皮是古代精品?宮廷劇妃嬪薪水大揭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華妃月俸不夠用?黑貓皮是古代精品?宮廷劇妃嬪薪水大揭密!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生活 | 時尚藝文

華妃月俸不夠用?黑貓皮是古代精品?宮廷劇妃嬪薪水大揭密!

華妃月俸不夠用?黑貓皮是古代精品?宮廷劇妃嬪薪水大揭密!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研之有物
獨立觀點 2021/01/28
摘要

1.近年來大家愛看的宮廷劇,劇中排場鋪張、講究器物其實其來有自。

2.妃嬪力爭上位除了關乎家族榮寵之外,其實也與提升生活層級有關。例如現在人手一杯手搖飲,古代若無一定位分,想每天一杯茶都難。

3.在《紅樓夢》中,賈府被抄家時抄出了35張黑貓皮。黑色象徵尊貴,也因此黑貓皮也相當於是古代精品了。

近幾年,《後宮甄嬛傳》、《延禧攻略》、《如懿傳》清宮劇接力熱燒。除了精彩宮鬥,背景細節也讓考據黨爭論不休。清宮排場多奢華?嬪妃們拚品級、拚皇子,行頭與身價又有何講究?2020年中研院院區開放日,近代史研究所賴惠敏研究員以「讀清宮檔案才看懂《紅樓夢》」為題做線上演講,從清宮檔案與《紅樓夢》的對比,解開清宮妃嬪爭寵之謎。

后妃搶升官,月俸年薪有多少?

清宮劇,表層談的是帝王與后妃的情愛,為了爭寵,善人可以為惡,惡人可以更惡。然若細細品味,背後更多是現實利益的考量。比如《延禧攻略》中,霸氣四射的高貴妃一出場,就有以下這段抱怨。「(皇后)一年的宮份有1千兩,本宮少她4百兩。長春宮(皇后)用金器,儲秀宮(高貴妃)卻只配用銀器;她用儀駕,本宮用儀仗;就連逢年過節,本宮也比她少好多賞賜。」

這段台詞真實性多高?根據《國朝宮史》記載,皇后年俸1千兩銀子,貴妃一年6百兩銀子,每年就相差4百兩,怪不得高貴妃不開心。至於金器、銀器,指的是膳食器皿規定。皇后可以用金碗吃飯,皇貴妃、貴妃用銀器,貴人、常在、答應等連銀碗都不行,只能使用銅器、錫器、瓷器、漆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妃嬪人人都想力爭上游拚上位,也不是沒有道理呢。畢竟在清朝後宮,什麼位份才配用什麼行頭,宮廷器皿和權力地位井然有序,階級森嚴。

若依照現代黃金、白銀價計算,后妃們得苦苦熬到皇太后,年薪才能破百萬(淚)。不過這只是趣味換算,實際上必須考慮當時物價、幣值,畢竟清朝士兵年收入也只有1.8兩左右。
若依照現代黃金、白銀價計算,后妃們得苦苦熬到皇太后,年薪才能破百萬(淚)。不過這只是趣味換算,實際上必須考慮當時物價、幣值,畢竟清朝士兵年收入也只有1.8兩左右。 (圖表製作者:研之有物)

高貴妃提到的「儀駕」、「儀仗」,歷史上也確有這麼一段。

乾隆14年,富察傅恆(就是《延禧攻略》中那位癡情無緣的男主角)上奏皇帝,奏請將後宮的巡行隨從分三六九等,以示貴賤。皇太后、皇后用「儀駕」,皇貴妃、貴妃用「儀仗」,妃、嬪稱為「綵仗」,區別大致表現在扇子、香爐、旗子等排場的等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如說出行時,會有人先提著香爐把路薰一薰,避免路上臭味讓貴人不悅。妃以下的綵仗,奴僕薰路時就只能使用銀香爐。另外,皇帝、嬪妃出外喉嚨不舒服,痰盂得隨時備著,依照位分也有金、銀之別。

