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你的用戶,真的找對了嗎?FB、Target都踩過的坑:「產品」是這樣失敗的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你的用戶,真的找對了嗎?FB、Target都踩過的坑:「產品」是這樣失敗的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管理 | 創新策略

你的用戶,真的找對了嗎?FB、Target都踩過的坑:「產品」是這樣失敗的

你的用戶,真的找對了嗎?FB、Target都踩過的坑:「產品」是這樣失敗的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矽谷阿雅」鄭雅慈
獨立觀點 2021/07/13
摘要

1.人物誌是做產品的基本功。在推動產品前,產品經理要透過數據工具、用戶訪談,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面貌。

2.人物誌研究若不夠完整,很可能會弄錯用戶、弄錯痛點,即便是Facebook、Target等大企業,也都曾在這一點踩坑。

3.如果只是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推測,假設用戶跟你想的一樣,很可能做出失敗產品。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你媽叫你去賣場幫她買包米,你去逛了一圈,買了零食、泡麵、拖鞋、防腳臭的襪子,甚至買了送另一半的巧克力,回到家。才發現忘記買米?有吧!

沒錯,幾年前,Target百貨的iPhone團隊就發現了這個消費者的痛點,加上當時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 Retailing)、線上線下整合行銷正流行,於是他們覺得應該要做一個功能,就是你可以事先在App裡放你的購買清單,等你一到店裡,App就會變成GPS,會引導你到清單上的商品位置,提醒你記得要把清單上的東西買齊。聽起來方便對吧!

Target百貨每家店有上千件商品資料,加上每家店的擺設都不同,整合起來是個大工程,團隊花了半年時間才終於推出了功能,大家舉杯慶祝!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結果,這個功能幾乎沒有人用。怎麼會?感覺有解決痛點,又符合趨勢啊!Target百貨的用戶是誰?是媽媽。那你想,你媽逛你家附近的超市,那個她已經去了十年的超市,會需要GPS嗎?根本不需要對吧!

上次也有說到,美國的媽媽們為什麼喜歡去Target百貨?因為店很好逛。去逛賣場,感覺像是逛街一樣,有發現新東西的樂趣。本來沒有想買什麼東西,逛一逛就會發現好康,最後買了一堆東西回家。那麼,她會想要1個店內GPS,叫她向左走、向右走嗎?不會!她的目的就是去迷路的啊!

你可能會想:可是可是,她會少買一兩樣東西耶!這樣不是就造成她的麻煩了嗎?對啊,可是那她就有理由再回去店裡逛了啊!搞不好這對喜愛逛百貨的媽媽們來說,一點也不麻煩啊!

沒錯,少買一兩樣東西可能是一個痛點,但對這個人物誌來說,並不是最大的痛點,甚至為了解決這個痛點,你可能會帶給她其他的痛點,像是她還得事先整理清單,或是降低你的價值主張對她的吸引力,像是她就不能隨意逛逛、受到啟發、發現新貨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在eBay工作的時候,負責非洲和南美市場,很多人問我「你又不是那裡的人,你怎麼能做給當地用戶的產品?」沒錯,了解當地文化當然很重要,但成功的產品經理,得不斷提醒自己「我不是消費者」,不能偷懶,一定得讓自己像是一張白紙,一步步了解消費者,建立人物誌,不能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假設用戶跟你想的一樣。

因為我不是南非人,我不了解他們,因此我得遵照產品管理的基本功:了解我的消費者。那要怎麼開始建立人物誌?是自己憑空想像嗎?當然不是!我這邊跟你分享兩個常見的方法:

一、現有消費者和產品用戶的資料

除非是創業剛起步,不然大部分公司都有既有消費者,你可以問你的行銷經理、客服專員和業務,還有請數據分析師看一下公司現在的網站、app的分析工具,像是Google Analytic、Adobe Analytics、App Annie,或是請商業分析師分析線下消費者。比如說,你在百貨公司的電商部門擔任產品經理,那你就可以看看實體店面的顧客數據。

