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 全球話題
2020美國總統大選》中國比較希望誰當選?川普拜登「對中政策」比一比
2020美國總統大選,商業周刊「川拜熱炒店」上菜了!本系列文共12篇,從選戰倒數15天開始每天一菜,大選門道帶您輕鬆入口。
今天,10月21日,選戰倒數第13天,為您推薦「上海生煎包」。
在川普第一任內的中國,可說備受煎熬、滿頭是包——一下進口品被課關稅、一下大企業被懲罰。不論川普連任或換上拜登,美中關係都將是舉世關注的第一熱點。大國外交,方方面面都得顧及,就像煎包麵皮想要金黃焦脆而不翻黑,就得拿捏好火侯、水分、時間。下一個美國總統,會如何烹調這鍋中國生煎包?
2020美國總統大選,堪稱是一場別名「誰對中國比較狠」的批中大賽,這競賽從大選進入白熱化前,就已經開跑。
不只川普動不動把所有帳算在中國頭上,將中美貿易戰視為自己重要政績;連過去一向被共和黨批評與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麻吉」、被視為親中的拜登,也怕批中落於人後,今年2月一場辯論會上,直批習近平沒有民主精神,根本就是個「流氓(a thug)」。
我們大可將兩人的罵人比賽,視為選舉的過場橋段;真正該關注的,是川普和拜登實際的對中政策,會如何牽動美中關係、貿易戰的後續。
先來看看川普。大家應該不陌生,壓制中國,幾乎已成川普執政的主旋律。
川普》比歐巴馬更激烈,完全拋棄合作路線
舉凡他對中國發起關稅與貿易戰、科技戰,都其來有自:他隨時點名中國,是不斷竊取美國人才與智產權、導致美國勞工失業、製造業外移、受病毒侵襲的主因。
很多人認為,因為川普是非典型政治人物、沒包袱,才敢對中國大力嗆聲;但其實,美國將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走向「防中/反中」路線,早在歐巴馬第二任期就已開始。當時甚至發展出「合作競爭(co-opetition)」新字,用以形容美中競合關係。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分析美中關係史,有階段性週期:
1900年,美國第一個對華政策是要求「門戶開放」;
1949年,中國和蘇聯等共產陣營與美國進入冷戰;
1979,中共跟美國復交,開啟合作;
2018到2019,是貿易戰,開啟全面競爭的新時代。
這每段週期大約會穩定30到50年,再等待下一個週期起伏。
馬釗認為,美中關係目前的「新週期」,之所以在歐巴馬晚期走向競合,是因美國清楚知道中國在亞太 、全球地區,對美國領導力產生很大挑戰。例如,中國不管在南海或其他問題上,跟美國合作態度都「比以往差一些」,因為「中國對自身利益的關照,比以前更強烈。」
但川普又跟歐巴馬的「競合」路數不同,他完全拋棄合作路線。雖然川普起初也期待在北韓、貿易問題上可與中國合作,但之後他的期待很快落空,導致最終只選擇對抗,讓美中競爭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的基本定義。
相較於川普事事「美國優先」,拜登是外交老手,又是歐巴馬時期對中交涉的大將,自然可預期他偏向「競合路線」。但,會同中又有異。
拜登》對中政策,用制衡取代制裁
馬釗形容拜登的對中政策,會帶有歐巴馬時代的強烈印記,卻又不會直接復刻,「因為他畢竟受到美國國內的民粹壓力,以及過去四年,川普把國際秩序搞亂,他需要收拾殘局的(壓力)。」
所謂「歐巴馬時代印記」,是指美國傳統對中競合路線,不只透過多邊合作制衡中國,也透過多種手段來達成目的。例如,歐巴馬提出制衡中國崛起的「亞太再平衡戰略」(Asia Rebalance Strategy)、原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就是兼顧貿易、軍事、外交的多重作戰法。
至於川普以經濟貿易利益為首而發起的貿易戰、科技戰,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也判斷,拜登可能不會延續,因為「拜登團隊認為,美國要跟中國科技競爭,不是靠打仗,而是靠『強本』來取代」,加上氣候變遷、北韓核武等議題上拜登主張與中國合作,可預測在他上台後,會因為顧及合作面的議題,而降低抗中、與中競爭的力道。
換言之,相較川普百事利(經濟)為先,拜登習慣走傳統外交路線,在軍事、外交、貿易三管或多管齊下,制衡對手。
那麼,若你是中國,會更願意跟誰打交道?
中國比較希望誰當選?
目前有兩種說法。一是中國雖不喜歡川普,但拜登上台後,若在國際社會上合縱連橫,對中圍堵,會讓中國處境更不利;二是,大國外交本就需要互信、穩定、可預測性,相較愛亂出拳的川普,他們更寧可跟老謀深算的老狐狸過手。
馬釗的觀點是,中國會較願意押寶拜登。
原因是,中國過去四年與美交往,也歷經不同階段:先是誤判川普是商人,可以只談利,接著才發現對方要的利很多,又沒優先順序,不是中國讓步一次就可滿足的;中國因此擔心,每對川普讓步一次,反會助長對方要求更多,陷入無限輪迴。
接著,中國也被迫開始思考,得在川普與非川普間如何選擇?「雙方要有一定的信任,互相了解,才可能討價還價達到平衡,這不管是做生意或大國外交都有的基本思維習慣,但這恰恰是中國從川普身上得不到的東西,」馬釗說。
有人認為拜登會透過多邊主義對中國產生更多壓力,馬釗有不同解讀。
「多邊主義聽起來好像八國聯軍一樣,很嚇人,但(美國現在)不一定能形成很有力的多邊制裁環境,」他認為,如今的國際環境已非冷戰結束時,美國還具強大號召力,但現在的美國已不能輕易一統天下。即便拜登當選後重新打造多邊主義,但在第一任內,美國的內政壓力會更大,他也只能盡量修復川普在過去四年到處「退群組」所破壞的國際秩序。
不過,不論中國覺得跟誰交手更容易,馬釗認為,目前中國也已進入美中交往的新階段:與其不斷猜測美國怎麼做、換誰當選,中國不如做自己能做的事,包括減少對美經貿依賴、建立自有的(產業)關鍵技術,同時也玩中國版多邊主義,例如中國曾力推的亞洲貿易協定,尋求區域合作。
這意思是,既然美中對抗、競爭將會是延續至少三、五十年的「新週期」,不論誰上台,對中國都並非好事。中國也只能將美中關係視為一種危機管控,一邊管控,一邊摸索著走自己的路。
而位在這個「新週期」敏感帶上的台灣,但求兩個大國「鬥而不破」,尤其別讓本身成為失去警覺的「破口」。
*延伸閱讀
川普和拜登的「領導風格」:狂人對決老江湖
川拜「外交政策」大PK:一個單挑狂、一個揪團控
面對疫情兩手一攤!川普擺爛的健保,拜登能救?
川普拜登「講錯話」全集:失言和謊言,哪個糟?
川普拜登「政商關係」全解讀:誰是幕後大金主?
冰火二重天!川普拜登「能源政策」大比拼
川普當選,台灣明天會更好?一文看懂川拜「對台政策」
黨派、移民、墮胎都成戰場!川拜「種族政策」怎麼解?
核稿編輯:田習如
責任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歐普拉每天只工作2小時,就賺進財富!怎麼辦到?
2020美國總統大選,時間就在美國時間11月3日。川普和拜登對決,疫情中的決戰全球關注,從美中貿易戰、對台政策、候選人是否親中到選舉結果對未來全球政治經濟的影響,商業周刊編輯團隊從選前關鍵15天起,天天上菜,帶您輕鬆掌握選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