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市調公司發現,人們在家更愛喝酒,邊工作邊配酒,酒類整體銷量成長兩成。
2. 嚴格的監管體系,讓酒類產業必須用創意方法,例如線上餐點規劃、虛擬調酒師,來進行數位轉型。
百年來最大疫情衝擊全球經濟,供應鏈重組、產業洗牌、商業模式改變。商周每天一篇「抗疫戰情報」,從各行各業找出危機解方,和您一起求生存、找機會。
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聚會、重要場合如婚禮都取消了。在這些歡慶的場合中,世界各地的人都很享受一樣東西的陪伴:酒。隨這些群聚活動暫時消失,酒這個「實體社交」的主角應該也銷量不佳吧?結果不然,人各自待在家,酒的銷量反而大大提升!
根據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美國3月底酒類整體銷量比去年同期成長了22%。一部分原因是,遠距在家工作,想要一邊工作一邊喝酒的人並不少。Alcohol.org調查了美國3000位在家工作的人,發現夏威夷有高達成6的人會在工作時喝酒,在美國其他州,也有2成到4成的人會邊工作邊喝酒。
不過,因為疫情的關係,酒類的銷售沒有複製貼上過去的樣態,尼爾森的市調中,大包裝的葡萄酒銷量成長5成,罐裝葡萄酒更成長9成5,顯示消費者不只囤食物,也囤酒。當然,其中的最大贏家是酒類電商,銷量與同期相比飆升291%。
相對來說,仰賴消費者到現場購買、喝酒的酒吧、啜飲室以及葡萄酒莊,就沒辦法搭順風車。市調公司社會標準(Social Standards)預測,假如社會隔離措施持續到夏天,現場的酒類消費會降至0,面對這樣的危機,這些酒商就必須努力數位轉型。
實際上,酒類產業的數位轉型,比其他產業難上許多。除了必須取得政府執照外,美國的酒類產業採取的是「三級銷售體系」(Three-Tier System),製造、物流、零售被區分開來,一家酒商禁止同時擁有三個渠道,除了一些特例。
雖然一些州已經暫時放寬規定,讓酒吧、蒸餾酒商可以自行運送給消費者,但也促使大多酒商去思考,被禁止設立線上購物通道來集客的前提下,該怎麼用創意來數位轉型。
加州的傑克遜家族葡萄酒公司(Jackson Family Wines)近期與線上餐點規畫公司eMeals合作,與eMeals的團隊合作,替諸如心血管健康、無麩質、省錢、30分鐘上菜、節日慶祝等主題菜單,搭配適合的酒品,eMeals的訂閱戶就可以依據菜單,自行前往亞馬遜等網購平台購買。
如此一來,即便不能設立自己的線上購買網站,傑克遜還是能夠拓展新客源,不限於原本就會喝酒的族群。
不過,數位轉型當然也有不須創意、只需誠意的部分。里夫葡萄酒(Reeve Wines)是一間被允許直接在網上向消費者販售酒品的葡萄酒莊園,當他們因為疫情推出線上購買網站時,他們所做的,是用電話和郵件一位位聯繫每一位顧客,跟他們說可以網購的好消息。
老闆多倫斯(Kelly Dorrance)表示:「我們最在意的是跟顧客維持親近的關係,這是讓我們脫穎而出的原因。在不安定的時候,人們樂於收到來自其他人的聯繫,就算只是一通遠方的來電。」
對於像是酒吧、啜飲室等零售商來說,雖然營收下降,他們的數位轉型是,善用網路的力量,重現現實中大家一起飲酒的體驗,和顧客維持緊密的聯繫。
紐約州啤酒協會就舉辦「虛擬狂歡時段」,每天都由不同的酒吧主持,直播調酒師的調酒示範以及品酒會。
一家酒品牌灰鯨杜松子酒(Gray Whale Gin)則是雇用來自全美各地被解雇的調酒師,讓他們在「虛擬吧檯」「排班」。調酒師會用灰鯨的酒,調製一款原創雞尾酒食譜,並且把相關圖文發布在灰鯨的IG上。每位排班的調酒師可以領到350美元的薪水。
因為嚴格的監管,酒類產業的數位轉型之路,一直比其他人緩慢。而這次影響廣泛的疫情,不管是跳脫物流限制、增加客源,或是用社群媒體和消費者建立溝通關係,酒類產業的數位轉型引擎開始運轉起來。
(資料來源:Forbes(1)、Forbes(2)、Forbes(3)、Forbes(4)、Serious Eats)
核稿編輯:林易萱
※網路上禁止賣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