另外也有很多外部的數據可以幫你了解你的消費者,除了比較傳統的尼爾森研究調查,可以用你的消費者客群做一下關鍵字搜尋,學校圖書館也有很多資料庫可以查詢,美國的數據公司Four Square就能根據消費者的地點資訊,推論你的消費者在不去你的店裡的時候去了哪裡,比如說,它可以知道在舊金山這個城市,會去星巴克的人通常也會去Target。

你也可以透過Quantcast、Alexa.com、Facebook粉絲專頁分析等行銷工具,了解你的用戶是誰。用搜尋引擎優化(SEO)分析工具ㄧMajestic.com、Spyfu、awoo等,了解用戶是用什麼關鍵字找到你。

二、消費者和產品用戶訪談

一旦你透過現有的資訊有了大方向,就可以根據你知道的消費者條件做訪談,比如說,你知道主要購買的人是媽媽,所以訪談條件可能是「有高中以下小孩的媽媽」、「家裡有平板電腦」、「最近一個月有去過Target百貨」加上「最近一個月上網買過家用品」的人。

如果你的公司有用戶體驗研究員(User Experience Researcher)或是行銷研究員(Marketing Researcher),你可以跟他們合作設計問卷,做一對一或是一對多訪談。如果你的公司沒有研究員,也不用太沮喪。我在eBay的時候,我們的新加坡市場也沒有研究員,自己準備問卷、找受訪對象,也是可以的。你可能會羨慕大公司有研究員,但跟用戶對談是做產品最有趣的環節,千萬別浪費這大好機會!

記得,你想要了解的不只是他們在用你產品時的樣子,還有他這個人的全貌。比如說,我的新創公司Taelor,是美國的人工智慧租衣訂閱服務,用戶以月費訂閱,每個月就會有人工智慧和穿搭師幫他們搭配服裝,寄給他們穿,穿完不用洗、退回來,再換下一批衣服,變帥又有自信,但再也不用買衣服和洗衣服。

在這個產品來說,我需要了解消費者對時尚穿搭的看法。但我們卻發現,想要這樣服務的人,通常有著雄心壯志,像是想要升遷、想交女朋友、想衝高YouTube粉絲數,他們希望可以透過穿著好看,達到他們的目的,但他們完全不在乎時尚,他們懶得去想要穿什麼,不想花時間購物和洗衣服,因此才想要這樣的服務。也因此,我在做人物誌的時候,就得特別寫下他們「跟時尚無關」的生活習慣和態度。

講一個你可能不知道的小故事, Facebook其實也有賣平板電腦,叫做Portal。Portal剛推出的時候,是主打年輕人跟朋友視訊使用。沒想到推出後,做了訪談,才發現大部分買Portal的人是銀髮族,買來跟孫子們視訊的,因為Portal有個功能很受歡迎,就是說故事的時候會有擴增實境。

換句話說,在使用你的產品的人,很可能跟你假想的並不一樣。這也是產品經理在做產品之前,必須先弄清楚人物誌的原因。

作者簡介

鄭雅慈(矽谷阿雅)

矽谷人工智慧衣服租賃訂閱服務Taelor執行長、西北大學產品管理講師。

曾任Facebook電商產品經理、eBay新興部門產品長、Target平板電商產品長、麥當勞全球電商資深總監等。

著作:《追不到夢想就創一個!》


*本文獲「大人學」授權轉載,內容摘自「大人學 矽谷阿雅的產品經理實戰指南」

責任編輯:李頤欣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企業可以如何引導Z世代員工,減少「裝忙」行為?
隨著美國企業要求重返辦公室,Z世代興起「裝忙」文化,以應對「出勤即生產力」的期待。
1. 重塑辦公室價值,溝通實體出勤意義
2. 建立信任、開放的溝通環境
3. 彈性的混合辦公模式
4. 提供具挑戰性的工作
5. 提供有競爭力的薪資福利
6. 以上皆是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回到辦公室上班的Z世代,開始流行「裝忙」
產品 Target Portal PM 人物誌 Facebook 矽谷阿雅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