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趨勢中國
數位人民幣,不打算動搖美元地位?從螞蟻、騰訊遭罰,看中國「更大願景」

1.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與騰訊的微信支付,並列中國兩大電子支付平台。規模之大,幾乎可以聯手壟斷市場。
2.中國政府去年展開一系列「反壟斷」肅清行動,外界臆測是當局為推數位人民幣,試圖打擊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今發展方向,卻非排擠打壓,而是強強聯手。
3.此外,據《美國之音》報導,數位人民幣無意拉下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
中國央行(PBoC)上月25日宣布攜手阿里巴巴的螞蟻集團,共同推動數位人民幣(DCEP)技術平台的建設。台灣金研院所長林士傑指出,這將讓該集團免受監管壓力,未來除非出現和DCEP一樣強大的競爭者,否則該國Fintech巨頭壟斷的情況很難被打破。
據《人民網》4月25日報導,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與螞蟻集團當天在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簽署了技術戰略合作協議,攜手發展該國央行數位貨幣(CBDC)數位人民幣(DCEP)。
雙方約定,基於螞蟻集團的去中心化資料庫「OceanBase」和移動開發平台「mPaaS」,共同建設DCEP技術平台。據悉OceanBase是專注於金融業務的資料庫,而mPaaS源自支付寶,提供App開發、測試、營運等一站式解決方案。
另外《人民網》4月28日報導指出,在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覽會上也可見另一金融科技(Fintech)巨頭騰訊,自2018年起便深度參與了DCEP的設計、研發等工作。
螞蟻集團、騰訊與DCEP
螞蟻集團為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金融服務公司,同時也是支付寶母公司,與騰訊的微信支付並列中國兩大電子支付平台,規模之大幾乎壟斷該市場。據外媒《美國之音》2日報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分別坐擁54%和40%市佔率。
但去年中國政府展開一系列「反壟斷」肅清行動,首先就拿阿里巴巴開刀,被懷疑當局是為了替DCEP鋪路,而試圖打擊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今發展方向與臆測中的排擠關係不同,PBoC決定與螞蟻集團強強聯手。
台灣金融研訓院所長林士傑(Jerry S. Lin)認為這創造了雙贏局面,他告訴《美國之音》:透過與中央銀行合作(推出DCEP平台),這些金融科技巨頭將免於監管機構反壟斷調查的壓力。除非出現和DCEP一樣強大的競爭者,吃下至少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否則它們的壟斷情況很難被打破。
而且據外媒《CoinTelegraph》1日報導,該集團可能早在2020年PBoC正式推出DCEP計畫之前,就已是該項目的夥伴之一。
此外中國首間純網銀、螞蟻集團的MYbank是支持DCEP的金融機構之一;PBoC數字貨幣研究所一直以來的DCEP手機app開發環境也來自螞蟻集團。今年2月My Bank和騰訊的We Bank也雙雙被證實是DCEP擴大試驗的參與者。
中國區塊鏈基礎設施供應商紅棗科技(Red Date Technology)執行長何亦凡向《CoinTelegraph》表示:我真的不認為DCEP目的是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競爭。如果政府真的想把槍口對準他們,有很多其他方法可行。DCEP的願景是更大的。
DCEP的野心?
所謂「更大的願景」又是指什麼?有些人認為DCEP是中美競爭的一環,目的是要拉下美元在全球儲備貨幣的主導地位。
例如以太坊基礎設施開發商ConsenSys南非地區主管Monica Singer就向《CoinTelegraph》提到,如果歐洲央行和其他全球中央銀行持續對CBDC猶豫不決,便很可能輸給中國和各家金融科技公司。
然而紐約投資顧問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共同創辦人暨研究總監安妮.楊(Anne Stevenson-Yang)卻不認同這個說法,該公司致力於中國總經與企業研究。她向《美國之音》表示:DCEP和人民幣沒有差別。儘管中國發表了許多有關資本帳戶開放的聲明,(人民幣)也佔SWIFT支付總額的2%,但它之所以無法在國際範圍內流通,是因為中國根本不想這麼做。
中國計劃推出DCEP是單純出於監管原因,既不是因為要創新,也不是要與美元的競爭。
※本文獲動區動趨授權轉載,由Sandra撰寫,原文:逃過政府開刀之災?中國人行合作螞蟻集團、騰訊,建設數位人民幣技術平台 (DCEP)
延伸閱讀
歐洲央行《數位歐元公眾意見》出爐:重視隱私性、過半認為「區塊鏈」可避免偽造
Fed主席:我不擔心他國先推出「央行數位貨幣」;評論GME、狗狗幣稱「股市泡沫」
深入解讀|螞蟻集團貸款業務:自有牌照下的經營「撬動」逾 2 兆人民幣規模
責任編輯:李頤欣
商周大調查

2025大甲媽祖遶境進香》9天8夜路線圖、日期、GPS、直播、報名全攻略
動區動趨BlockTempo
台灣最有影響力的全方位區塊鏈媒體。透過零時差的帶進世界各國全方面區塊鏈資訊,挖掘並發揚台灣的在地社群聲音與獨立觀點,也經營各類深度社群。企圖加速推動台灣在區塊鏈時代的產業革命和改革主流媒體在區塊鏈方面的資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