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旅遊
走完媽祖遶境竟然沒瘦?信眾:體重還增加!

媽祖進香時,沿途宮廟與信眾皆會提供隨香客免費餐點,既是敬奉媽祖,也讓民眾補充體力。大甲與白沙屯供餐方式不同,但皆強調熱情款待,尤其在北港的進廟日更宛如全城宴客。這場大規模的供食行動,不僅支撐進香隊伍,更展現宗教與社會的互助精神。
▍作者簡介:王惠光,執業經驗超過35年的律師,同時是法律倫理領域專家。他對台灣歷史民俗也有深入研究,更長達10年參與媽祖進香活動。
很多去參加過媽祖進香的人都會說,明明走了數百公里,運動量充足,可是為什麼這一趟走下來居然沒有瘦,反而還胖了幾公斤。
道理很簡單,因為媽祖進香沿途,有無限供給的餐飲點心,不只好吃,而且全部都是免費的。一邊走一邊吃,吃了幾百公里下來,不胖也很難。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沿途的各個大型廟宇,都會在神轎來臨前準備大量的食物,接待遠道而來的各路隨香客。廟裡擔任烹煮的志工媽媽們一大早,有時候甚至是前一天或前幾天,就在廟裡面洗切食材,烹煮炒炸,準備迎接進香隊伍的到來。
問她們累不累,都說是為媽祖準備的,不會累;問她們怎麼都這麼好吃,都說隨香客走那麼遠很辛苦,當然要煮最好吃的給大家吃;問她們怎麼煮這麼多這麼豐盛,吃不完怎麼辦,都說幫媽祖請客,不能漏氣,準備太少會沒面子。
中餐及晚餐的餐食通常是一連串大型菜桶或大型圓盆盛裝的大鍋菜,由大家自行用大杓子舀取飯菜。雖然不一定是什麼高級食材,但共同點是味道都很好。這是要幫媽祖招待大家,是敬獻給媽祖的心意,絕對不能草率。
偶爾也會看到有人以流水席的方式供餐,湊滿5人就開桌,最多坐8人,所以可能和不認識的人坐一起。標準是6菜1湯,外加白飯炒麵無限供應。坐定後服務人員迅速上菜,吃完後迅速撤菜清理桌面讓下一批的人。效率很快,翻桌率很高,1個小時內翻桌翻個3、4次是常有的事。
現代工商社會中,大家已經沒什麼機會吃到這種桌子不動、人如流水來來往往的真正流水席,媽祖進香時倒是有這個機會。
大甲媽祖前往新港的去程是吃素的,所以大家提供的餐食點心都是素食。從新港回大甲的回程就可以吃葷,餐食提供者都會把葷食區及素食區分開擺放,長期茹素者也不怕錯用。
白沙屯是在出發前3天吃早齋(也可全天素),但出發後全程可以吃葷。
用餐時間停駕休息與否,白沙屯和大甲不大相同。白沙屯一定會在用餐時間停駕,讓大家有用膳及休息的時間,可能1到2、3個小時不等,由媽祖臨時決定。至於大甲媽祖的表定行程中,去程比較趕,並沒有排定在用餐時間停駕休息;回程時行程較為緩慢,用餐時間大致有排定停駕休息的時間。

因為白沙屯媽祖行蹤不固定,不知道要在哪裡停駕用餐,解決的方式就是有很多供膳車跟隨在隊伍附近。一旦媽祖確定停駕,待命的供膳車就開過去停駕地點供食,香燈腳就在路邊吃起來,休息時間過後再繼續上路。
因為是提早準備好的,而且供膳車載送量有限,所以提供的大鍋菜菜色就無法和大甲媽祖沿途的宮廟相比,而且最近幾年有逐漸改用便當的趨勢。
白沙屯媽祖行縱不固定,不只是提供正餐餐食的人要傷腦筋,連送點心飲料的人也必須開著車一路跟隨隊伍。等媽祖走到一段較長而筆直沒有叉路的地方(因為沒有叉路的話,媽祖就會一直往前進而不會轉彎),就趕快繞到媽祖前方的路上,把東西從車上卸下來發送給大家。
在進香期間,有些人是開著大卡車甚至貨櫃車全程跟隨的,因為要發送的東西很多,並不會一次一天發完,而是按進香天數比例拿出來發送,所以白沙屯的進香隊伍附近,經常會看到有載滿整車準備要發送物品的大卡車或大貨櫃車全程跟隨。
雖然說白沙屯進香沿途的正餐飲食可能不如大甲進香沿途的豐盛,但是白沙屯媽祖到北港朝天宮進廟這一天,北港人所提供的餐食,其豐富熱鬧的程度會讓第一次參加的人驚嘆無比。在大甲和白沙屯進香全程所有提供餐食的場面,就屬白沙屯媽祖到北港進廟的這一天最為澎湃。
