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不像台灣東奧收視開紅盤,歐美觀看人數為何直直掉?

1. 台灣在東奧屢傳捷報,帶起觀賽熱潮。但,相比過往奧運,這次東奧在歐美收視下滑,美國甚至創下開幕式33年來最低收視紀錄。
2. 由於東西半球時差,澳洲、日本觀賽時間雖不受影響,但為了迎合歐美,東奧把受矚目的游泳決賽、男籃金牌戰提前到日本時間的一大早。此次也新增滑板、運動攀登、衝浪等五大項目,目的是吸引更多觀眾。
3. 抖音在7月23日至27日的每日用戶數,增加了3.6%,顯示短影音平台興起,瓜分收看奧運轉播觀眾。因此,國際奧會恐需另闢轉播之外的財源,同時也要避免轉播管道過度複雜而引發混亂。
台灣健兒在本屆東京奧運創下我國史上最佳成績,引起全台瘋奧運!中華電信MOD、Hami Video等轉播平台刷新最高轉播收視紀錄,愛爾達、東森、公視等電視台收視也開出紅盤。
不過,奧運在歐美的收視率卻是慘不忍睹。7月24日,美國負責轉播東奧的國家廣播環球集團(NBC Universal)公布數據,顯示開幕式僅有1670萬人收看,創下33年來最低紀錄。
此外,法國收視率調查公司Médiamétrie表示,東奧前3天的觀賽人數比2016里約奧運下降17.4%、比2012倫敦奧運少了74%;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GfK)統計,開幕式觀眾比2008北京奧運少了73%;英國也不例外,BBC統計,該國收看開幕典禮的人數比里約奧運下滑39.4%。
對此,NBC環球集團首席執行官謝爾(Jeff Shell)認為:「我們運氣有點不好,有負面態度,延賽一年,還沒有觀眾,這才導致收視率比預想低了一些。」但,除了受疫情打攪,以及大坂直美、美國體操女王拜爾斯(Simone Biles)等運動明星出局或退賽,收視率低迷還反映這次東奧面臨的其他挑戰。
時差衝擊,東奧調整賽事時間
《路透社》指出,雖然歐美收視率滑鐵盧,但,澳洲和日本的收看人數可是向上成長,而「時差」便是影響主因。
日本與美國東部時間相差13小時,換言之,當東奧競賽在白天如火如荼展開時,卻是歐美觀眾夜晚的睡覺時間,這也讓因疫情而興致缺缺的觀眾,收看意願不增反減。
相較之下,奧林匹克廣播服務公司(OBS)執行長艾薩科斯(Yiannis Exarchos)表示,東奧雖然飽受日本人批評,可是身為地主國,開幕式仍有逾7000萬觀眾收視,是該國近10來年最多人觀看的活動。此外,澳洲因為與日本時差小,第7頻道(Seven Network)也有270萬人收看開幕式,比里約奧運多出20%。
為了拉高歐美收視率,東奧把西方矚目的游泳決賽安排在東京上午,打破往常預賽在白天、決賽在晚上的安排。甚至,男籃金牌戰也排定於日本時間的上午11點30分,竟然早於晚上8點才開始的銅牌戰。然而,如此賽程不只引發選手調適困難、不滿,日本游泳協會(Japanese Swimming Federation)也曾對東奧迎合美國、忽視本地觀眾的行為表達失望。
運動項目老化?東奧新增五大項目
2020東奧出現許多體壇新秀,包含日本年僅13歲的奪金滑板選手西矢椛。事實上,滑板是本次奧運新項目之一,而棒壘球、空手道、運動攀登、衝浪則是其他四項。夏季奧運原有的28個競賽種類已不夠新奇,因此,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讓運動多元化,國際奧會(IOC)在2014年通過「2020奧運議程」(Olympic Agenda 2020),允許舉辦國自主選擇幾個項目加入該國奧運會中,不再侷限競賽種類,改為限制運動員數量。而下屆巴黎奧運,空手道及棒壘球將被取消,改新增霹靂舞(breaking)比賽。
短影音瓜分觀眾,國際奧會恐需另闢財源
《華盛頓郵報》指出,NBC今日秀(Today Show)報導體操名將拜爾斯退出東奧賽事時,並未播放她跳馬失誤的畫面。不過,美國觀眾馬上就在抖音、YouTube、Instagram等短影音平台瘋狂轉傳影片。
美國數據分析公司Similarweb統計,前述平台在7月23日至27日的每日用戶數,分別增加了3.6%、1.8%和0.8%。除了賽事精選片段之外,觀眾還可以一窺選手在奧運村的生活或是賽後花絮,但這也瓜分了看電視轉播的群眾。
《路透社》報導,NBC環球為了多元化奧運轉播管道,反而弄巧成拙,引發混亂。例如旗下串流平台Peacock雖然有轉播奧運,但卻沒有在此轉播開幕式;訂戶可以免費觀看賽事,但要看男籃直播比賽,卻得額外付錢。對此,信用分析師庫西尼洛(Patrice Cucinello)認為,用戶體驗需要簡化,不能太過複雜。
網路科技、短影音日益發達,國際奧會在接下來的奧運也得面對此挑戰,可能需要另闢財源,又或者轉播商需要與奧會協調,避免過度多樣、混亂的轉播管道。
參考來源:Reuters、Vox、Sports Illustrated、Daily Mail Online、The Washington Post
核稿編輯:田習如
商周大調查

科技匪諜戰在台上演!台積條款入國安法、2000個探員全台「獵狼」大揭密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