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香港兩天內3檔IPO翻船!被揶揄亞洲金融遺址,3張圖看懂發生什麼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香港兩天內3檔IPO翻船!被揶揄亞洲金融遺址,3張圖看懂發生什麼事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香港兩天內3檔IPO翻船!被揶揄亞洲金融遺址,3張圖看懂發生什麼事

香港兩天內3檔IPO翻船!被揶揄亞洲金融遺址,3張圖看懂發生什麼事
港股被台股超越,香港甚至遭揶揄「亞洲金融遺址」。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劉怡廷
商周頭條 2023/12/06
摘要
  1. 港股被台股超越,香港甚至遭揶揄「亞洲金融遺址」。
  2. 中國經濟反彈乏力、緊張地緣和高利率在大環境上使投資人保守。
  3. 緊縮的國家安全政策和企業審查推升投資人外逃情緒,外企認為香港已成為中國的延伸。
  4. 香港如今已跌落「IPO之都」,籌資能力甚至不如印度、印尼。房價也跌回2017年水平。

香港真的從金融中心變金融遺跡?4月第三週有3檔新股上市(IPO)全部翻車:

中國連鎖珍奶店茶百道(ChaPanda)4月23日掛牌,盤中暴跌超過38%;
同一天上市的天津建設發展集團,上市當天股價下跌約39%;
4月24日掛牌的中國AI公司出門問問(Mobvoi Inc)上市首日下跌22%。

根據KPMG中國最新報告,香港今年前三季度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集資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5%。這代表香港交易所恐跌出全球前五大證券交易所的行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昔日「亞洲金融中心」如今顯得黯淡,外資撤出、投行走了,更被譏為「亞洲金融遺址」⋯香港到底怎麼了?

香港股市「死氣沈沈」,總市值2年蒸發80兆

睽違25年,香港恆生指數被台股加權指數超越。即使直接拿市場、基期、行業別不同的兩指數相比並不精準,但30年間的「黃金交叉」趨勢,清楚可見台港股市的此消彼長。

香港恆生指數2023年至今跌了23%,且實際上已創紀錄連跌了4年。

從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轉弱,恆生指數從最高33000點以上一路下修;2019年「反送中」再重創香港經濟;還沒復甦又碰上2020年新冠疫情、接著《國安法》頒布,成千上萬高技能人才離開香港,創下勞動人口降幅紀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1月,市場看好中國結束清零後的經濟復甦,恆生指數曾出現短暫反彈。然而,中國復甦乏力,與美國掛鉤的香港利率在Fed緊縮下推升融資成本,再加上中美貿易戰升級、以及中國對外企更頻繁且難以預料的審查,都促使資金外逃。港股如今跌到低於17000點,接近腰斬。

香港財庫局局長許正宇將當前困境歸咎於宏觀經濟因素。以今年10月港股總市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回升了17%反駁了「亞洲金融遺址」說法。

不過,香港股市總市值相較2021年5月最高點,實際上已跌掉超過4成,蒸發逾20兆港幣(逾台幣80兆)。

香港恆生指數睽違25年被台股加權指數超越。
香港恆生指數睽違25年被台股加權指數超越。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香港銀行家過去每週80小時工時、分秒操作數十億美元交易的日常,如今卻閒了下來。

近日更出現單日將近3分之1、超過900隻個股「零成交」的低迷交易量,銀行金童們一一回歸家庭生活。

《華爾街日報》評論,香港股市的流動性堪憂,這個4兆美元(約台幣128兆)的市場已「死氣沈沈」。

外資大撤退:「香港現在被視為中國的延伸。」

在香港設立總部的美國公司數量2022年已降至近20年最低水平。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在內的金融巨頭也都已在香港裁員。

《華爾街日報》其為一場涉及銀行、投資公司與科技企業的大撤退。

外國企業大舉撤出,香港變成中企地盤。
外國企業大舉撤出,香港變成中企地盤。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香港過去以其地理位置、獨立法律體系,作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門戶。這些優勢如今受到動搖 。

隨著國安法實施,香港不再像以前一樣沒有風險,中國對企業一系列的整頓更令外資擔憂。金融時報報導,勤業、KPMG開始要求員工到香港出差時,也得配戴過去前往中國時才須使用的「一次性通訊設備」。

香港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Hong Kong)今年7月向華盛頓官員的報告,政界人士越來越「不信任在中國做生意的企業」,且「沒有興趣和能力將香港與中國內地區分開來」。

「香港現在被視為中國的延伸」一名將總部從香港遷往新加坡的科技公司創辦人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