從北港鎮北辰派出所一直到朝天宮這2公里的馬路旁邊會搭滿數百個帳篷,整個朝天宮周遭也擺滿各式各樣的美食攤。這都是要免費提供給當天擁進北港的數十萬名香燈腳及一般民眾享用的。北港的街道上滿滿都是免費提供吃食的攤位,如果真的要形容,可以說整個北港鎮都在請客。
而無論是大甲或者白沙屯,每天都要提供吃食給數以萬計的進香客及沿途民眾,這確實是很大的工程。
一般而言,宮廟所提供的是正餐,沿途路邊則還不斷有民眾提供的點心、水果及飲品。粽子、包子、麵包、玉米就不用說,有包裝的點心如鳳梨酥、沙琪瑪、糖果、銅鑼燒都是基本款,還有現煮現做的紅豆餅、烤香腸、肉圓、貢丸湯、魚丸湯、炸花枝丸,應有盡有。
提供飲料的攤位是最多的。長途步行需要補充大量水分,瓶裝水的消耗可想而知,但不必擔心,沿途飲用水的供應多到難以想像。放有冰塊的大水槽中還有取之不盡的冰涼可樂、汽水、運動飲料、蠻牛,甚至現煮咖啡、現泡茶飲、現搾甘蔗汁、現剖椰子水也經常出現。
如果要水果,沿途到處有洗好切好的的香蕉、西瓜、鳳梨、蓮霧、芭樂,等待大家取用。尤其是經過全國最大的西螺果菜市場周邊時,水果商們都會拿出最好吃的當令水果讓大家免費吃到飽。
如果問他們說是不是挑最好吃的水果請大家,得到的答案一定是:媽祖婆請客,當然要用最好的。
提供點心飲料水果是全家大小出動的。雖然是送東西,但並不是那麼好送出去,因為送東西的人太多了,所以要拚命推銷。最常看到的標語是:「老闆有指示,東西沒送完不准下班」、「阿嬤有交代,東西沒送完不准回家」。
參加過進香的人都有這種經驗,走著走著,就會有人忽然塞東西過來給你,但實在是已經吃飽喝飽了,不得不拒絕。要如何婉拒人家塞過來的東西也是一門學問。
送的東西不只是吃的,很多是用的東西,如口罩、毛巾、綠油精、痠痛貼布、喉糖、襪子、T恤、帽子、吊飾、貼紙等等,都有人在送。很多還是親手製作的,誠意令人感動。通常,這些送的東西都統稱為「結緣品」。
最近幾年來,參與進香的民眾越來越多,相對的,在路邊送東西的人也越來越多,甚至可以看到很多來自東南亞的新住民,他們即使信奉的是與臺灣傳統民間信仰完全不同的伊斯蘭教,看到這麼熱鬧歡樂的進香場面,也興高采烈的加入贈送東西的行列。
萬人進香路
在所有提供吃食的地點中,最令我感動的是西螺的弓孝宮。
弓孝宮是一座小小村廟,全村只有十幾戶人家,全部都姓廖(廖是西螺的大姓)。這裡平常除了不少慕名而來的信眾之外沒有什麼人會路過,大甲媽祖經過及廟慶算是年度盛事,只有這時候才會有較多的人潮。
每年大甲媽祖回程經過這裡時,熱情的村民會全體動員並邀集鄰村以及已經遷離外地的舊村民回來幫忙。雖然比不上大廟,但以這個小村落的人力物力,他們所準備的豐富餐食令人驚訝與感動。
弓孝宮主祀伏魔大帝鍾馗爺,聽說很靈驗,每年農曆八月三日廟慶時,請戲班回來還願的信眾很多。我曾經去參加弓孝宮廟慶,居然有一百多個戲班來還願,滿滿散布在附近狹窄的鄉間小路上及稻田中。
*本文摘選自皇冠出版《三月瘋媽祖》
《三月瘋媽祖:「最強臺灣媽」朝聖全攻略&全紀錄》
作者:王惠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5/02/10
作者簡介
王惠光
執業超過35年的律師,除了一般的律師業務外,也長期在大學兼課,講授法律倫理課程。曾出版國內第一本法律倫理的教科書,在律師倫理這個專業領域上頗受律師界肯定。
在法律專業之外,非常喜愛旅遊,多年前曾經出版《漫步在鎌倉》一書,備受好評。平常對臺灣的歷史涉獵甚深,近年來更熱衷參與臺灣的民俗及宗教活動,另合著有《雙廈記》。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