清朝銅琺瑯香爐。皇帝、后妃們除了在居所薰香,貴人外出時,也會有奴僕拿著提爐,先行驅除惡臭。
清朝銅琺瑯香爐。皇帝、后妃們除了在居所薰香,貴人外出時,也會有奴僕拿著提爐,先行驅除惡臭。 (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麼看來,《延禧攻略》中高貴妃這段台詞應是考據過。「後宮地位不只關乎家族權力,還大大影響年薪、排場。」

就算你淡泊名利,不在乎奢華行頭,但日常吃什麼、喝什麼,也和嬪妃的位份大有關聯。現代臺灣人手一杯手搖飲,假若身在清朝後宮,想天天喝好茶?抱歉,先看你的後宮等級。以公家每月配發的六安茶:皇太后 1 斤、妃與嬪 12 兩、貴人與常在 6 兩,答應只有 3 兩。所以入宮不好好爭寵,想一天一杯茶都難喔!

金碗、銀碗,不是宮中貴人不可用

後宮品級、用度的階級規範,在《紅樓夢》也能一窺一二,第105回講到寧國府被抄家,抄出的器物就有金器。

「赤金首飾共123件,珠寶俱全。珍珠13掛,淡金盤2件,金碗2對,金搶碗2個,金匙40把,銀大碗80個,銀盤20個,三鑲金象牙筋2把,鍍金執壺4把,鍍金折盂3對,茶托2件,銀碟76件,銀酒杯36個。」

清朝後宮,皇后以下不准用金器、貴人以下不准用銀器,賈府只是國公,自然萬萬不可使用金銀器皿。結果,竟被抄出這麼多皇室專屬器皿,麻煩可想而知。

乾隆御用金碗。想要使用這般金光閃閃的器皿,得先努力爭氣,打敗後宮所有對手,順利升職登上皇后寶座。
乾隆御用金碗。想要使用這般金光閃閃的器皿,得先努力爭氣,打敗後宮所有對手,順利升職登上皇后寶座。 (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這是因為賈家富可敵國嗎?其實不然,賈家的田莊每年進獻收成,折現不過2千5百兩,而他們的開銷卻遠遠超過這個數字。置辦秦可卿喪禮,棺木1千兩。賈珍給賈蓉買官,噴掉1千2百兩。賈老太太過生日,又燒掉了幾千兩銀子,賈府財政嚴重超支。

在第53回,賈蓉道出賈家的財政虧損狀況:「你們山拗海沿上的人,哪裏知道這道理?娘娘難道把皇上的庫給我們不成?他心裏總有這心,他不能做主。豈有不賞之禮,按時按節,不過是些彩緞、古董玩意兒。就是賞,也不過1百兩金子,才值1千多兩銀子,夠什麼?」

賈家奢華,還包括嫁入皇宮的賈元春,她花了120兩銀子,讓人在清虛觀打3天的平安醮。但貴妃年俸6百兩銀子,做個3天醮就燒掉兩個半月的薪水,恐怕還是不太能應付娘家的揮霍。

回過頭看《後宮甄嬛傳》中的華妃,也經常抱怨錢不夠用。因為逢年過節,她必定大興賞賜,爭排場、爭面子,公發銀兩沒了,還要向哥哥年羹堯討些應酬費。華妃一開始是妃位,年薪只有3百兩銀子。比對《紅樓夢》,賈府婚喪喜慶的花銷都得燒個成百上千兩,以華妃愛排場、重奢華的個性,難怪總要嫌私房錢不夠。

《紅樓夢》中,曹雪芹以細緻工筆描繪賈府興衰,若與清宮檔案兩相對照,更能看懂大宅門裡奢華揮霍的起居用度、精細排場。
《紅樓夢》中,曹雪芹以細緻工筆描繪賈府興衰,若與清宮檔案兩相對照,更能看懂大宅門裡奢華揮霍的起居用度、精細排場。 (插畫者:清代,孫溫繪)

貓貓那麼可愛,為什麼要用貓皮?

賈府被抄家,除了抄出一堆不該用的金器,還抄出了 35 張貓皮。為什麼賈家要藏貓皮呢?貓皮稀罕厲害嗎?