乏力的中國市場加上不再安全自由的香港,「在跨國企業眼中,香港已從珍貴資產變成拖油瓶」。根據金融時報報導,今年前7個月內,透過滬港通、深港通連接香港與中國股市的外資資金,有高達4分之3都已經撤離。

外國企業大舉撤出,香港變成中企地盤,去年在香港設有地區總部的中國公司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公司,是至少30年來的首次。

香港跌落「IPO之都」,被印度、印尼超越

有「IPO之都」美稱的香港,曾吸引大量中企、國際企業來港交所上市,多年蟬聯全球新股融資額首位,籌資地位勝過美國、倫敦。

然而自2022年IPO融資額跌到第4位,2023年1~9月再跌至第8位。根據勤業(Deloitte)統計的各交易所融資額。2023年1~9月僅有44起IPO上市,募資總額為31.6億美元,被印度和印尼超越。

根據彭博數據,截至今年港股IPO金額創下網路泡沫破裂後,22年來新低,比過去10年的平均減少85%。IPO數與金額下滑,表示沒有新的活水挹注,香港形同「吃老本」。

IPO數與金額下滑,表示沒有新的活水挹注,香港形同「吃老本」。
IPO數與金額下滑,表示沒有新的活水挹注,香港形同「吃老本」。 (圖表製作者:劉怡廷)

全球投資人對香港交易信心的嚴重惡化,可見於近期高盛、美銀等投行罕見的接連放棄多個中企IPO委託案。

投行接到委託案其實很少放棄,然而今年包括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已放棄中國皮膚藥廠上海科笛集團、院外醫藥服務平台「藥師幫」的IPO、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也放棄中國太陽能電池板逆變器廠商古瑞瓦特(Growatt)的IPO。

如今市況艱難,投行普遍認為就連小型企業的IPO也很難推銷出去。安永調查,與去年同期相比,前十大IPO籌資額下降70%,全年缺乏大型IPO。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繼續主導著香港市場。安永統計,2023年中國赴港上市數量的籌資額佔整體98%。

還沒完⋯曾經全球最大轉運港,被冠上「轉運港遺址」

香港失去亞洲金融中心地位後,還沒完。

據香港海運港口局數據,2022年港口貨櫃吞吐量只剩10年前的68%。其中又以主要處理進出口大型貨櫃箱的葵青貨櫃碼頭跌幅最慘。目前葵青貨櫃碼頭使用率只剩50%。

今年前7個月,對比鄰近深圳吞吐量跌了4%。香港則年減近16%。

90年代曾霸榜11年「全球港口吞吐量冠軍」的香港,自2005年被新加坡超越後節節敗退,陸續被深圳、廣州、青島港口追上,自2020年起貨櫃吞吐量一直排在全球第9位。

吞吐量大幅下滑,貨櫃月租價格又是上海、新加坡的3~4倍。2022年,高達8成的航運公司總部已從香港搬遷至新加坡和上海。

香港房價暴跌至6年來最低點

少了銀行金童炒房、大量外資撤出、再加上高匯率推升借貸成本,中國房市拖累,香港房價下跌至2017年來最低點。

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顯示,10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已跌至2017年價格水準。瑞銀 (UBS) 預測,由於香港的借貸成本已飆升至2007年以來的最高,2024年香港的房價可能會再下跌10%。

港府最大收入來源之一的土地銷售更跌到史上最低,根據《彭博》引述,香港在今年前11個月的公開招標中只售出3分之1土地。11月更出現連續兩鄰近香港機場及港鐵東涌站的官地流標,可說前所未見。

香港特首李家超在10月施政報告祭出多項措施,力圖救房市、股市。包括縮短防短期炒作印花稅適用年期、本地人買第二套房產的印花稅減半、過去管制嚴格的非本地人房產印花稅也減半;也將下調股票印花稅,促進海外發行人上市等。

然而匯豐資產管理中國及香港股市主管毛雷爾(Caroline Maurer)表示,「目前為止,北京所有刺激措施都只是皮毛般的支持」。

目前港府就是措施只是「權宜之計」,若投資人無法重拾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復甦力度的信心,「亞洲金融中心」的榮景難以再現。

核稿編輯:林易萱

商周大調查
大調查主圖
出國搭機選擇航空公司時,您最看重以下哪一點?
1. 機票價格
2. 飛行安全
3. 航班時間
4. 座位舒適度
5. 機上服務
6. 航空公司品牌形象
7. 哩程累積和兌換
商周調查局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2025航空排行榜》大韓航空擊敗卡達得第一,因為經濟艙座位特大
港股 台股 IPO 房價 利率 香港 香港恆生指數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

商周集團為提供最佳的閱讀服務,採用網站分析技術,以持續優化用戶體驗。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隱私權聲明
若您未點選「我同意」而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視為您已同意本站之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