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 | 時事分析
美對中課34%關稅、中國揚言反制,誰比較傷?

- 中美關稅戰升溫,針對川普公布的對等關稅,中國宣布以34%報復性關稅反制。
- 雙邊關稅波及大豆、能源與民用飛機等出口品,美國農民與中國民生物價皆受影響。
- 中國對外貿依賴高,預估將導致出口大減、GDP下滑約1.3%。
針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公布的「對等關稅」政策,中國採取報復行動。中國政府於4月4日宣布,將對自美國進口的所有商品課徵34%的額外關稅,稅率與美方針對中國的關稅相同。中美兩大經濟體之間的關稅競爭持續升溫,全球經濟惡化的憂慮也日益加劇。
對等關稅由2個部分構成:一是針對所有國家統一課徵的10%基本稅率,二是針對具有貿易逆差或非關稅障礙的國家或地區,額外加徵關稅。基本稅率已於4月5日生效,額外關稅則預計在4月9日開始實施。
川普政府表示,準備與各國展開關稅下調的談判。然而,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唯有各國取消高關稅與非關稅障礙時,才可能與美方達成協議。但各國是否會配合,仍然存疑。」此番言論顯示美方意圖透過施壓,促使其他國家進行根本性改革。
部分新興國家如印度與越南,已宣布降低對美國的關稅。
但中國不僅未妥協,反而升級報復措施。中國宣布,將在美國附加關稅生效24小時後,對所有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稅率同為34%。
中國宣布報復措施後,川普隨即在其社群媒體帳號上發文批評:「中國做出了錯誤的反應,他們已經慌了。」
這是中國實施的第三波報復性措施。美國自2月對中國課徵10%關稅後,中國已對美國出口的石油與液化天然氣(LNG)等商品加徵最高15%的關稅;當美方進一步將稅率再提高10%後,中國也將大豆等產品納入課稅範圍。

越演越烈的關稅戰,預料將對中美雙方的消費者與企業造成不小衝擊。
根據美國貿易統計,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總額為1435億美元(約新台幣20兆元)。中國是僅次於加拿大與墨西哥的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
從產品類別來看,出口金額最高的是半導體相關的電機設備(152億美元)、石油與天然氣等能源產品(147億美元),以及穀物類(133億美元)。此外,民用飛機等產品的出口也占有一定比例。
由於第三輪報復關稅涵蓋所有美國產品,電機設備與民用飛機也將被納入課稅範圍。能源與穀物等原已列為前兩輪報復對象的品項,關稅也將進一步調高。
美國農民對此感到相當憂心。美國大豆協會(ASA)呼籲指出,對等關稅帶來的衝擊包括「市場不確定性、報復性措施導致訂單流失、肥料成本上漲」等問題。
另一方面,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也涵蓋從日用品到礦產等各類項目。隨著額外關稅推升價格,勢必成為企業與消費者的沉重負擔。
中國方面同樣承受壓力。部分農產品對美依賴度高,面臨價格上漲風險。中國目前約80%的大豆仰賴進口,第3輪報復性關稅將使稅率超過40%。
大豆也是豬隻飼料的主要來源,價格一旦上升,恐導致中國豬肉價格攀升。豬肉是中國人不可或缺的主食,價格波動將可能引起民怨。
根據中國開源證券估算,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後,中國對美出口將減少逾30%,總體出口亦可能下降4.5%以上。該機構進一步分析指出,這可能拖累中國GDP下滑約1.3%。
(本文轉載自日經中文網,不代表本社立場)
更多日經中文閱讀:
川普稱若中國不撤報復將再加50%稅
越南擔憂經濟,「準備撤銷對美關稅」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日經中文網是日本最大財經媒體《日本經濟新聞》的中文網站。日經中文網洞悉東亞經濟動態,聚集政治、文化、國際關係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