有句成語叫「狗尾續貂」,本是諷刺封官浮濫,制式官帽的貂尾不夠用,便以狗尾充之。貓皮也有同工異曲之妙。黑貂皮大衣稀少珍貴,但遠遠一看,黑貓皮也有黑毛皮效果,所以賈府便「貓皮續貂」來擺闊。

古代野生動物多,但要弄到毛皮還是不容易,從古至今,毛皮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能負擔起的。《閒窗錄夢》記載,一位在親王府當差的清朝男子,雖然年俸60兩,仍然買不起一身的體面穿戴。有天他突然被王爺召見,情急之下,只好向別人借了毛皮袍服來穿。

類似這種需要行頭的場面,肯定不少。從清、俄的恰克圖貿易清單來看,清朝的黑色家貓皮需求量非常大。因為黑色尊貴,黑貓皮一張才0.18兩,相較黑貂、黑狐皮不算太貴。1829-1871 年,清帝國就向俄羅斯進口了139萬張黑貓皮,佔貓皮進口量的75%。不過,雖然一張黑貓皮只要0.18兩,但其實是清朝士兵年收入的1/10,再怎麼平價,對當時小資族恐怕也接近「古代 LV」了!

17世紀,莫斯科商人開始從中國進口茶葉,康熙年間還簽訂長期貿易協定。福建武夷山的茶葉,得經過萬里漫漫長路運輸,價格昂貴,喝茶成為俄國上流社會的身分象徵。
17世紀,莫斯科商人開始從中國進口茶葉,康熙年間還簽訂長期貿易協定。福建武夷山的茶葉,得經過萬里漫漫長路運輸,價格昂貴,喝茶成為俄國上流社會的身分象徵。 (插畫者:Boris Mikhaylovich Kustodiev,1918)

一年半薪水,買你一箱茶!

俄羅斯賣貓皮賺錢,清國就向俄國貴族傾銷茶葉,而且加倍奉還,大把大把地賺回銀兩。因為貓皮與茶價差懸殊,不到1百箱的茶,大約能買到近2萬張的毛皮。根據蒙古國檔案館藏的中俄貿易檔案記載,清國賣給俄國君眉茶、白毫茶、布匹,可以換到俄國各式各樣的毛皮。茶葉為什麼身價如此不凡?

因為運費昂貴。從福建到清俄邊境的恰克圖,茶葉得先以人力挑擔下山,坐船到上海,再海運到天津,然後派出駱駝載到蒙古。反之,貓皮來自廣大的西伯利亞,由農奴這類廉價勞動力獵捕而來,取得相對容易。更不用說,俄國貴族壓榨農奴、聚斂財富,再貴的茶也無所謂,也就無怪乎茶貴而貓皮賤了。

現代台灣人花個幾十塊錢,就能喝到各種茗茶,但在19世紀的俄羅斯,一箱茶相當於士兵一年半的收入!想喝上一杯茶,那可是貴族限定的奢靡享受。

清宮編劇最佳素材

「歷史不是那麼無聊,其實很有趣的!」中研院近史所賴惠敏研究員說,很多人以為,清宮劇是中國專利,其實不然。她長年專研清史,以清宮檔案為本,出版了《乾隆皇帝的荷包》一書。沒想到,書中的敘述竟然出現在清宮劇的台詞!

「《刑科題本》、《內務府題本》、《順天府檔案》……,檔案裡有太多素材可以用。」賴惠敏笑著分享:「這些編劇材料都在中研院圖書館,檔案開放、資料庫開放、書庫開放,從中做一些有趣的研究,大家都有機會成為好編劇。」

華妃的零用金為何不夠用?妃嬪們為何拚命搶上位?如懿看起來雍容華貴,喝的都是什麼茶?用什麼碗?當你細讀清宮檔案,就能發現古人生活有趣的地方。

整理撰文|謝博霖 美術設計|林洵安

*本文轉載自「研之有物」,原文:華妃月俸為何不夠用?黑貓皮竟然是古代名牌?清宮檔案解開妃嬪薪情之謎

責任編輯:易佳蓉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茶葉 甄環傳 妃嬪薪俸 延禧宮略 宮廷劇 毛皮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