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文章收藏功能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中國解禁4大金融業!是台灣金融業壯大的好機會、還是早就「too late」?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中國解禁4大金融業!是台灣金融業壯大的好機會、還是早就「too late」?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中國解禁4大金融業!是台灣金融業壯大的好機會、還是早就「too late」?

中國解禁4大金融業!是台灣金融業壯大的好機會、還是早就「too late」?
(來源: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
撰文者:田孟心
2018/04/12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昨日(4/11)於博鰲論壇「貨幣政策的正常化」分論壇上,公布針對4大金融業的12項開放措施,其中6項在今年6月底前便會陸續啟動。官員及專家認為,這些開放措施,對台灣金融業將帶來龐大商機,但也有業者感嘆,優勢時機已過,如今將面臨更嚴峻的競爭。

易綱宣布的12項中國金融開放措施,其中6項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落實,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內外資一視同仁,允許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三年後不再設限;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

以及,從5月1日起把互聯互通每日額度擴大四倍;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投資者來中國經營保險代理業務和保險公估業務;放寬外資保險經紀公司經營範圍,與中資機構一致。中國如此敞開市場大門,外媒普遍解讀為向對外資企業送上一份大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中國金融市場這麼有吸引力?

近年中國整體在對外開放的浪潮中加入前行,金融業的開放進程卻相形緩慢,大部分G20國家的金融業開放指數介於0.1至1.0,中國僅為這些國家的一半,這意味著中國金融業仍有巨大的成長潛力。

雖然外資銀行大多錯過了中國銀行業大發展的黃金期,在中國獲利水平不算理想(2017年底,外資銀行總資產利潤率為0.48%,僅為全國銀行業平均盈利水平的一半。),但對境外投資者而言,中國銀行業市場仍充滿吸引力,因為中國利率仍未完全市場化,息差有「保證」。中國銀行經營成本/淨資產比約為13%,而歐美國家比例多高於20%,因此這番大舉開放,仍讓世界趨之若鶩。

台企受惠,還是「too lat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2項金融大開放,對台灣的影響為何?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示,這次開放對佈局中國的台灣金融業者有利。

以銀行業來看,過去不少台資銀行跟多家城市銀行洽談參股等合作,最後都卡在持股上限20%、不具控制權而無果。放寬限制後,台資銀行可成為單一大股東,中小型城市銀行將成為評估投資的主要標的。若以受惠業者來看,已在中國設分行或子行的13家銀行將受惠,尤以國泰世華、彰銀、永豐、台北富邦及玉山銀等受惠最大。

不過,在看似無限商機的樂觀局勢下,仍有台企感嘆「先機」已逝。有分析師透露,兩岸金融因為服貿協議遭立院擱置多年,如今外資有望大舉進軍中國金融市場後,台資銀行原先取得的獨厚條件將不再,預期對岸金融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台資金融機構恐將面臨本地和外資企業雙重競爭壓力。

另外,由於這波開放讓台灣證券業、銀行業持股可握有控制權,可能掀起台企洽談參股合作風潮,不過也有專家提醒,中國管制政策並未全面鬆綁,所謂「利多」政策,實則瞄準台灣中階金融專業人才,加上開放後的市場更形競爭,台灣業者西進仍要仔細評估風險。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川普宣布對等關稅衝擊市場與股市,預期對您影響最大的是?
1. 持有的台股價值縮水
2. 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上漲
3. 經濟衰退,影響就業與收入
4. 房地產市場受到波及
5. 預期通膨的物價上漲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川普關稅恐慌擊潰股市,投資怎麼辦?專家:不該改變你的整體計畫!
解禁 大金 金融業 中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